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压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风压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又叫微差压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锅炉送风,除尘设备、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原理在于将风压传感器的压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磁场发生变化,并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最终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这个压力的标准信号,一般由上盖、弹簧、磁铁、霍尔传感器、下壳体等部件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一般上盖和下壳体都是采用外扣连接,其中:

    (1)外扣的连接结构安装不方便,且不够牢靠,可靠性差;

    (2)外扣连接的边缘无法圆滑过渡,美观性差。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风压传感器外壳结构进行改进,以方便操作,提升可靠性与美观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安装不便,可靠性、美观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包括上盖、下壳体及两者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卡钩,设置在上盖的一端最外圈,卡接于下壳体的卡接凸台,用于连接上盖与下壳体;

    卡接块,环绕设置在下壳体的一端,其上设置有膜片固定槽,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膜片,卡接凸台位于卡接块下端;

    嵌入卡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嵌入膜片固定槽,用于配合膜片固定槽固定膜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膜片一侧通过膜片固定槽固定,另一侧固定在容纳腔内的推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板上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下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盖的中心内侧设有第一弹簧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一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壳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放置槽,用于放置第二弹簧,下壳体底部设有调节螺母用于调节第二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膜片环绕设置在推板四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壳体相对于卡接块的另一侧设有下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盖相对于连接卡钩的另一侧还设有上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气孔末端的上方设置有膜片固定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气孔末端的下方也设置有嵌入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盖、下壳体及两者扣合形成的容纳腔,连接卡钩设置在上盖的一端最外圈,卡接于下壳体的卡接凸台,用于连接上盖与下壳体;卡接块环绕设置在下壳体的一端,其上设置有膜片固定槽,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膜片,卡接凸台位于卡接块下端;嵌入卡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嵌入膜片固定槽,用于配合膜片固定槽固定膜片,从而能够将上盖与下壳体由内扣的方式连接,提升了风压传感器外壳结构的紧凑性,有效地提升了可靠性与稳定性,且能够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同时,使得上盖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避免了外扣连接产生的扣合毛边,提升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上盖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下壳体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上盖,2下壳体,3容纳腔,4连接卡钩,5卡接凸台,6卡接块,7膜片固定槽,8膜片,9嵌入卡扣,10推板,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第一弹簧放置槽,14第二弹簧放置槽,15下气孔,16上气孔,17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能够实现安装简便,美观可靠的效果。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包括上盖1、下壳体2及两者扣合形成的容纳腔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卡钩4,设置在上盖1的一端最外圈,卡接于下壳体2的卡接凸台5,用于连接上盖1与下壳体2;

    卡接块6,环绕设置在下壳体2的一端,其上设置有膜片固定槽7,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膜片8,卡接凸台5位于卡接块6下端;

    嵌入卡扣9,设置在上盖1的顶面,嵌入膜片固定槽7,用于配合膜片固定槽7固定膜片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卡钩4卡接在卡接块6的卡接凸台5上,能够将上盖1与下壳体2由内扣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提升了风压传感器外壳结构的紧凑性,有效地提升了可靠性与稳定性,且能够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同时,使得上盖1与下壳体2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避免了外扣连接产生的扣合毛边,提升整体美观性。

    具体地说,设置于上盖1最外圈的连接卡钩4扣合于下壳体2的卡接凸台5上,卡接凸台5设置在卡接块6上,卡接块6位于下壳体2与上盖1的扣合一侧,卡接块6上方设置有膜片固定槽7,在组装风压传感器时,连接卡钩4卡结于卡接凸台5,同时,上盖1的嵌入卡扣9嵌入膜片固定槽7将传感器的膜片8固定。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膜片8一侧通过膜片固定槽7固定,另一侧固定在容纳腔3内的推板10上。

    在该实施例中,膜片8经由膜片固定槽7和推板10固定,使得膜片8能够带动推板10以实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满足风压传感器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推板10上部与第一弹簧11的一端相连,下部与第二弹簧12的一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推板10上山下分别设置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能够使得风压传感器的膜片8带动推板10克服第一弹簧11和/或第二弹簧12运动,提升风压传感器的灵敏性与可靠性,满足客户对风压传感器性能的要求。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盖1的中心内侧设有第一弹簧放置槽13,用于放置第一弹簧1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1的中心位置设置第一弹簧放置槽13,能够将第一弹簧11固定在上盖1上,保证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传感器结构的紧凑性,使得弹簧在上盖1上固定的更紧靠,有利于提升风压传感器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下壳体2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放置槽14,用于放置第二弹簧12,下壳体2底部设有调节螺母17用于调节第二弹簧1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下壳体2内侧中部设置第二弹簧放置槽14,能够提升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升风压传感器的稳定性,且在下壳体2底部设有用于调节第二弹簧12调节螺母17,调节螺母17能够对第二弹簧12的压力大小进行微调,平衡推板10位置,消除或减少由于各组部件的个体差异引起的初始值偏离或导致的输出分布离散和不均衡,减少了风压传感器因初始值偏离造成的失效问题,提升了风压传感器的可靠性。

    其中,第二弹簧12可以套设在调节螺母1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膜片8环绕设置在推板10四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膜片8环绕推板10四周设置,能够使膜片8持续、稳定地受到风吹,以提高检测的精度、线性度及灵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下壳体2相对于卡接块6的另一侧设有下气孔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盖1相对于连接卡钩4的另一侧还设有上气孔16。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下壳体2处设置下气孔15、上盖1设置上气孔16,空气能够通过下气孔15和/或下气孔15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下气孔15末端的上方设置有膜片固定槽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上气孔16末端的下方也设置有嵌入卡扣9。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通过连接卡钩卡接在卡接凸台上,能够将上盖与下壳体由内扣的方式连接,提升了风压传感器外壳结构的紧凑性,有效地提升了可靠性与稳定性,且能够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同时,使得上盖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避免了外扣连接产生的扣合毛边,提升整体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包括上盖、下壳体及两者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卡钩,设置在所述上盖的一端最外圈,卡接于所述下壳体的卡接凸台,用于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壳体;

    卡接块,环绕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其上设置有膜片固定槽,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膜片,所述卡接凸台位于所述卡接块下端;

    嵌入卡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顶面,嵌入所述膜片固定槽,用于配合所述膜片固定槽固定所述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一侧通过所述膜片固定槽固定,另一侧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推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上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下部与第二弹簧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中心内侧设有第一弹簧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侧中部设有第二弹簧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弹簧,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环绕设置在所述推板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相对于所述卡接块的另一侧设有下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连接卡钩的另一侧还设有上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孔末端的上方设置有所述膜片固定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孔末端的下方也设置有所述嵌入卡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种风压传感器的外壳结构,包括上盖、下壳体及两者扣合形成的容纳腔,连接卡钩设置在上盖的一端最外圈,卡接于下壳体的卡接凸台,用于连接上盖与下壳体;卡接块环绕设置在下壳体的一端,其上设置有膜片固定槽,用于固定传感器的膜片,卡接凸台位于卡接块下端;嵌入卡扣设置在上盖的顶面,嵌入膜片固定槽,用于配合膜片固定槽固定膜片。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卡钩卡接在卡接凸台上,能够将上盖与下壳体由内扣的方式连接,提升了风压传感器外壳结构的紧凑性,有效地提升了可靠性与稳定性,且能够方便安装,提升安装效率,同时,使得上盖与下壳体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避免了外扣连接产生的扣合毛边,提升整体美观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强;陈鸿;张振功;叶雪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7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