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焦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



    背景技术:

    炼焦炉是一种用来提炼焦炭的火炉。现代炼焦炉由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区、炉顶、基础、烟道等组成。炭化室中煤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变成焦炭。一炼焦炉的一代炉龄一般为25年左右,在操作、维护好的情况下可达30年以上。现代焦炉炉型可以按多种方法加以划分,不同结构的焦炉其主要区别在于下列几方面:燃烧室火道结构、对加热用煤气种类的适应性、加热煤气供入方式、蓄热室的布置方式和改善高向加热均匀性的措施等。

    在炼焦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在焦化炉顶区作业,燃烧室和炭化室热能通过传统炉顶盖和保温材料往外散热。由于传统炉顶盖使用的是铸铁实心的,传热快,而且笨重,使得炉顶区温度过高,散热损失过大,造成工人作业翻盖工作量过大和煤耗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具有保温效果好,质量轻,节能降耗,工人操作量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包括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所述保温盖下部分的上端开设有填充槽,填充槽的内壁上喷涂有高辐射覆盖层,所述保温盖上部分上表面的一周开设有环形斜口,保温盖上部分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手握孔,手握孔的中线上贯穿连接有长条把手,手握孔靠近保温盖下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隔板,弧形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孔,弧形孔内填充有隔温棉,弧形隔板两侧的保温盖上部分上对称开设有导气孔,弧形隔板两端的保温盖上部分上对称开设有填料孔。

    优选的,所述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为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为球铁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填料孔的内塞有孔塞。

    优选的,所述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的壁厚大于15mm。

    优选的,所述环形斜口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本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采取上下分开铸造,然后密封填料孔而成,模具设计为上下两部分,然后整体浇筑成型。上侧填料孔在填充隔温材料后进行密封,通过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的设计,顶盖成品为中空的,从整体上减少基材,顶盖整体重量减轻,操作更容易些,基材结构的改造,在内壁填充特殊隔温材料,利用材料的隔热隔温特性,直接降低了炉顶盖的温度,间接的提高了炉内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达到提高热利用率以及节约能源的目的,且在环形斜口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在环形斜口的上表面灌浆,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热量外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中:1、保温盖下部分;11、填充槽;111、高辐射覆盖层;2、保温盖上部分;21、填料孔;22、环形斜口;23、手握孔;24、长条把手;25、弧形隔板;251、弧形孔;252、隔温棉;26、导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包括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保温盖下部分1的上端开设有填充槽11,从基本上减少基材的使用,保温盖整体的重量减轻,更方便人员操作,填充槽11的内壁上喷涂有高辐射覆盖层111,高辐射覆盖层111为热反射材料,可以为金、银、镍、铝箔或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热反射材料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能将热量反射出去,填充槽1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通过保温材料进一步进行隔热保温。

    请参阅图2,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为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为球铁材质制成,保证良好密封性,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的壁厚大于15mm,保证在工作温度下,长期工作无变形,保温盖上部分2上表面的一周开设有环形斜口22,环形斜口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安装后,在环形斜口22的上表面灌浆,起到密封作用,保温盖上部分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手握孔23,手握孔23的中线上贯穿连接有长条把手24,长条把手24用于手握控制,手握孔23靠近保温盖下部分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隔板25,弧形隔板25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孔251,弧形孔251内填充有隔温棉252,隔温棉252起到隔温作用,防止弧形隔板25烫伤手,弧形隔板25两侧的保温盖上部分2上对称开设有导气孔26,弧形隔板25两端的保温盖上部分2上对称开设有填料孔21,填料孔21的内塞有孔塞,在填料完成后,将孔塞入填料孔21内,防止保温材料溢出保温盖上部分2,表面光滑,耐腐性好。

    工作过程:加工时,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采取分开铸造,然后整体浇筑成型,将保温材料从填料孔21投入,并用孔塞将填料孔21堵塞,完成后,便可将保温盖装置整体安装,最后在环形斜口22的上表面灌浆,起到密封作用,使用时,利用保温材料的隔热隔温特性,直接降低了炉顶盖的温度,间接的提高了炉内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达到提高热利用率以及节约能源的目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保温盖下部分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保温盖上部分2的中心开设有手握孔23,手握孔23一周的保温盖上部分2没有开设相应的填料孔21和导气孔26,该保温盖装置用于焦炉炉顶区小孔堵塞,从保温盖下部分1下端的通孔填入保温材料,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采取上下分开铸造,然后密封填料孔21而成,模具设计为上下两部分,然后整体浇筑成型。上侧填料孔21在填充隔温材料后进行密封,通过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的设计,顶盖成品为中空的,从整体上减少基材,顶盖整体重量减轻,操作更容易些,基材结构的改造,在内壁填充特殊隔温材料,利用材料的隔热隔温特性,直接降低了炉顶盖的温度,间接的提高了炉内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达到提高热利用率以及节约能源的目的,且在环形斜口22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在环形斜口22的上表面灌浆,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热量外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包括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下部分(1)的上端开设有填充槽(11),填充槽(11)的内壁上喷涂有高辐射覆盖层(111),所述保温盖上部分(2)上表面的一周开设有环形斜口(22),保温盖上部分(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手握孔(23),手握孔(23)的中线上贯穿连接有长条把手(24),手握孔(23)靠近保温盖下部分(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隔板(25),弧形隔板(25)的内部开设有弧形孔(251),弧形孔(251)内填充有隔温棉(252),弧形隔板(25)两侧的保温盖上部分(2)上对称开设有导气孔(26),弧形隔板(25)两端的保温盖上部分(2)上对称开设有填料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为一体式铸造而成,且均为球铁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槽(1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孔(21)的内塞有孔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下部分(1)和保温盖上部分(2)的壁厚大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斜口(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包括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所述保温盖下部分的上端开设有填充槽,填充槽的内壁上喷涂有高辐射覆盖层,所述保温盖上部分上表面的一周开设有环形斜口,保温盖上部分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手握孔,手握孔的中线上贯穿连接有长条把手。本新型焦炉炉顶区保温盖装置,采取上下分开铸造,然后密封填料孔而成,模具设计为上下两部分,然后整体浇筑成型。上侧填料孔在填充隔温材料后进行密封,通过保温盖下部分和保温盖上部分的设计,顶盖成品为中空的,从整体上减少基材,顶盖整体重量减轻,操作更容易些,直接降低了炉顶盖的温度,间接的提高了炉内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伟;张伟;史万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嘉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巨金通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1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