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
背景技术:
现有茶杯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玻璃、陶瓷或金属,玻璃和陶瓷做的茶杯一般都没有杯盖,而且易碎,因此通常在家里使用,陶瓷的茶杯比玻璃茶杯保温性能更好,而金属做的茶杯则因设计了旋接式的杯盖而且不易碎,因此方便携带,但是用金属做的茶杯也是存在缺陷的,就是在某些酸性条件下,其内部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出,由此可见,现有的茶杯都是存在缺陷的,而且现有的茶杯功能单一,往往不具备茶叶存放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解决现有茶杯用途单一,且陶瓷的茶杯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包括保温防潮杯和扣盖,所述保温防潮杯包括陶瓷内杯和外套杯,外套杯套接在陶瓷内杯的下部将陶瓷内杯的下部包覆住,扣盖扣接在保温防潮杯的顶部,扣好后扣盖底面的高度高于保温防潮杯的底部,扣盖内壁的上部设有与陶瓷内杯外壁的上部适配的密封螺纹,扣盖与陶瓷内杯之间通过密封螺纹螺纹连接,所述陶瓷内杯的顶部还设有环绕陶瓷内杯杯口设置的密封圈。
将扣盖扣在保温防潮杯上,使保温防潮杯与扣盖螺纹连接在一起后,扣盖内腔的底面与陶瓷内杯顶部的密封圈紧触,再加上是螺纹连接,此时陶瓷内杯与扣盖之间形成的腔体密封性良好,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茶叶的存储,而且将扣盖拧好后,便于对其进行携带,外出时,只需提前将需要量的茶叶事先放入陶瓷内杯中,到达目的地后即可很方便拧开扣盖进行冲泡,这也避免了直接携带茶包,对茶叶的量不能精准掌控的问题,而外套杯则能对陶瓷内杯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陶瓷内杯摔碎的几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套杯包括底板和围板,底板和围板均为中空结构,围板的中空腔体内设有保温隔热板,底板的中空腔体内则设有增重板。
在外套杯的围板中部增设保温隔热板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在泡茶后,能方便将其端起,不会烫伤手,而在底板的中部设置增重板则是为了使其重心下移,不易被碰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增重板取出口,增重板取出口处设有取出口挡板,取出口挡板的一侧与底板的底部铰接,取出口挡板的另一侧则设有底板卡接机构。
便于将增重板从底板底部取出,在外出携带时,可以将增重板取出,降低负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套杯外壁的下部设有向外凸起拧动排齿,拧动排齿环绕外套杯外壁设置,拧动排齿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拧动条排列构成,拧动条顶端的高度低于扣好后扣盖底面的高度。
设置拧动排齿,能在拧紧或拧松扣盖时,使手不会打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陶瓷内杯的2/3杯体位于外套杯内,陶瓷内杯的上端高出外套杯上端不小于1cm。
将陶瓷内杯的上端设计的高于外套杯的上端,是为了方便饮用,这样在饮用时,嘴唇就不会与外套杯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密封圈的下底面设置有沿密封圈下底面设置的向下凸起的卡条,陶瓷内杯的上底面对应位置处则设有与卡条适配的卡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扣盖和外套杯的外表面均为磨砂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扣盖的顶端设有内杯盖安装槽,陶瓷内杯的内杯盖旋接在内杯盖安装槽处,陶瓷内杯的内杯盖与陶瓷内杯的杯口适配,陶瓷内杯的内杯盖的顶端设有提拉环。
在携带到外部泡好茶后,有时需要将陶瓷内杯的杯口遮挡一下,这时就能将扣盖上的陶瓷内杯的内杯盖转动拧出,然后就能用其当做遮挡盖对陶瓷内杯的杯口进行临时的遮挡,另外设置在陶瓷内杯的内杯盖上的提拉环一来能方便用手提住提拉绳对整个茶杯进行携带,另一方面,还能便于将陶瓷内杯的内杯盖转动拧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
1.便于携带,且不会有有害物质溶出的隐患。
2.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用来泡茶,另一个功能是因为其密封性良好,还能用来储存茶叶。
3.设置了增重板,重心较低,不容易被碰倒。
4、将陶瓷内杯的内杯盖旋接在了扣盖顶端,便于随时取用,同时还在陶瓷内杯的内杯盖上设置了提拉环,使整体携带更加方便。
5、该结构不限于茶杯,可应用到杯具、罐类、器皿类、首饰盒、食品罐等各种用于装载不同物品的器具领域。其构成部分的内杯可以选择陶瓷、玻璃、琉璃、紫砂等多种材质,扣盖和外套杯的材质则为一种金属,扣盖和保温防潮杯表面即可为光滑的,也可以是磨砂的,能在其上印字、雕刻,其颜色可以为各种颜色。
6、在本申请中的杯子,通过螺纹实现了保温防潮杯和扣盖的无缝对接,完美吻合,可拆分可固定,保温防潮杯和扣盖因无缝相扣,能随心开合,整体具有精雕细琢的新颖特质,保温防潮杯和扣盖扣合后,外套杯的杯壁的下部留有1cm左右的拧动部,扣合后,陶瓷内杯被封口,通过螺纹,确保了保温防潮杯和扣盖扣合后保温防潮杯能被固定,不会从扣盖上自由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与陶瓷内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1:
图1、图2示出了一种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包括保温防潮杯1和扣盖2,所述保温防潮杯1包括陶瓷内杯11和外套杯12,外套杯12套接在陶瓷内杯11的下部将陶瓷内杯11的下部包覆住,扣盖2扣接在保温防潮杯1的顶部,扣好后扣盖2底面的高度高于保温防潮杯1的底部,扣盖2内壁的上部设有与陶瓷内杯11外壁的上部适配的密封螺纹,扣盖2与陶瓷内杯11之间通过密封螺纹螺纹连接,所述陶瓷内杯11的顶部还设有环绕陶瓷内杯11杯口设置的密封圈3。
将扣盖扣在保温防潮杯上,使保温防潮杯与扣盖螺纹连接在一起后,扣盖内腔的底面与陶瓷内杯顶部的密封圈紧触,再加上是螺纹连接,此时陶瓷内杯与扣盖之间形成的腔体密封性良好,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茶叶的存储,而且将扣盖拧好后,便于对其进行携带,外出时,只需提前将需要量的茶叶事先放入陶瓷内杯中,到达目的地后即可很方便拧开扣盖进行冲泡,这也避免了直接携带茶包,对茶叶的量不能精准掌控的问题,而外套杯则能对陶瓷内杯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陶瓷内杯摔碎的几率。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外套杯1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外套杯12包括底板121和围板122,底板121和围板122均为中空结构,围板122的中空腔体内设有保温隔热板4,底板121的中空腔体内则设有增重板5。
在外套杯的围板中部增设保温隔热板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在泡茶后,能方便将其端起,不会烫伤手,而在底板的中部设置增重板则是为了使其重心下移,不易被碰倒。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底板12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底板121底部设有增重板取出口,增重板取出口处设有取出口挡板,取出口挡板的一侧与底板121的底部铰接,取出口挡板的另一侧则设有底板卡接机构。
便于将增重板从底板底部取出,在外出携带时,可以将增重板取出,降低负荷。
具体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拧动排齿6,所述外套杯12外壁的下部设有向外凸起拧动排齿6,拧动排齿6环绕外套杯12外壁设置,拧动排齿6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拧动条排列构成,拧动条顶端的高度低于扣好后扣盖2底面的高度。
设置拧动排齿,能在拧紧或拧松扣盖时,使手不会打滑。
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陶瓷内杯11和外套杯12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陶瓷内杯11的2/3杯体位于外套杯12内,陶瓷内杯11的上端高出外套杯12上端不小于1cm。
将陶瓷内杯的上端设计的高于外套杯的上端,是为了方便饮用,这样在饮用时,嘴唇就不会与外套杯接触。
具体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密封圈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密封圈3的下底面设置有沿密封圈3下底面设置的向下凸起的卡条31,陶瓷内杯11的上底面对应位置处则设有与卡条31适配的卡接槽。
这样更便于更换密封圈。
具体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扣盖2和外套杯12的表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扣盖2和外套杯12的外表面均为磨砂面。
具体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扣盖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扣盖2的顶端设有内杯盖安装槽,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旋接在内杯盖安装槽处,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与陶瓷内杯11的杯口适配,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的顶端设有提拉环8。
在携带到外部泡好茶后,有时需要将陶瓷内杯的杯口遮挡一下,这时就能将扣盖上的陶瓷内杯的内杯盖转动拧出,然后就能用其当做遮挡盖对陶瓷内杯的杯口进行临时的遮挡,另外设置在陶瓷内杯的内杯盖上的提拉环一来能方便用手提住提拉绳对整个茶杯进行携带,另一方面,还能便于将陶瓷内杯的内杯盖转动拧出。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1.一种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包括保温防潮杯(1)和扣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防潮杯(1)包括陶瓷内杯(11)和外套杯(12),外套杯(12)套接在陶瓷内杯(11)的下部将陶瓷内杯(11)的下部包覆住,扣盖(2)扣接在保温防潮杯(1)的顶部,扣好后扣盖(2)底面的高度高于保温防潮杯(1)的底部,扣盖(2)内壁的上部设有与陶瓷内杯(11)外壁的上部适配的密封螺纹,扣盖(2)与陶瓷内杯(11)之间通过密封螺纹螺纹连接,所述陶瓷内杯(11)的顶部还设有环绕陶瓷内杯(11)杯口设置的密封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杯(12)包括底板(121)和围板(122),底板(121)和围板(122)均为中空结构,围板(122)的中空腔体内设有保温隔热板(4),底板(121)的中空腔体内则设有增重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1)底部设有增重板取出口,增重板取出口处设有取出口挡板,取出口挡板的一侧与底板(121)的底部铰接,取出口挡板的另一侧则设有底板卡接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杯(12)外壁的下部设有向外凸起拧动排齿(6),拧动排齿(6)环绕外套杯(12)外壁设置,拧动排齿(6)由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拧动条排列构成,拧动条顶端的高度低于扣好后扣盖(2)底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内杯(11)的2/3杯体位于外套杯(12)内,陶瓷内杯(11)的上端高出外套杯(12)上端不小于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的下底面设置有沿密封圈(3)下底面设置的向下凸起的卡条(31),陶瓷内杯(11)的上底面对应位置处则设有与卡条(31)适配的卡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2)和外套杯(12)的外表面均为磨砂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好的便携式双用途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盖(2)的顶端设有内杯盖安装槽,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旋接在内杯盖安装槽处,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与陶瓷内杯(11)的杯口适配,陶瓷内杯(11)的内杯盖(7)的顶端设有提拉环(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