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盆栽伞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架技术领域,具体为壁挂式盆栽伞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伞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伞架在运输过程中不可拆装成部分,运输人员操作困难,并且易使产品损坏,而且在使用现有普通伞架时,发现造型单调,功能单一。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壁挂式盆栽伞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壁挂式盆栽伞架,包括竖状对称分布的木条,所述木条上设置有中间木板、花盆和竹片,所述中间木板横向分布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的中下方,所述花盆设置在所述木条的下端,所述竹片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的上端,所述竹片上设置有方形孔、燕尾榫和雨伞插孔,所述方形孔位于所述竹片的左右两侧用于木条的上端穿过,所述燕尾榫活动连接在所述竹片的两端,所述雨伞插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的内表面,所述燕尾榫的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木板上设置有漏孔和第一圆孔,所述漏孔分布在所述木板上,所述第一圆孔位于所述木板的四角,所述花盆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花盆的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竹片侧面呈半圆状,所述雨伞插孔设置有三个,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燕尾榫呈半圆状,并且嵌合在所述竹片两端的内表面,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燕尾榫底部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槽的大小与所述木条的上端相吻合,所述木条的上端穿过方形孔后插在所述卡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木条的上端穿过所述方形孔,并且位于所述竹片的内部,所述木条的下端嵌合在所述花盆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木板嵌合在所述木条的内侧,所述第一圆孔通过绳线与所述第二圆孔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拆装成部分,方便运输人员操作并且不易使产品损坏。

    2、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壁挂式造型新颖别致,且造型简洁不致于笨重,底部搭配的花盆,种上一些多肉等客户喜爱的绿植,也是很赏心悦目的,给生活在细节处增添了不少趣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的竹片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的竹片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的木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的燕尾榫剖视图。

    图中:木条1、中间木板2、花盆3、竹片4、方形孔5、燕尾榫6、雨伞插孔7、卡槽8、漏孔9、第一圆孔10、第二圆孔11、安装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壁挂式盆栽伞架,包括竖状对称分布的木条1,所述木条1上设置有中间木板2、花盆3和竹片4,所述中间木板2横向分布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1的中下方,所述花盆3设置在所述木条1的下端,所述竹片4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1的上端,所述竹片4上设置有方形孔5、燕尾榫6和雨伞插孔7,所述方形孔5位于所述竹片4的左右两侧用于木条1的上端穿过,所述燕尾榫6活动连接在所述竹片4的两端,所述雨伞插孔7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4的内表面,所述燕尾榫6的下端设置有卡槽8,所述中间木板2上设置有漏孔9和第一圆孔10,所述漏孔9分布在所述中间木板2上,所述第一圆孔10位于所述中间木板2的四角,所述花盆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圆孔11,所述花盆3的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1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拆装成部分,方便运输人员操作并且不易使产品损坏;产品的壁挂式造型新颖别致,且造型简洁不致于笨重,底部搭配的花盆,种上一些多肉等客户喜爱的绿植,也是很赏心悦目的,给生活在细节处增添了不少趣味。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竹片4侧面呈半圆状,所述雨伞插孔7设置有三个,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4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雨伞的插入。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燕尾榫6呈半圆状,并且嵌合在所述竹片4两端的内表面,所述卡槽8位于所述燕尾榫6底部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燕尾榫6与竹片4之间的契合度。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卡槽8的大小与所述木条1的上端相吻合,所述木条1的上端穿过方形孔5后插在所述卡槽8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木条1与燕尾榫6拆装时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木条1的上端穿过所述方形孔5,并且位于所述竹片4的内部,所述木条1的下端嵌合在所述花盆3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木条1安装时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中间木板2嵌合在所述木条1的内侧,所述第一圆孔10通过绳线与所述第二圆孔11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中间木板2固定时的便捷性。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盆栽伞架包括木条1、中间木板2、花盆3、竹片4、方形孔5、燕尾榫6、雨伞插孔7、卡槽8、漏孔9、第一圆孔10、第二圆孔11、安装板12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壁挂式盆栽伞架使用的时候,在伞架需要运输的时候,首先将燕尾榫6从木条1上拔取下来,接着再从竹片4上的方形孔5拔出木条1的上端,接着再将连接第一圆孔10和第二圆孔11绳线解除,然后再将中间木板2从木条1上卸下来,最后再将木条1从花盆3中拔出即可,当盆栽伞架需要固定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螺栓将花盆3上的安装板12固定在墙壁上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状对称分布的木条(1),所述木条(1)上设置有中间木板(2)、花盆(3)和竹片(4),所述中间木板(2)横向分布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1)的中下方,所述花盆(3)设置在所述木条(1)的下端,所述竹片(4)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1)的上端,所述竹片(4)上设置有方形孔(5)、燕尾榫(6)和雨伞插孔(7),所述方形孔(5)位于所述竹片(4)的左右两侧用于木条(1)的上端穿过,所述燕尾榫(6)活动连接在所述竹片(4)的两端,所述雨伞插孔(7)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4)的内表面,所述燕尾榫(6)的下端设置有卡槽(8),所述中间木板(2)上设置有漏孔(9)和第一圆孔(10),所述漏孔(9)分布在所述中间木板(2)上,所述第一圆孔(10)位于所述中间木板(2)的四角,所述花盆(3)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圆孔(11),所述花盆(3)的侧面固定连接安装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4)侧面呈半圆状,所述雨伞插孔(7)设置有三个,并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榫(6)呈半圆状,并且嵌合在所述竹片(4)两端的内表面,所述卡槽(8)位于所述燕尾榫(6)底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8)的大小与所述木条(1)的上端相吻合,所述木条(1)的上端穿过方形孔(5)后插在所述卡槽(8)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条(1)的上端穿过所述方形孔(5),并且位于所述竹片(4)的内部,所述木条(1)的下端嵌合在所述花盆(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盆栽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木板(2)嵌合在所述木条(1)的内侧,所述第一圆孔(10)通过绳线与所述第二圆孔(11)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壁挂式盆栽伞架,包括竖状对称分布的木条,所述木条上设置有中间木板、花盆和竹片,所述中间木板横向分布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的中下方,所述花盆设置在所述木条的下端,所述竹片活动连接在所述木条的上端,所述竹片上设置有方形孔、燕尾榫和雨伞插孔,所述方形孔位于所述竹片的左右两侧用于木条的上端穿过,所述燕尾榫活动连接在所述竹片的两端,所述雨伞插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竹片的内表面,所述燕尾榫的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木板上设置有漏孔和第一圆孔,所述漏孔分布在所述木板上,所述第一圆孔位于所述木板的四角,所述花盆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圆孔。本实用新型产品,可拆装成部分,方便运输人员操作并且不易使产品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杨钰铭;朱泽慧;赵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8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