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束在生产后需要对其长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在线束头端的塑料部分压印合格标志,由于有的线束很长,导致检测台上的拉直组件需要很长,占用空间大,因此需要有一个过渡机构,可以在对长的线束检测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渡,同时,在其过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线束的受力情况,对拉直组件进行控制,避免线束被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上的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上设有固定组件、位于固定组件右端的拉直组件和位于固定组件一侧的过渡组件,所述过渡组件上设有判断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线束头端的固定,所述拉直组件用于线束的拉直,所述过渡组件用于对长的线束在检测时进行过渡,所述判断组件用于判断拉直组件是否完成对线束的拉直。

    优选的,所述过渡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绕线轮和一个滑动绕线轮,所述安装板一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和滑轨二,所述滑轨二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二,所述滑动块二上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伸缩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两个固定绕线轮固定安装于滑板上,所述滑动绕线轮固定安装于判断组件内的安装板三上。

    优选的,所述拉直组件包括电机、丝杠、滑块和手指气缸,所述安装板一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固定安装有滑轨一和位于滑轨一两端的限位块,所述滑轨一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一,所述丝杠与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一的底部,且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且滑块的一侧与滑动块一固定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安装块,所述l形安装块位于安装板上的通槽内并与手指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手指气缸的夹指上套接有凹形块。

    优选的,所述判断组件包括控制器、滑轨三以及与滑轨三滑动配合的滑动块三,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二,所述滑轨三于安装板二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三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三,所述安装板三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安装板,所述竖直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槽形开关,所述安装板二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柱和挡板,所述导柱上套接有弹簧并与竖直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二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气缸,所述槽形开关、固定气缸及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一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过渡组件,可以对较长的需要检测的线束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判断组件,可以对检测的线束收到的拉力进行判断,当检测的线束受到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挡板刚好移动至槽形开关的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使信号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这时控制器会给于电机信号,电机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的拉直,可以避免继续对线束进行拉直导致线束拉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判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拉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脚轮,3-安装板一,4-拉直组件,41-电机,42-丝杠,43-限位块,44-滑块,45-安装条,46-滑轨一,47-滑动块一,48-手指气缸,49-凹形块,50-l形安装块,5-过渡组件,51-伸缩气缸,52-滑轨二,53-滑动块二,54-滑板,55-固定绕线轮,56-滑动绕线轮,57-固定块,6-固定组件,61-放置块,62-定位气缸,63-安装架,7-判断组件,71-安装板二,72-滑轨三,73-滑动块三,74-挡板,75-槽形开关,76-导柱,77-弹簧,78-竖直安装板,79-安装板三,80-固定气缸,8-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包括机架1和位于机架1上的安装板一3,所述安装板一3上设有固定组件6、位于固定组件6右端的拉直组件4和位于固定组件6一侧的过渡组件5,所述过渡组件5上设有判断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6用于线束8头端的固定,所述拉直组件4用于线束8的拉直,所述过渡组件5用于对长的线束8在检测时进行过渡,所述判断组件7用于判断拉直组件4是否完成对线束8的拉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绕线轮55和一个滑动绕线轮56,所述安装板一3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51和滑轨二52,所述滑轨二52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二53,所述滑动块二53上固定安装有滑板54,所述滑板5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伸缩气缸51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块57,两个固定绕线轮55固定安装于滑板54上,所述滑动绕线轮56固定安装于判断组件7内的安装板三79上,将线束8绕在固定绕线轮55和滑动绕线轮56上,可以对较长的线束8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直组件4包括电机41、丝杠42、滑块44和手指气缸48,所述安装板一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条45,所述安装条45上固定安装有滑轨一46和位于滑轨一46两端的限位块43,所述滑轨一46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一47,所述丝杠42与限位块43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一3的底部,且电机41的输出轴与丝杠4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4与丝杠42螺纹连接,且滑块44的一侧与滑动块一47固定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安装块50,所述l形安装块50位于安装板上的通槽内并与手指气缸48固定连接,所述手指气缸48的夹指上套接有凹形块49,通过手指气缸48夹指上的凹形块49对线束8尾端进行固定,然后启动电机41,电机41转动带动丝杠42转动,使滑块44带动滑动块一47沿滑轨一46向远离固定组件6的方向移动,从而使l形安装块50带动手指气缸48移动,实现对线束8的拉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组件7包括控制器、滑轨三72以及与滑轨三72滑动配合的滑动块三73,所述滑板5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二71,所述滑轨三72于安装板二7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三7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三79,所述安装板三7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安装板78,所述竖直安装板78上固定连接有槽形开关75,所述安装板二7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柱76和挡板74,所述导柱76上套接有弹簧77并与竖直安装板78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二7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气缸80,所述槽形开关75、固定气缸80及电机41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线束8被拉直后,电机41仍在转动,l形安装块50仍然带动安装块和手指气缸48移动,这时滑动绕线轮56会受到线束8的牵拉,使安装板三79带动滑动块三73沿滑轨三72滑动,从而使槽形开关75向挡板74方向移动,弹簧77收缩,此时弹簧77受到的压力相当于线束8的牵拉力,当挡板74位于槽形开关75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时,信号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控制器接收到槽形开关75信号中断的信号后,会同时给于电机41和固定气缸80信号,固定气缸80工作,对滑动块三73进行固定,电机41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8的拉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安装架63,所述安装架63上固定安装有放置块61,所述放置块61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62,将线束8头部的塑料体放入放置块61内,通过定位气缸62将线束8头部的塑料体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脚轮2,方便对本装置的移动。

    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待检测的线束8较长时,启动伸缩气缸51,推动固定块57,固定块57带动滑板54和滑动块二53向拉直组件4方向移动,然后将线束8头部的塑料体放入放置块61内,通过定位气缸62将线束8头部的塑料体固定,然后将线束8如图2所述,绕在固定绕线轮55和滑动绕线轮56上,最后将线束8尾端通过手指气缸48夹指上的凹形块49固定,启动电机41,电机41转动带动丝杠42转动,使滑块44带动滑动块一47沿滑轨一46向远离固定组件6的方向移动,从而使l形安装块50带动手指气缸48移动,当线束8被拉直后,电机41仍在转动,l形安装块50仍然带动安装块和手指气缸48移动,这时滑动绕线轮56会受到线束8的牵拉,使安装板三79带动滑动块三73沿滑轨三72滑动,从而使槽形开关75向挡板74方向移动,弹簧77收缩,此时弹簧77受到的压力相当于线束8的牵拉力,当挡板74位于槽形开关75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时,信号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控制器接收到槽形开关75信号中断的信号后,会同时给于电机41和固定气缸80信号,固定气缸80工作,对滑动块三73进行固定,电机41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8的拉直,由于挡板74长度固定,因此当挡板74位于槽形开关75之间,固定气缸80对滑动块三73进行固定时,滑动绕线轮56处于相对固定状态,这时位于过渡机构内的线束8长度固定,同时,由于当线束8受到一定拉力后,判断组件7中的挡板74移动至槽形开关75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控制器会给予电机41信号,电机41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8的拉直,可以避免线束8被拉断。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渡组件5,可以对较长的需要检测的线束8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判断组件7,可以对检测的线束8收到的拉力进行判断,当检测的线束8受到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挡板74刚好移动至槽形开关75的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使信号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这时控制器会给于电机41信号,电机41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8的拉直,可以避免继续对线束8进行拉直导致线束8拉断。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和位于机架(1)上的安装板一(3),所述安装板一(3)上设有固定组件(6)、位于固定组件(6)右端的拉直组件(4)和位于固定组件(6)一侧的过渡组件(5),所述过渡组件(5)上设有判断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6)用于线束(8)头端的固定,所述拉直组件(4)用于线束(8)的拉直,所述过渡组件(5)用于对长的线束(8)在检测时进行过渡,所述判断组件(7)用于判断拉直组件(4)是否完成对线束(8)的拉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绕线轮(55)和一个滑动绕线轮(56),所述安装板一(3)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51)和滑轨二(52),所述滑轨二(52)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二(53),所述滑动块二(53)上固定安装有滑板(54),所述滑板(5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伸缩气缸(51)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块(57),两个固定绕线轮(55)固定安装于滑板(54)上,所述滑动绕线轮(56)固定安装于判断组件(7)内的安装板三(7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组件(4)包括电机(41)、丝杠(42)、滑块(44)和手指气缸(48),所述安装板一(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条(45),所述安装条(45)上固定安装有滑轨一(46)和位于滑轨一(46)两端的限位块(43),所述滑轨一(46)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一(47),所述丝杠(42)与限位块(43)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一(3)的底部,且电机(41)的输出轴与丝杠(4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4)与丝杠(42)螺纹连接,且滑块(44)的一侧与滑动块一(47)固定连接,另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安装块(50),所述l形安装块(50)位于安装板上的通槽内并与手指气缸(48)固定连接,所述手指气缸(48)的夹指上套接有凹形块(4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组件(7)包括控制器、滑轨三(72)以及与滑轨三(72)滑动配合的滑动块三(73),所述滑板(5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二(71),所述滑轨三(72)于安装板二(7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三(7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三(79),所述安装板三(7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竖直安装板(78),所述竖直安装板(78)上固定连接有槽形开关(75),所述安装板二(7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柱(76)和挡板(74),所述导柱(76)上套接有弹簧(77)并与竖直安装板(78)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二(7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气缸(80),所述槽形开关(75)、固定气缸(80)及电机(41)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安装于安装板上的安装架(63),所述安装架(63)上固定安装有放置块(61),所述放置块(61)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缸(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脚轮(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检测及激光打标设备的过渡机构,涉及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和安装板一,所述安装板一上设有固定组件、拉直组件和过渡组件,所述过渡组件上设有判断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渡组件,可以对较长的需要检测的线束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判断组件,可以对检测的线束收到的拉力进行判断,当检测的线束受到的拉力达到预设值时,挡板刚好移动至槽形开关的信号发射管与信号接收管之间,使信号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中断,这时控制器会给于电机信号,电机停止转动,停止对线束的拉直,可以避免继续对线束进行拉直导致线束拉断。

    技术研发人员:刘寅;刘杰;马德祥;方经纬;刘裕;孙胜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瑞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