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身开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筷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筷身开印机。



    背景技术:

    筷子开印,是指在筷身上开设凹槽,防止握持时打滑,增加握持的舒适性,在使用时手指握于该凹槽内,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例如:申请号为0026806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握持的筷子,它是一个筷子体,在筷子体的手持上部分设置有凹槽,在筷子体的一面设置有两个凹槽,在两个凹槽的相对的一面的两个凹槽之间设置有一个凹槽,而这种凹槽一般通过人工打磨制成,难以控制凹槽的大小和打磨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筷身开印机,通过在筷子横向和纵向方向进行定位,提高筷子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筷身开印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开印口,所述开印口内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表面设置有打磨件,所述打磨件向上凸出于开印口,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在横向方向固定筷子的横向定位件以及在纵向方向固定筷子的纵向限位件,所述横向定位件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所述纵向限位件位于转动件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将筷子导入横向定位件与转动件之间的进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分设在转动件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轨道为倾斜设置,所述进料轨道的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其出料端的高度,所述横向定位件位于靠近进料轨道的出料端位置处,所述转动件位于靠近进料轨道的进料端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转动件转动安装在第一升降机构上,所述横向定位件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转动件和横向定位件在进料轨道上下两侧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升降座连接在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上,所述转动件转动安装在升降座上,所述转动件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所述横向定位件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打磨件为凸出于转动体表面的鼓形结构,所述打磨件沿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限位件滑动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推动纵向限位件移动以夹持在筷子两端或松开筷子的第三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限位件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筷子端部的定位孔。

    当筷子端部伸入定位孔内后,在横向方向进行定位,保证筷子被稳定地夹持在两个纵向限位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为盲孔。

    作为优选,至少有一所述纵向限位件分为移动部分和转动部分,所述转动部分转动安装在移动部分上,所述移动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转动件的转动轴线,其中一定位孔设置在转动部分上,所述移动部分上设有控制转动部分转动角度的角度控制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筷子横向和纵向方向对筷子进行定位,保证凹槽加工位置和大小的一致性,提高握持时的舒适性;通过可上下升降的转动件和横向定位件实现自动进料出料和自动打磨,通过移动的纵向限位件实现筷子的夹持定位,从而实现筷子的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筷子开印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01-开印口,2-转动件,3-打磨件,4-进料轨道,5-横向定位件,6-纵向限位件,6a-左限位件,6b-右限位件,601-定位孔,7-第三气缸,8-升降座,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筷身开印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开印口101,开印口101内设置有转动件2,转动件2为转动辊,转动件2的表面设置有打磨件3,打磨件3向上凸出于开印口101。打磨件3为凸出于转动体表面的鼓形结构的打磨材,打磨件3沿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

    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在横向方向固定筷子的横向定位件5以及在纵向方向固定筷子的纵向限位件6,横向定位件5设置在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的一侧,纵向限位件6位于转动件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纵向限位件6为阻挡块,横向定位件5为两个夹持块。

    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将筷子导入横向定位件5与转动件2之间的进料轨道4,两条进料轨道4平行设置分设在转动件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进料轨道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进料轨道4架设在开印口101上方,并且为倾斜设置,进料轨道4的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其出料端的高度,横向定位件5位于靠近进料轨道4的出料端位置处,转动件2位于靠近进料轨道4的进料端位置处。

    工作台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转动件2转动安装在第一升降机构上,横向定位件5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上,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转动件2和横向定位件5在进料轨道4上下两侧移动。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8和第一气缸9,第一气缸9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升降座8连接在第一气缸9的伸缩端上,转动件2转动安装在升降座8上,转动件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0,第二气缸10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横向定位件5连接在第二气缸10的伸缩端上。

    纵向限位件6滑动安装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上设置有推动纵向限位件6移动以夹持在筷子两端或松开筷子的第三气缸7。纵向限位件6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筷子端部的定位孔601,定位孔601为盲孔。

    纵向限位件6分为左限位件6a和右限位件6b,分别由对应的第三气缸7驱动相向或反向移动,两者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其中右限位件6b为分体式结构,分为移动部分和转动部分,转动部分转动安装在移动部分上,移动部分上设有控制转动部分转动角度的角度控制元件,角度控制元件为微型步进电机,控制转动部分每次转动角度。移动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其中一定位孔601设置在转动部分上。

    待加工的筷子逐根进入进料轨道4后,沿进料轨道4滚动直至与横向定位件5接触而停止,然后左限位件6a和右限位件6b由对应的第三气缸7驱动相向移动并夹持住待加工的筷子。转动件2上升,打磨件3在筷子的对应位置打磨形成凹槽,然后转动件2下降,右限位件6b的转动部分转动带动筷子转动移动角度后,转动件2再次上升,打磨件3在筷子的其它位置打磨形成凹槽。完成打磨后,转动件2和横向定位件5下降,左限位件6a和右限位件6b反向移动松开筷子,筷子沿倾斜的进料轨道4离开加工位。


    技术特征:

    1.筷身开印机,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开印口(101),所述开印口(101)内设置有转动件(2),所述转动件(2)的表面设置有打磨件(3),所述打磨件(3)向上凸出于开印口(10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在横向方向固定筷子的横向定位件(5)以及在纵向方向固定筷子的纵向限位件(6),所述横向定位件(5)设置在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所述纵向限位件(6)位于转动件(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将筷子导入横向定位件(5)与转动件(2)之间的进料轨道(4),所述进料轨道(4)分设在转动件(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轨道(4)为倾斜设置,所述进料轨道(4)的进料端的高度高于其出料端的高度,所述横向定位件(5)位于靠近进料轨道(4)的出料端位置处,所述转动件(2)位于靠近进料轨道(4)的进料端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转动件(2)转动安装在第一升降机构上,所述横向定位件(5)固定在第二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转动件(2)和横向定位件(5)在进料轨道(4)上下两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8)和第一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9)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所述升降座(8)连接在第一气缸(9)的伸缩端上,所述转动件(2)转动安装在升降座(8)上,所述转动件(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0),所述第二气缸(10)安装在工作台(1)的下方,所述横向定位件(5)连接在第二气缸(10)的伸缩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3)为凸出于转动体表面的鼓形结构,所述打磨件(3)沿轴向方向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限位件(6)滑动安装在工作台(1)上,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推动纵向限位件(6)移动以夹持在筷子两端或松开筷子的第三气缸(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限位件(6)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筷子端部的定位孔(6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601)为盲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筷身开印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所述纵向限位件(6)分为移动部分和转动部分,所述转动部分转动安装在移动部分上,所述移动部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转动件(2)的转动轴线,其中一定位孔(601)设置在转动部分上,所述移动部分上设有控制转动部分转动角度的角度控制元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筷身开印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开印口,所述开印口内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表面设置有打磨件,所述打磨件向上凸出于开印口,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在横向方向固定筷子的横向定位件以及在纵向方向固定筷子的纵向限位件,所述横向定位件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侧,所述纵向限位件位于转动件的轴向方向的两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筷子横向和纵向方向对筷子进行定位,保证凹槽加工位置和大小的一致性,提高握持时的舒适性;通过可上下升降的转动件和横向定位件实现自动进料出料和自动打磨,通过移动的纵向限位件实现筷子的夹持定位,从而实现筷子的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郑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福州威诚工艺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