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草莓酒储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酒储藏罐。
背景技术:
果酒是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与酒精。因此民间的家庭时常会自酿一些水果酒来饮用。如李子酒,葡萄酒,杨梅酒、猕猴桃酒等等。因为这些水果表皮会有一些野生的酵母,加上一些蔗糖,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也能有一些发酵作用,但民间传统做酒的方法往往旷日费时,也容易被污染。所以外加一些活性酵母是快速酿造水果酒的理想方法。
草莓酒作为果酒产品中的一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草莓酒因酿酒工艺和设备的不同,口感也会有所差异,不同口感的草莓酒适用不同的人群。在消费者参观酒厂时,需要品尝一下草莓酒的味道,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草莓酒种类,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小型的草莓酒储藏罐来储藏不同口感的草莓酒的样品。
目前市场上的储酒罐排酒口一般设置在罐体的一侧,虽然可以将酒中杂质沉淀在罐体的底部,但是果酒较为干净,这样的设置方式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草莓酒储藏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草莓酒储藏罐,包括支撑架、罐体和转动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罐体盖,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酒管,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杆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且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销;所述罐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有填料腔和配重腔,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限位座;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销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的外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座且对称设置,位于第一转动环上的两个转动销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的连线相互垂直,位于第二转动环上的两个转动销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的连线相互垂直,所有所述转动销均转动连接在转动座内;所述限位销转动连接在位于第一转动环上的转动座内,所述限位座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动换上的转动销。
作为优化,所述罐体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过滤腔和填料腔盖,所述过滤腔开口向上,所述填料腔盖开口向下,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填料腔盖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过滤腔口设置有保温盖槽,所述保温盖槽内设置有保温盖。
作为优化,所述排酒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真空设置,所述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酒腔,所述储酒腔的下方设置有排酒口,所述排酒口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化,所述外壳上设置多个排水口(图中未示出),每个所述排水口(图中未示出)上均设置有开关,所述填料腔内可以填满冰块。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架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呈圆弧形且固定连接在两根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草莓酒储藏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排酒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解决了罐体底部草莓酒浪费的问题;转动机构配合罐体配重腔结合,在接完草莓酒后能够自动复位;同时过滤网的设置能够过滤掉倒入罐体内部的草莓酒的杂质;所述填料腔内填满冰块可以使草莓酒的口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盖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罐体,3、转动机构,4、排酒管,5、罐体盖,101、底座,102、支撑杆,103、防护栏,104、限位销,201、外壳,202、内胆,203、填料腔,204、限位座,205、配重腔,301、第一转动环,302、第二转动环,303、转动座,304、转动销,401、外管,402、内管,403、储酒腔,404、排酒口,501、盖体,502、过滤腔,503、过滤网,504、保温盖槽,505、填料腔盖,506、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6所示的草莓酒储藏罐,包括支撑架1、罐体2和转动机构3,所述罐体2的顶部设置有罐体盖5,所述罐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酒管4,所述支撑架1包括底座101和支撑杆102,所述支撑杆102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杆102均与底座101固定连接且支撑杆10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座101所在平面,所述支撑杆102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销104;所述罐体2包括外壳201和内胆202,所述外壳201和内胆202之间设置有填料腔203和配重腔205,所述外壳20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限位座204;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转动环301和第二转动环302,所述第一转动环301和第二转动环302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销304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环301和第二转动环302的外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座303且对称设置,位于第一转动环301上的两个转动销304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303的连线相互垂直,位于第二转动环302上的两个转动销304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303的连线相互垂直,所有所述转动销304均转动连接在转动座303内;所述限位销104转动连接在位于第一转动环301上的转动座303内,所述限位座204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动换上的转动销3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盖5包括盖体501,所述盖体501包括过滤腔502和填料腔盖505,所述过滤腔502开口向上,所述填料腔盖505开口向下,所述过滤腔502内设置有过滤网503,所述填料腔盖505内设置有橡胶垫506,所述过滤腔502口设置有保温盖槽504,所述保温盖槽504内设置有保温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酒管4包括外管401和内管402,所述外管401和内管402之间真空设置,所述内管4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酒腔403,所述储酒腔403的下方设置有排酒口404,所述排酒口404上设置有阀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01上设置多个排水口(图中未示出),每个所述排水口(图中未示出)上均设置有开关,所述填料腔203内可以填满冰块,当冰块化掉之后打开排水口(图中未示出),将水排出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包括防护栏103,所述防护栏103呈圆弧形且固定连接在两根支撑杆102上,防止排酒管4大幅度摆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草莓酒储藏罐,首先打开罐体盖5,在填料腔203内加入冰块,扣上罐体盖5并打开保温盖,将草莓酒经过滤腔502注入罐体2内,盖上保温盖后便可以打开排酒口404上的阀门,接一杯草莓酒进行品尝。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1.一种草莓酒储藏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罐体和转动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罐体盖,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酒管,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杆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且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销;所述罐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有填料腔和配重腔,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限位座;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销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的外侧均设置有两个转动座且对称设置,位于第一转动环上的两个转动销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的连线相互垂直,位于第二转动环上的两个转动销的连线与两个转动座的连线相互垂直,所有所述转动销均转动连接在转动座内;所述限位销转动连接在位于第一转动环上的转动座内,所述限位座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转动换上的转动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酒储藏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过滤腔和填料腔盖,所述过滤腔开口向上,所述填料腔盖开口向下,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填料腔盖内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过滤腔口设置有保温盖槽,所述保温盖槽内设置有保温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酒储藏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酒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真空设置,所述内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储酒腔,所述储酒腔的下方设置有排酒口,所述排酒口上设置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酒储藏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多个排水口,每个所述排水口上均设置有开关,所述填料腔内可以填满冰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酒储藏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呈圆弧形且固定连接在两根支撑杆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