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拉花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花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咖啡拉花杯。



    背景技术:

    咖啡拉花是通过蒸汽在拉花缸中打发加热牛奶,生成奶泡,通过奶泡与咖啡液的密度不同,通过奶缸,在咖啡液上创作各种图形。拉花杯亦可称为拉花缸、奶缸,是通过蒸汽加热牛奶的容器,奶泡通过缸嘴完成拉花,市面上的拉花缸的缸嘴通常都是趋于直线的一体设计,而且奶缸缸嘴与拉花缸身的角度较小,缸嘴俯视是一个三角形“v”型,对于拉花不是很熟练的人而言,拉花时控制奶泡流速会相对较难,需要熟练。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咖啡拉花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咖啡拉花杯,包括拉花杯本体,所述拉花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拉花杯本体另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缸嘴,所述缸嘴与所述拉花杯本体之间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拉花杯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凹形压痕,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缸嘴之间分别依次设置有第二凹形压痕和第三凹形压痕。

    进一步的,所述拉花杯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与所述拉花杯本体的连接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连接体一和连接体二,所述连接体一和所述连接体二分别均为隔热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拉花杯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拉丝结构,所述拉丝结构为横向拉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拉花杯本体和所述把手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纵向采用两段集中加强槽设计,从拉花杯本体与导流槽的连接处到导流槽的中心处,设计了两处“v”型结构,靠近导流槽的“v”型结构与缸嘴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产品特点大大优化了牛奶在导出的时候的水流集中性和易控制性,降低了牛奶咖啡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牛奶奶泡的输出率和控流的双向问题,因为拉花缸嘴的四折设计,缸口的u型设计,使得拉花时牛奶大量聚集在导流槽,可以通过晃动缸嘴,决定奶量和流速,拉花缸把手采取流线设计,与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不同,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普遍把手较粗,不适合亚洲人的手型,我们设计的拉花缸把手宽度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握把手时较好控制奶缸,无论通过任何常规方式握把手,都能有更舒适的体验,也可以更好的单手控制奶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咖啡拉花杯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咖啡拉花杯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咖啡拉花杯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拉花杯本体;2、把手;3、缸嘴;4、导流槽;5、第一凹形压痕;6、第二凹形压痕;7、第三凹形压痕;8、底座;9、连接体一;10、连接体二;11、拉丝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咖啡拉花杯。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咖啡拉花杯,包括拉花杯本体1,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所述拉花杯本体1另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缸嘴3,所述缸嘴3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流槽4,所述导流槽4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形压痕5,所述导流槽4与所述缸嘴3之间分别依次设置有第二凹形压痕6和第三凹形压痕7。

    下面具体说一下第一凹形压痕5、第二凹形压痕6和第三凹形压痕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凹形压痕5、第二凹形压痕6和第三凹形压痕7,从而大大优化了牛奶在导出的时候的水流集中性和易控制性,降低了牛奶咖啡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牛奶奶泡的输出率和控流的双向问题。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大大优化了牛奶在导出的时候的水流集中性和易控制性,降低了牛奶咖啡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牛奶奶泡的输出率和控流的双向问题,因为拉花缸嘴的四折设计,第二凹形压痕6和第三凹形压痕7在缸口处所形成凹陷的u型设计,使得拉花时牛奶大量聚集在导流槽,可以通过晃动缸嘴,决定奶量和流速,拉花缸把手采取流线设计,与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不同,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普遍把手较粗,不适合亚洲人的手型,我们设计的拉花缸把手宽度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握把手时较好控制奶缸,无论通过任何常规方式握把手,都能有更舒适的体验,也可以更好的单手控制奶缸。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为橡胶材质,所述把手2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连接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连接体一9和连接体二10,所述连接体一9和所述连接体二10分别均为隔热材质,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拉丝结构11,所述拉丝结构11为横向拉丝结构,所述拉花杯本体1和所述把手2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导流槽4纵向采用两段集中加强槽设计,从拉花杯本体1与导流槽4的连接处到导流槽4的中心处,设计了两处“v”型结构,靠近导流槽4的“v”型结构与缸嘴3对接。

    从图1-5中可以看出,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为橡胶材质,所述把手2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连接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连接体一9和连接体二10,对于底座8、连接体一9和连接体二10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大大优化了牛奶在导出的时候的水流集中性和易控制性,降低了牛奶咖啡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牛奶奶泡的输出率和控流的双向问题,因为拉花缸嘴的四折设计,缸口的u型设计,使得拉花时牛奶大量聚集在导流槽,可以通过晃动缸嘴,决定奶量和流速,拉花缸把手采取流线设计,与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不同,市面上的拉花缸把手普遍把手较粗,不适合亚洲人的手型,我们设计的拉花缸把手宽度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在握把手时较好控制奶缸,无论通过任何常规方式握把手,都能有更舒适的体验,也可以更好的单手控制奶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拉花杯本体(1),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2),所述拉花杯本体(1)另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缸嘴(3),所述缸嘴(3)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流槽(4),所述导流槽(4)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形压痕(5),所述导流槽(4)与所述缸嘴(3)之间分别依次设置有第二凹形压痕(6)和第三凹形压痕(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与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连接处分别依次设置有连接体一(9)和连接体二(10),所述连接体一(9)和所述连接体二(10)分别均为隔热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花杯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拉丝结构(11),所述拉丝结构(11)为横向拉丝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花杯本体(1)和所述把手(2)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拉花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4)纵向采用两段集中加强槽设计,从拉花杯本体(1)与导流槽(4)的连接处到导流槽(4)的中心处,设计了两处“v”型结构,靠近导流槽(4)的“v”型结构与缸嘴(3)对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咖啡拉花杯,包括拉花杯本体,所述拉花杯本体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拉花杯本体另一侧的顶端设有缸嘴,所述缸嘴与所述拉花杯本体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拉花杯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凹形压痕,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缸嘴之间分别依次设有第二凹形压痕和第三凹形压痕。有益效果:本产品特点大大优化了牛奶在导出的时候的奶泡的集中性和易控制性,降低了牛奶咖啡在制作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牛奶奶泡的输出率和控流的双向问题,因为拉花缸嘴的四折设计,缸口的u型设计,使得拉花时牛奶大量聚集在导流槽,可以通过晃动缸嘴,决定奶量和流速,拉花缸把手采取流线设计,拉花缸把手宽度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拉花有更舒适的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吕枭;裴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吕枭和他的朋友们咖啡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