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燕窝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46


    本实用新型涉及燕窝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燕窝碗。



    背景技术:

    燕窝又称燕菜、燕根、燕蔬菜,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燕窝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对人体有很好的效益,燕窝的炖煮一定不能高温,不然容易融化,在夏日时,冰凉的燕窝具有很好的消暑和抗疲劳的效果,但是现有的燕窝碗无法对燕窝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燕窝碗,以解决现有的燕窝碗无法对燕窝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达到对装入的燕窝进行散热,提高温度降低的速度,增加食用的口感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燕窝碗,包括碗体、底座、碗腔和散热腔,所述碗体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碗体内侧设置有碗腔,所述散热腔底部与碗腔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腔由腔体、底板、第一散热圈、散热杆、第二散热圈、透水孔、散热孔和限位杆组成,所述腔体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圈内侧与腔体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杆底部与第一散热圈进行插接,并且散热杆顶部与第二散热圈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散热圈上端面设置有透水孔,所述散热杆外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腔体底部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底部与碗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由活动杆、滑板和固定杆组成,所述活动杆底部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板左右两侧与固定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底部与碗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均为圆柱状结构,并且活动杆和固定杆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圈和第二散热圈的厚度一致,并且内径不小于和腔体外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圆柱片状结构,并且内径大小小于碗腔的内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杆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并且在第一散热圈和第二散热圈上呈等距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孔和散热孔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圈、散热杆和第二散热圈均为铝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燕窝碗无法对燕窝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的问题,通过在碗腔内设置了散热腔,在腔体内倒入煮好的燕窝,随后将水倒入碗腔和腔体间的空隙中,使腔体内燕窝的热量通过腔体传递到第一散热圈、散热杆和第二散热圈上,并传递到水中,通过透水孔增加倒水时的速度,并通过散热孔增加散热的效果,并使底板在加水后的碗腔内浮起,提高腔体高度,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达到对装入的燕窝进行散热,提高温度降低的速度,增加食用的口感的优点,通过在底板底部设置了限位杆,在底板浮起时,使活动杆通过滑板在固定杆内进行向上的滑动支起,与底板的上浮同步,并通过滑板卡住固定杆内部,对底板浮动的高度进行限制,达到对腔体使用时的上升进行限位,使其浮动到合理的高度,方便使用者食用燕窝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碗体-1、底座-2、碗腔-3、散热腔-4、腔体-401、底板-402、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第二散热圈-405、透水孔-406、散热孔-407、限位杆-408、活动杆-4081、滑板-4082、固定杆-40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燕窝碗:包括碗体1、底座2、碗腔3和散热腔4,碗体1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碗体1内侧设置有碗腔3,散热腔4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散热腔4由腔体401、底板402、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第二散热圈405、透水孔406、散热孔407和限位杆408组成,腔体401底部与底板402固定连接,第一散热圈403内侧与腔体401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散热杆404底部与第一散热圈403进行插接,并且散热杆404顶部与第二散热圈405进行插接,第二散热圈405上端面设置有透水孔406,散热杆404外侧设置有散热孔407,腔体401底部与限位杆408固定连接,限位杆408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限位杆408由活动杆4081、滑板4082和固定杆4083组成,所述活动杆4081底部与滑板4082固定连接,所述滑板4082左右两侧与固定杆4083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083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对底板402的浮动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活动杆4081和固定杆4083均为圆柱状结构,并且活动杆4081和固定杆4083的高度一致,限制底板402上浮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圈403和第二散热圈405的厚度一致,并且内径不小于和腔体401外径大小,对热量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底板402为圆柱片状结构,并且内径大小小于碗腔3的内径大小,方便水在碗腔3内的倒入填充。

    其中,所述散热杆404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并且在第一散热圈403和第二散热圈405上呈等距间隔分布,增加散热的效果。

    其中,所述透水孔406和散热孔407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以上,方便对水进行倒入和提高散热的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和第二散热圈405均为铝质,成本较低,并且吸热和散热性强。

    其中,所述底板402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密度较小,并且质量较轻。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本装置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使底座2保持水平稳定的放置状态,随后,将煮好的燕窝倒入到腔体401内,然后将外部的凉水通过碗腔3和腔体401间的空隙倒入到碗腔3内,在水倒入时,通过第二散热圈405上的透水孔406可以增加水倒入时填充的速度,随后,当外部的水流入到碗腔3内后,便会使底板402进行向上的浮起,并带动活动杆4081进行上升,使活动杆4081通过滑板4082在固定杆4083上进行滑动上升,并通过滑板4082卡住固定杆4083内部顶端,使活动杆4081停止上升,从而达到对底板402上升的高度进行限制,使底板402带动腔体401在碗腔3内提高高度,方便使用者进行食用,随后,当燕窝处于腔体401内时,其上的热量便会通过腔体401传递到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和第二散热圈405上,使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和第二散热圈405对燕窝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分散在水中,散热杆404上设置有散热孔407,能够增加与水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使腔体401内的燕窝有效的进行散热,提高食用时的口感,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和第二散热圈405与腔体401的连接方式均为插接,在使用完毕后,可以便捷的将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和第二散热圈405从腔体401上拿下,从而进行回收利用,达到节约材料和环保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碗体(1)、底座(2)、碗腔(3)和散热腔(4),所述碗体(1)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碗体(1)内侧设置有碗腔(3),所述散热腔(4)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腔(4)由腔体(401)、底板(402)、第一散热圈(403)、散热杆(404)、第二散热圈(405)、透水孔(406)、散热孔(407)和限位杆(408)组成,所述腔体(401)底部与底板(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圈(403)内侧与腔体(401)外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杆(404)底部与第一散热圈(403)进行插接,并且散热杆(404)顶部与第二散热圈(405)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散热圈(405)上端面设置有透水孔(406),所述散热杆(404)外侧设置有散热孔(407),所述腔体(401)底部与限位杆(408)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408)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08)由活动杆(4081)、滑板(4082)和固定杆(4083)组成,所述活动杆(4081)底部与滑板(4082)固定连接,所述滑板(4082)左右两侧与固定杆(4083)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083)底部与碗腔(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081)和固定杆(4083)均为圆柱状结构,并且活动杆(4081)和固定杆(4083)的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圈(403)和第二散热圈(405)的厚度一致,并且内径不小于和腔体(401)外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02)为圆柱片状结构,并且内径大小小于碗腔(3)的内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杆(404)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并且在第一散热圈(403)和第二散热圈(405)上呈等距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406)和散热孔(407)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以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燕窝碗,其结构包括碗体、底座、碗腔、散热腔、散热杆和限位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燕窝碗,为解决现有的燕窝碗无法对燕窝进行有效的散热处理的问题,通过在碗腔内设置了散热腔,在腔体内倒入煮好的燕窝,随后将水倒入碗腔和腔体间的空隙中,使腔体内燕窝的热量通过腔体传递到第一散热圈、散热杆和第二散热圈上,并传递到水中,通过透水孔增加倒水时的速度,并通过散热孔增加散热的效果,并使底板在加水后的碗腔内浮起,提高腔体高度,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达到对装入的燕窝进行散热,提高温度降低的速度,增加食用的口感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潘攀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弘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8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