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制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利用仿形靠模实现木衣架顶部底部打磨的设备均为手动打磨设备,现有的木衣架自动化打磨设备则针对为木衣架板材或者木衣架成品毛胚左右两侧平面的打磨,仅有专利cn203665267u,可对木质衣架的上部分不规则曲面进行砂光处理,但依旧无法同一设备做到顶部底部的打磨,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包括机台、转盘、动力装置、夹紧装置和打磨装置;所述转盘水平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顶部,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在所述机台上,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转盘转动;在所述转盘上且靠近外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在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外侧的木衣架,在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内侧的木衣架;所述夹紧装置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用于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以待打磨,并且当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随着所述转盘转动到正对所述机台的前侧时,所述夹紧装置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以供上下料;所述打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台上且对应所述转盘外侧的位置处,其在所述转盘转动的过程中靠着所述转盘外缘对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顶部进行打磨,或者对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底部进行打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打磨机能同时打磨木衣架顶部和底部,其结构简单,可连续进给打磨,并且拆装方便,工作可靠,成本较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包括三个第一限位块和第一支撑板;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与顶部朝所述转盘外侧放置的木衣架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外侧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上端支撑并定位打磨顶部的木衣架;

    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包括三个第二限位块和第二支撑板;三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板为与底部朝所述转盘外侧放置的木衣架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外侧底部;所述第二支撑块和三个所述第二限位块支撑并定位打磨底部的木衣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对木衣架的定位。

    进一步,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两个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转盘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盘转动一周顶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的顶部被打磨两次,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的底部也被打磨两次,保证木衣架被充分打磨。

    进一步,所述转盘外缘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外凸出且与木衣架顶部轮廓相匹配的凸起结构,其外缘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内凹陷且与木衣架底部轮廓相匹配的缺口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打磨装置能打磨到放置方式不同的木衣架的顶部或底部。

    进一步,还包括外圆环架和内圆环架;所述外圆环架和所述内圆环架同心且水平的固定在所述转盘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外圆环架固定在所述内圆环架的外侧并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所述内圆环架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压板、弹簧、定位杵和连杆;所述压板水平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外圆环架之间,或者水平处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内圆环架之间;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压板的下端面,其下端竖直向下连接所述转盘相应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杵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盘相应的位置处,其上端向上自由穿过所述压板的定位环以保持所述压板水平状并随所述转盘同步转动;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板的上端面,其另一端朝所述外圆环架或所述内圆环架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后连接有万向球,并且所述万向球在所述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抵住所述外圆环架或所述内圆环架的下端以压缩所述弹簧,进而通过所述压板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

    所述外圆环架和所述内圆环架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机台前侧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万向球随着所述转盘转动到所述凹槽的位置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连同所述压板向上运动,进而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的固定,并且在机台前侧的上下料位处能放开木衣架。

    进一步,所述外圆环架和所述内圆环架通过多根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机台上且对应所述转盘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台上且对应所述转盘外侧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向上延伸预设的距离后再水平延伸并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外圆环架和所述内圆环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将外圆环架和内圆环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打磨装置设有两个,其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台上且对应所述转盘两侧的位置处。

    进一步,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摆动板和气缸;所述摆动板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上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安装有打磨组件;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机台上对应所述转盘下方相应的位置处,其伸缩端连接所述摆动板的中部以将所述打磨组件拉向所述转盘或者朝远离所述转盘的方向推开所述打磨组件,进而使得所述打磨组件靠着所述转盘外缘并随着所述转盘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顶部或底部,或者在木衣架顶部或底部打磨完后是所述打磨组件复位。

    进一步,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立式轴承座和打磨转轴;所述立式轴承座竖直固定在所述摆动板另一端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打磨转轴竖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立式轴承座内,并且所述打磨转轴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立式轴承座外;

    在所述打磨转轴的上端从上至下依次套装有顶部打磨砂轮、底部打磨砂轮和靠模滚轮,并且所述顶部打磨砂轮的位置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顶部以随着所述转盘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顶部,所述底部打磨砂轮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底部以随着所述转盘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底部,所述靠模滚轮对应所述转盘的外缘并在所述气缸拉伸的作用下贴紧靠住所述转盘外缘,进而保证在所述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顶部打磨砂轮和所述底部打磨砂轮能打磨到木衣架的顶部或底部;在所述打磨转轴的下端套装有皮带轮,所述摆动板上安装有通过所述皮带轮驱动所述打磨转轴转动的动能输出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对顶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的顶部进行,以及对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的底部进行打磨。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和驱动齿轮;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所述机台内部,其输出端设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上且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设置,并且其上端面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转盘的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木衣架自动打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外圆环架以及内圆环架等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去转盘、外圆环架以及内圆环架等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顶部被打磨的示意图;

    图8为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底部被打磨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台,2、转盘,3、夹紧装置,4、打磨装置,5、木衣架,6、第一限位块,7、第一支撑板,8、第二限位块,9、第二支撑板,10、外圆环架,11、内圆环架,12、压板,13、弹簧,14、定位杵,15、连杆,16、万向球,17、凹槽,18、支撑杆,19、摆动板,20、汽缸,21、立式轴承座,22、打磨转轴,23、顶部打磨砂轮,24、底部打磨砂轮,25、靠模滚轮,26、皮带轮,27、驱动齿轮,28、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木衣架5自动仿形打磨机,包括机台1、转盘2、动力装置、夹紧装置3和打磨装置4。所述转盘2水平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顶部,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在所述机台1上连接并驱动所述转盘2转动,其包括动力源和驱动齿轮27。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所述机台1内部,其输出端设有传动齿轮28。所述驱动齿轮2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与所述传动齿轮28啮合设置,并且其上端面与所述转盘2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2上且靠近外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两个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在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的木衣架5,在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2内侧的木衣架5。所述转盘2外缘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外凸出且与木衣架5顶部轮廓相匹配的凸起结构,其外缘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内凹陷且与木衣架5底部轮廓相匹配的缺口结构。所述夹紧装置3安装在所述转盘2上用于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以待打磨,并且当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随着所述转盘2转动到正对所述机台1的前侧时,所述夹紧装置3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以供上下料。所述打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外侧的位置处,其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靠着所述转盘2外缘对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顶部进行打磨,或者对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底部进行打磨。

    如图4所示,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包括第一限位块6和第一支撑板7。所述第一限位块6设有三个,其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撑板7为与顶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放置的木衣架5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块6的中部后与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6的上端支撑并定位打磨顶部的木衣架5。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包括第二限位块8和第二支撑板9。所述第二限位块8设有三个,其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板9为与底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放置的木衣架5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8底部后与三个所述第二限位块8支撑并定位打磨底部的木衣架5。

    如图5所示,该打磨机还包括外圆环架10和内圆环架11,所述夹紧装置3包括压板12、弹簧13、定位杵14和连杆15。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同心且水平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外圆环架10固定在所述内圆环架11的外侧并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所述内圆环架11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具体如下: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通过多根支撑杆18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1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外侧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向上延伸预设的距离后再水平延伸并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所述压板12水平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外圆环架10之间,或者水平处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内圆环架11之间,其与处于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或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弹簧13的上端连接所述压板12的下端面,其下端竖直向下连接所述转盘2相应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杵1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盘2相应的位置处,其上端向上自由穿过所述压板12的定位环以保持所述压板12水平状并随所述转盘2同步转动。所述连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板12的上端面,其另一端朝所述外圆环架10或所述内圆环架11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后连接有万向球16,并且所述万向球16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抵住所述外圆环架10或所述内圆环架11的下端以压缩所述弹簧13,进而通过所述压板12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机台1前侧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17,所述万向球16随着所述转盘2转动到所述凹槽17的位置时在所述弹簧13的作用下连同所述压板12向上运动,进而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

    所述打磨装置4设有两个,其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两侧的位置处。如图6所示,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摆动板19和气缸20。所述摆动板19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安装有打磨组件。所述气缸20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对应所述转盘2下方相应的位置处,其伸缩端连接所述摆动板19的中部以将所述打磨组件拉向所述转盘2或者朝远离所述转盘2的方向推开所述打磨组件,进而使得所述打磨组件靠着所述转盘2外缘并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顶部或底部,或者在木衣架5顶部或底部打磨完后使所述打磨组件复位。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立式轴承座21和打磨转轴22。所述立式轴承座21竖直固定在所述摆动板19另一端靠近所述转盘2的一侧,所述打磨转轴22竖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立式轴承座21内,并且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立式轴承座21外。在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上端从上至下依次套装有顶部打磨砂轮23、底部打磨砂轮24和靠模滚轮25,并且所述顶部打磨砂轮23的位置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顶部以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顶部,所述底部打磨砂轮24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底部以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底部,所述靠模滚轮25对应所述转盘2的外缘并在所述气缸20拉伸的作用下贴紧靠住所述转盘2外缘,进而保证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顶部打磨砂轮23和所述底部打磨砂轮24能打磨到木衣架5的顶部或底部。在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下端套装有皮带轮26,所述摆动板19上安装有通过所述皮带轮26驱动所述打磨转轴22转动的动能输出装置。木衣架5的顶部一般为光滑的圆弧面,其底部为平面,因此在顶部打磨砂轮23外侧壁上设置一圈与木衣架5顶部相吻合的圆弧凹槽,通过该圆弧凹槽打磨木衣架5的顶部,而底部打磨砂轮24的外侧面设计为直面即可。

    下面描述该打磨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打磨机的转盘2上分别设有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其分别用于打磨木衣架5的顶部和底部(顶部和底部指木衣架5悬挂晾衣服时相应的位置),因此,同一个木衣架需要分两次分别放到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后进行打磨后才能完成打磨工作。以下分别对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首先工人位于机台1的前侧,启动打磨机后,转盘2开始转动。转盘2转动的整个过程中,打磨装置4上的靠模滚轮25在气缸20拉伸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靠住转盘2的外缘,以保证当顶部打磨工位转动到打磨装置4的位置时,打磨装置4上的顶部打磨砂轮23或底部打磨砂轮24能与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的顶部或底部对应,进而进行打磨。

    (1)顶部打磨

    等到转盘2上其中一个顶部打磨工位第一次转动到正对机台1的前侧时,该顶部打磨工位夹紧装置3上的万向球16转动到外圆环架10下端面的凹槽17处,并在弹簧13的弹力下向上运动到凹槽17内,与此同时,夹紧装置3的压板12也同步相对相应的第一支撑板7向上运动,压板12和相应的第一支撑板7分开以待上料。然后,工人在上下料位即机台1的前侧将木衣架5顶部朝外的放置到第一支撑板7上,并将木衣架5朝相应的第一限位块6推动,使木衣架5靠住第一限位块6定位完成上料。上料完成后,转盘2继续转动,当万向球16脱离出凹槽17后,在外圆环架10下端面下压的作用下弹簧13被压缩,与此同时,紧装置3的压板12也同步相对相应的第一支撑板7向下运动从而夹紧第一支撑板7上的木衣架5,将木衣架5固定住以准备打磨木衣架5的顶部。木衣架5被夹紧固定后,转盘2继续转动,如图7所示,当顶部打磨工位转动到打磨装置4的位置时,由于转盘2外缘对应顶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外凸出且与木衣架5顶部轮廓相匹配的凸起结构,靠模滚轮25紧贴靠住上述凸起结构,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就能摆动出与木衣架5顶部相吻合的运动轨迹,而顶部打磨砂轮23与靠模滚轮25套装在同一打磨转轴22上,顶部打磨砂轮23与靠模滚轮25的摆动轨迹一致,所以打磨装置4上的顶部打磨砂轮23就能与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的顶部对应,即顶部打磨砂轮23贴住木衣架5的顶部随着转盘2的转动进行打磨。顶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两个打磨装置4,并被两个打磨装置4分别两次打磨顶部以保证打磨的充分性。顶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在转盘2转动一周后会经过两次顶部打磨重新回到上下料位(机台1的前侧),此时顶部打磨工位夹紧装置4的万向球16再次向上运动到凹槽17内,压板12和相应的第一支撑板7分开以待将顶部打磨好的木衣架5取出下料。另外,转盘2上设有两个顶部打磨工位,两个顶部打磨工位可以同时上料进行顶部打磨。

    (2)底部打磨

    如图8所示,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底部打磨的过程,其相较于顶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的顶部打磨,主要区别为被打磨装置4不同的打磨砂轮即底部打磨砂轮24打磨底部,下面主要描述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被打磨装置4底部打磨砂轮24打磨的过程,其他与顶部打磨相同的地方在此不再赘述。

    底部打磨工位随着转盘2第一次转动到上下料工位时,将木衣架5顶部朝内的放置到底部打磨工位上。随着转盘2的继续转动,当顶部打磨工位转动到打磨装置4的位置时,由于转盘2外缘对应底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内凹陷且与木衣架5底部轮廓相匹配的缺口结构,靠模滚轮25紧贴靠住上述缺口结构,在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就能摆动出与木衣架5底部相吻合的运动轨迹,而底部打磨砂轮24与靠模滚轮25套装在同一打磨转轴22上,底部打磨砂轮24与靠模滚轮25的摆动轨迹一致,并且底部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所处的位置要低于其在顶部打磨工位上的位置,所以打磨装置4上的底部打磨砂轮24就能与打磨工位上木衣架5的底部对应,即底部打磨砂轮24贴住木衣架5的底部随着转盘2的转动进行打磨。同样的,转盘2上设有两个底部打磨工位,两个底部打磨工位也可以同时上料进行底部打磨。同时,底部打磨与上述顶部打磨也互不干涉,可同时进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两个打磨装置中的顶部打磨砂轮23,可以将先打磨木衣架5顶部的顶部砂轮23设计为粗颗粒以先进行粗磨,后打磨木衣架5顶部的顶部砂轮23设计为细颗粒以在粗打磨后进行精磨,最终提高打磨效果。同理,两个打磨装置中的底部打磨砂轮24也分别设计为粗颗粒和细颗粒,以先后对木衣架5底部进行粗磨和精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1)、转盘(2)、动力装置、夹紧装置(3)和打磨装置(4);所述转盘(2)水平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顶部,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与所述转盘(2)传动连接并驱动所述转盘(2)转动;在所述转盘(2)上且靠近外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在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的木衣架(5),在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放置顶部朝所述转盘(2)内侧的木衣架(5);所述夹紧装置(3)安装在所述转盘(2)上用于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以待打磨,并且当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随着所述转盘(2)转动到正对所述机台(1)的前侧时,所述夹紧装置(3)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以供上下料;所述打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外侧的位置处,其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靠着所述转盘(2)外缘对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顶部进行打磨,或者对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底部进行打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包括三个第一限位块(6)和第一支撑板(7);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6)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支撑板(7)为与顶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放置的木衣架(5)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块(6)的外侧,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6)支撑并定位打磨顶部的木衣架(5);

    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包括三个第二限位块(8)和第二支撑板(9);三个所述第二限位块(8)相互连线呈三角形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上相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板(9)为与底部朝所述转盘(2)外侧放置的木衣架(5)形状相吻合的板块结构,其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8)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板(9)和三个所述第二限位块(8)支撑并定位打磨底部的木衣架(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顶部打磨工位和两个所述底部打磨工位均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转盘(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外缘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外凸出且与木衣架(5)顶部轮廓相匹配的凸起结构,其外缘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位置为向内凹陷且与木衣架(5)底部轮廓相匹配的缺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圆环架(10)和内圆环架(11);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同心且水平的固定在所述转盘(2)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外圆环架(10)固定在所述内圆环架(11)的外侧并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所述内圆环架(11)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的转动轨迹上下对应;

    所述夹紧装置(3)包括外圆环架(10)、内圆环架(11)、压板(12)、弹簧(13)、定位杵(14)和连杆(15);所述压板(12)水平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外圆环架(10)之间,或者水平处于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与所述内圆环架(11)之间;所述弹簧(13)的上端连接所述压板(12)的下端面,其下端竖直向下连接所述转盘(2)相应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杵(1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盘(2)相应的位置处,其上端向上自由穿过所述压板(12)的定位环以保持所述压板(12)水平状并随所述转盘(2)同步转动;所述连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板(12)的上端面,其另一端朝所述外圆环架(10)或所述内圆环架(11)的方向竖直向上延伸后连接有万向球(16),并且所述万向球(16)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抵住所述外圆环架(10)或所述内圆环架(11)的下端以压缩所述弹簧(13),进而通过所述压板(12)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

    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的下端面对应所述机台(1)前侧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17),所述万向球(16)随着所述转盘(2)转动到所述凹槽(17)的位置时在所述弹簧(13)的作用下连同所述压板(12)向上运动,进而放开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通过多根支撑杆(18)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杆(1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外侧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向上延伸预设的距离后再水平延伸并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外圆环架(10)和所述内圆环架(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4)设有两个,其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对应所述转盘(2)两侧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摆动板(19)和气缸(20);所述摆动板(19)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相应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安装有打磨组件;所述气缸(20)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对应所述转盘(2)下方相应的位置处,其伸缩端连接所述摆动板(19)的中部以将所述打磨组件拉向所述转盘(2)或者朝远离所述转盘(2)的方向推开所述打磨组件,进而使得所述打磨组件靠着所述转盘(2)外缘并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顶部或底部,或者在木衣架(5)顶部或底部打磨完后使所述打磨组件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立式轴承座(21)和打磨转轴(22);所述立式轴承座(21)竖直固定在所述摆动板(19)另一端靠近所述转盘(2)的一侧,所述打磨转轴(22)竖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立式轴承座(21)内,并且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上下端分别伸出到所述立式轴承座(21)外;

    在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上端从上至下依次套装有顶部打磨砂轮(23)、底部打磨砂轮(24)和靠模滚轮(25),并且所述顶部打磨砂轮(23)的位置对应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顶部以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顶部,所述底部打磨砂轮(24)对应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5)的底部以随着所述转盘(2)的转动来打磨木衣架(5)底部,所述靠模滚轮(25)对应所述转盘(2)的外缘并在所述气缸(20)拉伸的作用下贴紧靠住所述转盘(2)外缘,进而保证在所述转盘(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顶部打磨砂轮(23)和所述底部打磨砂轮(24)能打磨到木衣架(5)的顶部或底部;在所述打磨转轴(22)的下端套装有皮带轮(26),所述摆动板(19)上安装有通过所述皮带轮(26)驱动所述打磨转轴(22)转动的动能输出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和驱动齿轮(27);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所述机台(1)内部,其输出端设有传动齿轮(28);所述驱动齿轮(27)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1)上且与所述传动齿轮(28)啮合设置,并且其上端面与所述转盘(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衣架自动仿形打磨机,包括机台、转盘、动力装置、夹紧装置和打磨装置;所述转盘水平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台顶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转盘转动;在所述转盘上分别设有顶部打磨工位和底部打磨工位,所述夹紧装置安装在所述转盘上用于向下夹紧处于所述顶部打磨工位或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以待打磨;所述打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台上且对应所述转盘外侧的位置处,其在所述转盘转动的过程中靠着所述转盘外缘对所述顶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顶部进行打磨,或者对所述底部打磨工位上的木衣架的底部进行打磨。该打磨机能同时打磨木衣架顶部和底部,其结构简单,可连续进给打磨,并且拆装方便,工作可靠,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牟向伟;唐伍海;宋树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9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