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益生菌缓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
背景技术:
益生菌缓释的意思就是益生菌缓慢释放,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益生菌由于难以消化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微量进行补充,经过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06603159u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采用液体流过益生菌缓释材料和培养基缓释组件并与益生菌缓释材料和培养基缓释组件接触,使液体带有益生菌,被使用者饮用后补充益生菌,虽然该申请达到了益生菌缓释的作用,但是,液体的流速有时快有时慢,而益生菌缓释材料和培养基缓释组件释放益生菌的速度是有限的,当液体流速较慢时,液体与益生菌缓释材料和培养基缓释组件接触时间长,液体内益生菌浓度高,当液体流速快时,液体与益生菌缓释材料和培养基缓释组件接触时间短,液体内益生菌浓度低,益生菌浓度会随着液体流速的快慢而改变,不利于稳定的补充益生菌,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盛放盒体和水管,所述水管表壁贯穿密封连接有盛放盒体,且盛放盒体内顶面通过转动盘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并且第一转动轴底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盘,所述输料盘顶面开设有料槽,所述盛放盒体一侧表面开设有卸料门,所述输料盘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贯穿盛放盒体底面并延伸至水管内部,并且第二转动轴底面固定连接有桨叶,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盛放盒体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卸料门内侧设置有密封斜板,所述输料盘顶面位于料槽内部对应密封斜板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密封斜板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一卡接槽滑动卡接,且第一卡接槽和第一卡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簧片,所述盛放盒体内壁对应输料盘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接槽,且输料盘通过第二卡接件与第二卡接槽滑动卡接,并且第二卡接槽和第二卡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簧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密封簧片和第二密封簧片均为波浪形,且第一密封簧片上顶面与第一卡接件底面抵接,并且第一密封簧片下底面与第一卡接槽内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簧片上顶面与第二卡接件底面抵接,并且第二密封簧片下底面与第二卡接槽内底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卸料门两侧密封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输料盘顶面抵接,并且输料盘顶面为光滑平整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卸料门开设于液体流动的下游位置,所述水管在液体流动的上游位置设置有开关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料槽设置有两个,且料槽直径不大于1mm,并且料槽容积不大于0.1立方毫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桨叶、输料盘和料槽,水管中通入液体,液体推动桨叶转动,桨叶转动带动输料盘转动,输料盘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料槽转动出卸料门,此时的料槽中盛放有盛放盒体内部储存的益生菌颗粒,转动出卸料门后,被水流冲走,与水流混合后释放益生菌,由于料槽容积较小,所以传送出卸料门的益生菌颗粒较少,便于盛放盒体内部的益生菌颗粒缓慢释放,同时,随着水管内水流速度的增大,桨叶旋转速度增加,料槽传送益生菌颗粒的频率加快,保证排出的液体益生菌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因水流变大而导致益生菌浓度降低,保证了益生菌的有效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盛放盒体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盘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盛放盒体;2、转动盘;3、第一转动轴;4、桨叶;5、第二转动轴;6、密封轴承;7、输料盘;8、料槽;9、卸料门;10、密封斜板;11、水管;12、第一卡接槽;13、第一卡接件;14、第二卡接槽;15、第二密封簧片;16、第二卡接件;17、第一密封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盛放盒体1和水管11,水管11表壁贯穿密封连接有盛放盒体1,盛放盒体1内部盛放有益生菌颗粒,且盛放盒体1内顶面通过转动盘2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第一转动轴3延伸至盛放盒体1内部下方,并且第一转动轴3底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盘7,输料盘7为圆盘形结构,输料盘7顶面开设有料槽8,盛放盒体1一侧表面开设有卸料门9,卸料门9竖向截面为三角形,输料盘7位于卸料门9下方,且一部分输料盘7位于卸料门9底面,输料盘7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5,且第二转动轴5贯穿盛放盒体1底面并延伸至水管11内部,并且第二转动轴5底面固定连接有桨叶4,第二转动轴5与盛放盒体1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6,水管11中通入液体,液体推动桨叶4转动,桨叶4转动带动输料盘7转动,输料盘7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料槽8转动出卸料门9,此时的料槽8中盛放有盛放盒体1内部储存的益生菌颗粒,转动出卸料门9后,益生菌颗粒被水流冲走,与水流混合后释放益生菌,由于料槽8容积较小,所以传送出卸料门9的益生菌颗粒较少,便于盛放盒体1内部的益生菌颗粒缓慢释放,同时,随着水管11内水流速度的增大,桨叶4旋转速度增加,料槽8传送益生菌颗粒的频率加快,保证排出的液体益生菌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因水流变大而导致益生菌浓度降低,保证了益生菌的有效浓度。
实施例二:参照图1,卸料门9内侧设置有密封斜板10,输料盘7顶面位于料槽8内部对应密封斜板10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2,第一卡接槽12为圆环形结构,密封斜板10通过第一卡接件13与第一卡接槽12滑动卡接,第一卡接件13顶面与第一卡接槽12内顶面抵接,且第一卡接槽12和第一卡接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簧片17,第一密封簧片17在放入第一卡接槽12和第一卡接件13之间时,受到预应力挤压,放入第一卡接槽12和第一卡接件13之后,释放弹性,顶动第一卡接件13顶面抵接第一卡接槽12内顶面,盛放盒体1内壁对应输料盘7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接槽14,第二卡接槽14为圆环形结构,且输料盘7通过第二卡接件16与第二卡接槽14滑动卡接,并且第二卡接槽14和第二卡接件1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簧片15,第二密封簧片15与第一密封簧片17作用原理相同,使第二卡接件16侧壁与第二卡接槽14内壁抵接,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三: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密封簧片17和第二密封簧片15均为波浪形,且第一密封簧片17上顶面与第一卡接件13底面抵接,并且第一密封簧片17下底面与第一卡接槽12内底面抵接,第二密封簧片15上顶面与第二卡接件16底面抵接,并且第二密封簧片15下底面与第二卡接槽14内底面抵接,由于在实施例二中提到第一卡接件13顶面和第一卡接槽12内顶面抵接,第二卡接件16侧壁与第二卡接槽14内壁抵接,结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簧片17上顶面与第一卡接件13底面抵接,并且第一密封簧片17下底面与第一卡接槽12内底面抵接,第二密封簧片15上顶面与第二卡接件16底面抵接,并且第二密封簧片15下底面与第二卡接槽14内底面抵接,减少了液体从输料盘7和密封斜板10之间与输料盘7和盛放盒体1之间进入盛放盒体1的量,减少了盛放盒体1内部盛放的益生菌颗粒与液体过多的接触,避免了益生菌颗粒过度潮解。
实施例四:参照图1-2,卸料门9两侧密封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输料盘7顶面抵接,侧板另一边还与密封斜板10密封连接,并且输料盘7顶面为光滑平整结构,侧板与输料盘7抵接,避免液体过多的流入盛放盒体1内部,进一步减少了益生菌颗粒潮解的现象。
实施例五:参照图1,卸料门9开设于液体流动的下游位置,减少液体冲击对卸料门9的影响,水管11在液体流动的上游位置设置有开关阀,图中未显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开关阀关闭后,水管11内部的液体全部排出水管11,避免水管11中的水渗入盛放盒体1中。
实施例六:参照图1和图3,料槽8设置有两个,且料槽8直径不大于1mm,并且料槽8容积不大于0.1立方毫米,料槽8在重新转回到盛放盒体1中时,料槽8中会残留微量的水,微量的水不会对益生菌颗粒产生影响,同时较小的容积也确保了益生菌颗粒微量排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在合适位置,使液体沿图中箭头方向流动,液体推动桨叶4转动,桨叶4转动带动输料盘7转动,输料盘7转动带动其中一个料槽8转动出卸料门9,此时的料槽8中盛放有盛放盒体1内部储存的益生菌颗粒,转动出卸料门9后,益生菌颗粒被水流冲走,与水流混合后释放益生菌,由于料槽8容积较小,所以传送出卸料门9的益生菌颗粒较少,便于盛放盒体1内部的益生菌颗粒缓慢释放,同时,随着水管11内水流速度的增大,桨叶4旋转速度增加,料槽8传送益生菌颗粒的频率加快,保证排出的液体益生菌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因水流变大而导致益生菌浓度降低,保证了益生菌的有效浓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盛放盒体(1)和水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11)表壁贯穿密封连接有盛放盒体(1),且盛放盒体(1)内顶面通过转动盘(2)竖向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3),并且第一转动轴(3)底面固定连接有输料盘(7),所述输料盘(7)顶面开设有料槽(8),所述盛放盒体(1)一侧表面开设有卸料门(9),所述输料盘(7)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5),且第二转动轴(5)贯穿盛放盒体(1)底面并延伸至水管(11)内部,并且第二转动轴(5)底面固定连接有桨叶(4),所述第二转动轴(5)与盛放盒体(1)交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9)内侧设置有密封斜板(10),所述输料盘(7)顶面位于料槽(8)内部对应密封斜板(10)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2),所述密封斜板(10)通过第一卡接件(13)与第一卡接槽(12)滑动卡接,且第一卡接槽(12)和第一卡接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簧片(17),所述盛放盒体(1)内壁对应输料盘(7)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接槽(14),且输料盘(7)通过第二卡接件(16)与第二卡接槽(14)滑动卡接,并且第二卡接槽(14)和第二卡接件(1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簧片(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簧片(17)和第二密封簧片(15)均为波浪形,且第一密封簧片(17)上顶面与第一卡接件(13)底面抵接,并且第一密封簧片(17)下底面与第一卡接槽(12)内底面抵接,所述第二密封簧片(15)上顶面与第二卡接件(16)底面抵接,并且第二密封簧片(15)下底面与第二卡接槽(14)内底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9)两侧密封连接有侧板,且侧板与输料盘(7)顶面抵接,并且输料盘(7)顶面为光滑平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9)开设于液体流动的下游位置,所述水管(11)在液体流动的上游位置设置有开关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8)设置有两个,且料槽(8)直径不大于1mm,并且料槽(8)容积不大于0.1立方毫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