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4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压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特种机器等流体控制领域,如供油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等需要测量差压物理量,用以检测系统管路两端的压力差。常规的差压传感器只能对被测系统进行单一测量,在实际工况下对测量系统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同一个测量点需要安装两台差压传感器进行保证,当一台出现故障时候,另一台工作正常,同时安装两台差压传感器时,由于传感器本身性能和测量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台传感器数据测试出现系统误差,加上两台差压传感器安装对空间要求较大,重量重,现有的差压传感器无法满足现场使用要求,这样就需要一款双余度差压传感器来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要求差压传感器有两路独立差压敏感元件进行差压测量。正常工作时,a、b两路差压敏感元件同时测量,采集a路差压敏感元件测量数据,b路为备用,当其中一路测量出现故障时候,采集切换另一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现有的差压变送器结构基本为对称结构,采用差压传感器对高压端和低压端进行测量,安装和连接方式一般为螺纹密封结构,对于非对称结构的差压测量,由于现有差压传感器结构的限制,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无法实现直接采用差压传感器进行测量,一般采用2个静压传感器分别测量高压和低压,然后对两端压力进行做差计算得出差压值,此方法中静压传感器的精度、一致性等会影响差压测量精度求,由此,现有的差压变送器无法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包括基座、连接件、两个差压敏感元件、闷盖、壳体和插座;壳体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插座;连接件和闷盖均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件一端与基座连接,另一端与闷盖下表面连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均设置在连接件内部,差压敏感元件的电路板一端与闷盖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基座远离壳体的一端上设置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高压感压端均连通,低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低压管路和连接件上开设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低压端接口设置两个,低压管路设置两条,连接件上开设两个通孔;每条低压管路均通过不同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所述基座上的高压端接口与低压端接口之间开设第一凹槽,低压端接口与壳体之间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高压端压力和低压端压力的高压端o型密封圈,第二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低压端压力和外界压力的低压端o型密封圈。

    所述连接件的通孔与基座之间设置用于隔离高低压的隔离o型密封圈。

    所述壳体内部填充硅橡胶。

    所述差压敏感元件为mdm290型压阻式oem差压敏感元件。

    所述电路板通过若干螺钉与闷盖上表面连接。

    所述壳体、基座和闷盖均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壳体与基座焊接连接,连接件与基座焊接连接,差压敏感元件与连接件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两路独立的差压敏感元件进行测量压力差,将两个差压敏感元件安装在同一个传感器基座中,传感器基座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高压端导通,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端导通,实现了在同一测试点上安装一个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就能同时得到两路独立、相同的电输出信号,测量精度和一致性都能得到保证,当其中一路测量出现故障时候,采集切换另一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相对于同时用两个普通差压传感器结构对比来说,结构紧凑、空间小、重量轻,对安装环境的要求更低,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安装环境。

    进一步的,设置两个低压端接口和两条低压管路,在一条低压管路堵塞时,另一条仍然正常工作,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设置高压端o型密封圈和低压端o型密封圈,通过高压端o型密封圈隔离高压端压力和低压端压力,通过低压端o型密封圈隔离低压端压力和外界压力。

    进一步的,壳体内部填充硅橡胶,用来固定密封差压敏感元件以及电路板和插座之间的导线,提升稳定性。

    进一步的,壳体、基座和闷盖均为不锈钢材质,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压防盐雾,抗电磁干扰和过压冲击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体积、重量和安装方式有特殊要求的使用现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左视图。

    其中:1-基座;2-连接件;3-差压敏感元件;4-闷盖;5-电路板;6-螺钉;7-壳体;8-插座;9-导线;10-硅橡胶;11-隔离o型密封圈;12-低压端o型密封圈;13-高压端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包括基座1、连接件2、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闷盖4、螺钉6、壳体7、插座8、导线9、硅橡胶10、隔离o型密封圈11、低压端o型密封圈12和高压端o型密封圈13。

    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对称设置在连接件2内部,差压敏感元件3与连接件2焊接连接,连接件2与基座1焊接,通过连接件2固定差压敏感元件3,差压敏感元件3的电路板5通过若干螺钉6固定在闷盖4上表面上,差压敏感元件3通过导线9和电路板5连接,壳体7与基座1焊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闷盖4、导线9、壳体7、插座8和螺钉6均位于壳体内部,通过闷盖4密封差压敏感元件3的低压端,通过导线9将电路板5和插座8连接,壳体7内灌封硅橡胶10,插座8与壳体7焊接,连接件2的通孔与基座1之间设置用于隔离高低压的隔离o型密封圈11,高压端o型密封圈13安装在基座1的第一凹槽内,低压端o型密封圈12安装在基座1的第二凹槽内。壳体、闷盖和基座1均为不锈钢材质。基座1上开设高压管路和两条低压管路,高压管路一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高压感压端均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上设置的高压端接口连接;两条低压管路一端连通且该端与差压敏感元件3的低压感压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基座1上设置的两个低压端接口连接。

    高压端o型密封圈13作用是将高压端压力和低压端压力隔离开,低压端o型密封圈12的作用是将低压端压力和外界压力隔离开,实现了隔离和密封的作用。

    差压敏感元件3选用mdm290型压阻式oem差压敏感元件,作用是将敏感元件测量的压力差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导线9传递给电路板5和插座,对外输出反应压力差的电信号。

    基座1的作用是将外界所测量的高、低压力,通过各高、低压管路传递给差压敏感元件3的高、低压端,并且连接固定壳体7。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双余度差压传感器接口有高压端接口和两个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连接高压管路测量高压,低压端接口连接低压管路测量低压,基座1的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之间用高压端o型密封圈13隔离密封,基座1的低压端接口与壳体7之间用低压端o型密封圈12隔离密封。整体差压传感器通过法兰安装固定。采用两路独立的差压敏感元件3进行测量压力差,将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安装在同一个传感器基座1中,传感器基座1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高压端(高压膜片端)导通,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低压端(低压膜片端)导通,实现了在同一测试点上安装一个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就能同时得到两路独立、相同的电输出信号,当其中一路测量出现故障时候,采集切换另一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同时用两个普通差压传感器结构对比来说,结构紧凑、空间小、重量轻,测量精度、一致性能够得到保证。整个壳体采用不锈钢全焊接结构,内部电路板灌注硅橡胶固定密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压防盐雾,抗电磁干扰和过压冲击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体积、重量和安装方式有特殊要求的使用现场。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连接件(2)、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闷盖(4)、壳体(7)和插座(8);

    壳体(7)一端连接基座(1),另一端连接插座(8);连接件(2)和闷盖(4)均设置在壳体(7)内部,连接件(2)一端与基座(1)连接,另一端与闷盖(4)下表面连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均设置在连接件(2)内部,差压敏感元件(3)的电路板(5)一端与闷盖(4)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插座(8)连接;

    基座(1)远离壳体(7)的一端上设置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通过基座(1)上设置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高压感压端均连通,低压端接口通过基座(1)上设置的低压管路和连接件(2)上开设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端接口设置两个,低压管路设置两条,连接件(2)上开设两个通孔;每条低压管路均通过不同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3)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的高压端接口与低压端接口之间开设第一凹槽,低压端接口与壳体(7)之间开设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高压端压力和低压端压力的高压端o型密封圈(13),第二凹槽内设置用于隔离低压端压力和外界压力的低压端o型密封圈(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通孔与基座(1)之间设置用于隔离高低压的隔离o型密封圈(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部填充硅橡胶(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敏感元件(3)为mdm290型压阻式oem差压敏感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通过若干螺钉(6)与闷盖(4)上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基座(1)和闷盖(4)均为不锈钢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与基座(1)焊接连接,连接件(2)与基座(1)焊接连接,差压敏感元件(3)与连接件(2)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压传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双余度差压传感器,包括基座、连接件、两个差压敏感元件、闷盖、壳体和插座;壳体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插座;连接件和闷盖均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件与基座连接,两个差压敏感元件均设置在连接件内部,差压敏感元件的电路板一端与闷盖上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基座远离壳体的一端上设置高压端接口和低压端接口,高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高压管路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高压感压端均连通,低压端接口通过基座上设置的低压管路和连接件上开设的通孔与两个差压敏感元件的低压感压端均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空间小、重量轻,能同时得到两路独立且相同的输出信号,测量精度和一致性均能保证。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董奎;范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7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