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和除氧器系统。
背景技术:
焦化产品是我国钢铁等行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全国产能有6亿多吨,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焦炭生产大国、消耗大国和出口大国。近年来,我国为鼓励焦化行业转型发展、节能减排,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或强制要求焦化厂从湿法熄焦向干法熄焦的转变,并鼓励对焦化厂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因此,干法熄焦余热发电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
目前,干熄焦系统中的除氧器通常采用低压旋膜除氧器,加热蒸汽取自外网低压饱和蒸汽,外网低压饱和蒸汽把除氧水加热到温度为104℃,此温度下除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但是在实际运行时,除氧水除氧后多余的低压饱和蒸汽往往通过低压旋膜除氧器除氧头的放散管道排入大气中,极大的浪费了低压饱和蒸汽,增加了低压饱和蒸汽的消耗量,并且,在放散的过程中还伴随很大的放散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和除氧器系统,以实现对乏汽的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对除氧器装置的乏汽进行回收,其包括预热器和乏汽通道,其中,所述乏汽通道用于将所述除氧器装置的乏汽连通至所述预热器,所述预热器用于利用所述乏汽对所述除氧器装置的除氧水管道中的除氧水进行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除氧水支路,所述除氧水支路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除氧水管道的第一连接点,所述除氧水支路的出气端连接至所述除氧水管道的第二连接点,并且,所述除氧水支路与所述预热器并联;
在所述除氧水支路上设置有支路通断阀,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预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通断阀。
进一步地,所述乏汽通道上设置有乏汽通断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收通道和回收结构,所述回收通道用于分别连接所述预热器和所述回收结构,所述回收结构用以收集在所述换热器中形成的凝结水。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汽水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氧器系统,包括除氧器,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包括除氧器、除氧水管道和蒸汽管道;其中,
所述除氧水管道用于向所述除氧器通入除氧水,所述蒸汽管道用于向所述除氧器通入低饱和蒸汽,所述除氧器用于对所述除氧水进行除氧。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还包括放散管道,所述放散管道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除氧器,所述放散管道的出气端连接至大气,并且,所述放散管道上设置有放散截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上设置有除氧头,所述乏汽管道的进气端和所述放散管道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除氧头。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器为低压除氧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用于对除氧器的乏汽进行回收,其包括换热器和乏汽管道,其中,乏汽管道用于将除氧器的乏汽连通至所述换热器,换热器用于利用乏汽对除氧水管道中的除氧水进行预热。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将除氧器的乏汽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低压饱和蒸汽的利用率,并且,避免放散乏汽的过程中产生的放散噪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氧器系统,包括除氧器,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不仅能够提高低饱和蒸汽的利用率,避免放散乏汽的过程中产生的放散噪音,并且,通过设置换热器,提高对除氧水在除氧器中的进水温度,提高除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氧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氧器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
10-换热器;11-乏汽管道;12-除氧水支路;13-支路切断阀;14-第一截止阀;15-乏汽切断阀;16-回收管道;17-回收结构;20-除氧器;21-除氧水管道;22-蒸汽管道;23-放散管道;24-放散截止阀;25-除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氧器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用于对除氧器的乏汽进行回收,包括换热器10和乏汽管道11,其中,乏汽管道11用于将除氧器的乏汽连通至换热器10,换热器10用于利用乏汽对除氧器的除氧水管道中的除氧水进行预热。
其中,乏汽指的是蒸汽释放出热能之后,排出的气体。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将除氧器的乏汽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低压饱和蒸汽的利用率,并且,避免放散乏汽的过程中产生的放散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乏汽管道11上设置有乏汽切断阀15。在除氧水不能流经换热器10时,例如对换热器进行检修时,通过乏汽截止阀15控制乏汽管道11,使乏汽不流经换热器10,以对换热器10进行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还包括回收管道16和回收结构17,其中,回收管道16用于分别连接换热器10和回收结构17,回收结构17用以收集在换热器10中形成的凝结水。通过设置回收管道16和回收结构17,能够对乏汽换热后形成的凝结水进行回收再利用。
其中,换热器10为汽水换热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氧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回收装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除氧水支路12,除氧水支路12的进气端连接至除氧水管道21的第一连接点,除氧水支路12的出气端连接至除氧水管道21的第二连接点,并且,除氧水支路12与换热器10并联。在除氧水支路12上设置有支路切断阀13,在第一连接点与换热器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切断阀14。
通过在设置与换热器并联的除氧水支路12,并设置支路切断阀13与第一切断阀14,在除氧水不能流经换热器10时,例如对换热器进行检修时,通过控制支路切断阀13与第一切断阀14,可以使除氧水自除氧水支路12流入除氧器中,而不流经换热器10,从而对换热器10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氧器系统,包括除氧器,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装置,不仅能够提高低压饱和蒸汽的利用率,避免放散乏汽的过程中产生的放散噪音,并且,通过设置换热器,提高对除氧水在除氧器中的进水温度,提高除氧效率。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除氧器包括除氧器20、除氧水管道21和蒸汽管道22。其中,除氧水管道21用于向除氧器20通入除氧水,蒸汽管道22用于向除氧器20通入低压饱和蒸汽,除氧器20用于对除氧水进行除氧。
其中,换热器10连接在除氧水管道21上。
在本实施例中,除氧器还包括放散管道23,放散管道23的进汽端连接至除氧器20,放散管道23的出汽端连接至大气,并且,放散管道23上设置有放散截止阀24。
其中,在使用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时,乏汽经由乏汽截止阀15进入换热器10,此时,放散截止阀24是关闭的;而在除氧水不能流经换热器10时,例如对换热器进行检修时,通过乏汽截止阀15控制乏汽管道11,使乏汽不流经换热器10,并通过放散截止阀24控制放散管道23,使乏汽放散至大气环境,从而对换热器10进行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除氧器20上设置有除氧头25,乏汽管道11的进汽端和放散管道23的进汽端连接至除氧头25。
在本实施例中,除氧器20为低压旋膜除氧器。其中,低压旋膜除氧器内的压力为0.02mpa,以在低压旋膜除氧器内对除氧水进行除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回收装置,用于对除氧器的乏汽进行回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乏汽管道,其中,所述乏汽管道用于将所述除氧器的乏汽连通至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利用所述乏汽对所述除氧器装置的除氧水管道中的除氧水进行预热;
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除氧水支路,所述除氧水支路的进水端连接至所述除氧水管道的第一连接点,所述除氧水支路的出水端连接至所述除氧水管道的第二连接点,并且,所述除氧水支路与所述换热器并联;
在所述除氧水支路上设置有支路切断阀,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切断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管道上设置有乏汽切断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通道和回收结构,所述回收通道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回收结构,所述回收结构用以收集在所述换热器中形成的凝结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汽水换热器。
5.一种除氧器系统,包括除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回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氧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系统包括除氧器、除氧水管道和蒸汽管道;其中,
所述除氧水管道用于向所述除氧器通入除氧水,所述蒸汽管道用于向所述除氧器通入低压饱和蒸汽,所述除氧器用于对所述除氧水进行除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氧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还包括放散管道,所述放散管道的进汽端连接至所述除氧器,所述放散管道的出汽端连接至大气,并且,所述放散管道上设置有放散截止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氧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上设置有除氧头,所述乏汽管道的进汽端和所述放散管道的进汽端连接至所述除氧头。
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除氧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为低压旋膜除氧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