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



    背景技术:

    颈椎损伤患者常常因为突发的创伤、疼痛及为了避免颈椎再次受伤的颈部制动的体位要求,常常导致患者睡眠形态紊乱。而颈部制动是治疗颈椎损伤的一种方法。传统的颈部固定方法是:患者颈项部垫传统枕头(枕头为一个长方体,枕头内填有填料,如:麦草、荞麦皮、海绵等。这种传统枕头的结构未从保健的角度考虑人的生理体征特性,加上其填料具有流动性,各个部位的的高低、软硬不能调节),再在颈项部使用沙袋制动颈椎或使用颈托固定,但两个独立的沙袋往往不能始终如一地固定住颈椎;而颈托由于只考虑到固定作用,而忽略了患者的舒适度,常因材质问题致使患者下颌部、后枕部发生压力性损伤而导致接受度不高,往往在卧床时不配合使用。并且对于患者的睡眠问题得不到丝毫的改善。现在也有好多研制保健枕头的,也在生活中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但对于颈椎损伤的固定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未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枕头技术上所存在的不足。

    申请号cn201620091135.8为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纯颗粒填充可调式颈椎保健枕,主要解决了现有保健枕使用效果欠佳等问题。该纯颗粒填充可调式颈椎保健枕包括枕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1)内分为若干单元格(2),所有所述单元格(2)相互独立,在所述单元格(2)内填充有颗粒填充物;在所述单元格(2)内的所述颗粒填充物具有流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此种枕头填充长条枕不够饱满,无法让头部、脖子放松,同时填充微粒会根据用户姿势变化形状,一定时间后脖子后面的支持部分会变扁,填充微粒会移动到长条枕两端,失去长条枕对颈部后侧的支持,对颈椎不能起到好的支撑作用,佩戴感觉不舒适,不能很好的给用户带去舒适的体验和好的休息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又能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的颈椎固定助眠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长久佩戴不舒适、颈椎的固定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包括袋体,袋体包括中间部和位于中间部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与中间部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与第二折叠固定部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粘扣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的端部;中间部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第二折叠固定部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粘扣包括第一扣带和第二扣带,第一扣带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弹性粘合部,第二扣带包括第二连接部、折叠部和纤维粘合部。袋体为长条状布袋,可以方便拆洗。袋体分为网格状的三块,中间部以拉链封口,内装弧形枕,中间部两端的长度宽度一致,分别用拉链封口,可以方便取出内部的填充物方便袋体的清洗。同时由于两侧可以调节角度,且调节后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与中间部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枕用时头部不会发生偏移,调整后开口大小改变可以达到更佳的制动效果。

    作为优选,第一缓冲带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折叠部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穿过的通孔,折叠部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通孔的设计可以使弹性粘合部穿过通孔,穿过通孔部分和未穿过通孔部分分别在折叠部的两侧分别粘合,提高了粘合效果。若需要较长的粘扣,则不穿过通孔,选择弹性粘合部直接与纤维粘合部粘合。第一缓冲带和第二缓冲带的作用为避免第一扣带和第二扣带直接和第一折叠固定部和第二折叠固定部固定,造成使用时拉扯造成断裂。

    作为优选,弹性粘合部、纤维粘合部的都为双面材质,弹性粘合部与纤维粘合部互相粘合。弹性粘合部、纤维粘合部配合粘合,二者的粘合效果好,双面材质可以使第一扣带和第二扣带发生转动时无需调整,方便其粘合,且双面材质统一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舒适性,避免两层不同材质缝合的端面对人体造成不适甚至划伤。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部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市场上的粘扣结合带通孔周围也覆盖有细软纤维,弹性纤维在穿过通孔时候,容易被通孔附近的细软纤维粘住,不容易穿过通孔进行收紧,光滑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防止弹性纤维部被通孔附近的纤维粘住,保证弹性纤维能够更顺利地穿过通孔进行收紧。

    作为优选,硬质海绵为半圆弧状,硬质海绵通过拉链拆装。半圆弧状的设计能增加使用者颈项部的透气性。两侧的硬质海绵起到了固定颈椎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隔音效果提高睡眠质量。

    作为优选,弧形枕内填充有薰衣草、决明子、橘子皮、酸枣仁、艾叶中的一种或多种,弧形枕的形状随着人体颈椎曲度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与人体颈椎贴合,弧形枕通过拉链拆装。薰衣草、决明子、橘子皮、酸枣仁、艾叶为适合患者,且能促进睡眠的中药,具有清香,能改善使用者的心情。

    作为优选,中间部的长度为10~12cm,宽度为10~12cm,中间部的弧高为4.5~7.5cm。使用时,中间部的弧形枕中的颗粒可以流动,但是由于体积的限制,使用者的头部不会造成颗粒往两侧移动,中间空缺的情况,可以提高长时间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第一折叠固定部的长度为18~20cm,宽度为12~15cm,厚度为6~8cm。

    作为优选,第二折叠固定部的长度为18~20cm,宽度为12~15cm,厚度为6~8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既能制动患者颈部,又有提高依从性,还能预防压力性皮肤损伤;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使用的结构和性能更符合人体结构,跟传统的沙袋相比较,固定效果更佳;跟颈托相比较,舒适度更佳,还能预防压力性皮肤损伤;填料具有助眠的治疗保健功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该设计解决了传统枕头无法制动颈椎的弊端,实现了枕头的物理结构康复与中药保健同步进行,真正起到了固定、保护颈椎、舒缓神经、促进睡眠作用;实现对颈椎矫正效果好、噪音低、除压迫、解疲劳和舒适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袋体、2—粘扣、11—中间部、12—第一折叠固定部、13—第二折叠固定部、14—隔断缝线、21—第一扣带、22—第二扣带、121—第一缓冲带、131—第二缓冲带、211—第一连接部、212—弹性粘合部、221—第二连接部、222—折叠部、223—纤维粘合部、22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如图1-4所示,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弹性粘合部212、纤维粘合部223的都为双面材质,弹性粘合部212与纤维粘合部223互相粘合。

    第一连接部21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2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

    硬质海绵为半圆弧状,硬质海绵通过拉链拆装。

    弧形枕内填充有薰衣草、决明子,弧形枕的形状随着人体颈椎曲度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与人体颈椎贴合,弧形枕通过拉链拆装。

    中间部11的长度为11cm,宽度为11cm,中间部11的弧高为6cm。

    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长度为189cm,宽度为13.5cm,厚度为7cm。

    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长度为19cm,宽度为13.5cm,厚度为7cm。

    实施例2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弹性粘合部212、纤维粘合部223的都为双面材质,弹性粘合部212与纤维粘合部223互相粘合。

    第一连接部21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2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

    硬质海绵为半圆弧状,硬质海绵通过拉链拆装。

    弧形枕内填充有橘子皮、酸枣仁、艾叶,弧形枕的形状随着人体颈椎曲度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与人体颈椎贴合,弧形枕通过拉链拆装。

    中间部11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10cm,中间部11的弧高为4.5cm。

    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长度为18cm,宽度为12m,厚度为6cm。

    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长度为18cm,宽度为12cm,厚度为6cm。

    实施例3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弹性粘合部212、纤维粘合部223的都为双面材质,弹性粘合部212与纤维粘合部223互相粘合。

    第一连接部21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2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

    硬质海绵为半圆弧状,硬质海绵通过拉链拆装。

    弧形枕内填充有薰衣草,弧形枕的形状随着人体颈椎曲度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与人体颈椎贴合,弧形枕通过拉链拆装。

    中间部11的长度为12cm,宽度为12cm,中间部11的弧高为7.5cm。

    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厚度为8cm。

    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厚度为8cm。

    实施例4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如图3所示,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弹性粘合部212不绕过折叠部222,直接黏贴在纤维粘合部223的正面或者反面。

    实施例5

    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如图4所示,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弹性粘合部212穿过折叠部222,再黏贴在纤维粘合部223的正面或者反面。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袋体(1)包括中间部(11)和位于中间部(11)两侧的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粘扣(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粘扣(2)包括第一扣带(21)和第二扣带(22),第一扣带(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和弹性粘合部(212),第二扣带(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折叠部(222)和纤维粘合部(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带(121)与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与弹性粘合部(212)固定连接,第二缓冲带(131)与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折叠部(222)设有用于弹性粘合部(212)穿过的通孔(2221),折叠部(222)的两侧分别与纤维粘合部(223)、第二连接部(2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弹性粘合部(212)、纤维粘合部(223)的都为双面材质,弹性粘合部(212)与纤维粘合部(223)互相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21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21)为光滑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硬质海绵为半圆弧状,硬质海绵通过拉链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弧形枕内填充有薰衣草、决明子、橘子皮、酸枣仁、艾叶中的一种或多种,弧形枕的形状随着人体颈椎曲度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与人体颈椎贴合,弧形枕通过拉链拆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中间部(11)的长度为10~12cm,宽度为10~12cm,中间部(11)的弧高为4.5~7.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长度为18~20cm,宽度为12~15cm,厚度为6~8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长度为18~20cm,宽度为12~15cm,厚度为6~8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护理领域,公开一种颈椎固定助眠枕,包括袋体(1),袋体(1)包括中间部(11)、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与中间部(11)之间都设有隔断缝线(14);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折叠固定部(12)与第二折叠固定部(13)之间开口大小的粘扣(2),中间部(11)内填充有弧形枕,第一折叠固定部(12)和第二折叠固定部(13)内都填充有硬质海绵;第一折叠固定部(12)的端部设有第一缓冲带(121),第二折叠固定部(13)的端部设有第二缓冲带(131)。本实用新型能制动患者颈部、提高依从性,且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预防压力性皮肤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楼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诸暨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8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