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培养皿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洁净区内监测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状态时,培养皿通常都是对应监测点直接放置在工作台上的。虽然方便,但是放置的位置受限,不利于多方位观察监测;另外由于培养皿内具有微生物,培养皿放置在工作台上时,工作台上很容易滋生细菌,由于工作台整体较大,高温灭菌清理不便,所以工作台的洁净度就难以保证,对下次的监测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养皿支架,能够方便的在任意位置监测培养皿本体内的微生物,同时便于对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进行灭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培养皿支架,包括:用于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用于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的基架;所述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杆的支撑座,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支杆的轴线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圆柱的下端均垂直弯折延伸,这两个延伸端固定焊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本体托盘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柱上的第一套筒,所述本体托盘与工作台平齐;所述盖体托盘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圆柱上的第二套筒,所述盖体托盘低于所述本体托盘。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转筒和三个支撑腿,转筒套设在所述支杆上,三个支撑腿围绕所述支杆的轴线均匀分布并位于所述转筒的下方;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支撑腿的下端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支撑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转筒包括固定相连的旋转部和限位部,旋转部的内侧壁与支杆的外侧壁通过螺纹连接,限位部接触控制三个支撑腿的打开角度,所述打开角度为支撑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限位部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支杆的外径和两个支撑杆的外径之和;旋转转筒下移,三个支撑腿的打开角度由大变小;当旋转所述转筒上移至最高位时,支撑腿垂直于支杆;当旋转所述转筒下移至最低位时,支撑腿平行于支杆。
优选的,所述转筒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均呈圆盘形。
优选的,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外边缘。
优选的,所述本体托盘、盖体托盘、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在任意位置监测培养皿本体内的微生物,同时便于对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进行灭菌;其固定支撑效果好,在不使用时还能够拆卸收起来,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皿支架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皿支架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皿支架拆卸收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培养皿支架中转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本体托盘;2、盖体托盘;3、支杆;4、支撑座;41、转筒;411、旋转部;412、限位部;42、支撑腿;43、支撑板;5、第一圆柱;6、第二圆柱;7、第一套筒;8、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培养皿支架,包括:用于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1,用于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2,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本体托盘1和所述盖体托盘2的基架。所述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杆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3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杆3的支撑座4,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3上的第一圆柱5和第二圆柱6;所述第一圆柱5的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圆柱6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支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圆柱5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柱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柱5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圆柱6的下端均垂直弯折延伸,这两个延伸端固定焊接在所述支杆3上。所述本体托盘1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柱5上的第一套筒7,所述本体托盘1与工作台平齐,以便正常检测;所述盖体托盘2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圆柱6上的第二套筒8,所述盖体托盘2低于所述本体托盘1,以方便取放培养皿盖体;安装拆卸简单方便,能够在监测完成后对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1和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2进行灭菌,以便于下次使用。所述本体托盘1和所述盖体托盘2均呈圆盘形,便于收集归纳,外表光滑圆润,无棱角、死角,方便清洁,清洁后不会有细菌残留。所述本体托盘1和所述盖体托盘2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外边缘,以防止培养皿本体从本体托盘1内滑落掉出,防止培养皿盖体从盖体托盘2内滑落掉出,保证放置的平稳性。所述本体托盘1、盖体托盘2、第一套筒7和第二套筒8均为不锈钢材质,结构强度高,具有不锈性,便于高温灭菌。
所述支撑座4包括转筒41和三个支撑腿42,转筒41套设在所述支杆3上,三个支撑腿42围绕所述支杆3的轴线均匀分布并位于所述转筒41的下方;三个支撑腿42能够利用三点一面的原理,使基架整体固定支撑效果好、平稳性高。所述支撑腿42的上端与所述支杆3铰接,即支撑腿42能够绕与支杆3的铰接点上下转动,以实现支撑角度的改变;所述支撑腿42的下端铰接有支撑板43,所述支撑板43上与所述支撑腿42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支撑板43的中部,即支撑板43能够绕与支撑腿42的铰接点上下转动,以保证支撑腿42在任意支撑角度时,支撑板43都能够平放在底面上,基架的稳定性好;支撑板43的设计能够提高支撑座4支撑的平稳性。所述转筒41包括固定相连的旋转部411和限位部412;旋转部411的内侧壁与支杆3的外侧壁通过螺纹连接(内外螺纹图中未示出),即旋转部4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支杆3的外侧壁上对应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转动旋转部411时,支杆3不动、旋转部411沿支杆3上移或下移;限位部412接触控制三个支撑腿42的打开角度,所述打开角度为支撑腿4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限位部41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支杆3的外径和两个支撑杆的外径之和;其固定支撑的原理为:支撑腿42的下端受地面的作用限制、支撑腿42的上端受本培养皿支架自重的作用限制,从而使支撑腿42与转筒41相抵住不动,以达到转筒41在支杆3上的位置能够对支撑腿42打开角度控制的目的,以及实现支撑腿42的支撑作用。所述转筒41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强度好,旋转使用方便。旋转转筒41下移,三个支撑腿42的打开角度由大变小;反之,旋转转筒41上移,三个支撑腿42的打开角度由小变大;能够根据摆放位置的面积大小调节支撑腿42的打开角度,以适应任意摆放位置。当旋转所述转筒41上移至最高位时,支撑腿42垂直于支杆3,如图2所示,此时打开角度为90°;当旋转所述转筒41下移至最低位时,支撑腿42平行于支杆3,如图3所示,此时打开角度为0°。
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的在任意位置监测培养皿本体内的微生物,同时便于对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1和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2进行单独灭菌,不会对下次使用造成影响;其固定支撑效果好,在不使用时还能够拆卸收起来,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培养皿本体的本体托盘,用于放置培养皿盖体的盖体托盘,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的基架;所述基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杆的支撑座,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支杆的轴线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圆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圆柱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圆柱的下端均垂直弯折延伸,这两个延伸端固定焊接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本体托盘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柱上的第一套筒,所述本体托盘与工作台平齐;所述盖体托盘的底部垂直固定有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第二圆柱上的第二套筒,所述盖体托盘低于所述本体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转筒和三个支撑腿,转筒套设在所述支杆上,三个支撑腿围绕所述支杆的轴线均匀分布并位于所述转筒的下方;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支撑腿的下端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支撑腿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转筒包括固定相连的旋转部和限位部,旋转部的内侧壁与支杆的外侧壁通过螺纹连接,限位部接触控制三个支撑腿的打开角度,所述打开角度为支撑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限位部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支杆的外径和两个支撑杆的外径之和;旋转转筒下移,三个支撑腿的打开角度由大变小;当旋转所述转筒上移至最高位时,支撑腿垂直于支杆;当旋转所述转筒下移至最低位时,支撑腿平行于支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均呈圆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托盘和所述盖体托盘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外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托盘、盖体托盘、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