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给药控制装置及给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cellculture)是基础医学中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其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其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毒理学、临床检验、药效学等诸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细胞培养技术逐渐进行开发、研究、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二维、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众所周知,细胞培养技术主要模拟机体内部的微环境,促使细胞可以常规生长、繁殖、传代、冻存,为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做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在体外可控的基本条件下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干预情况。
目前在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干预时,给细胞进行加药以及置换培养液操作,不能在给药过程中对细胞状态进行实时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药控制装置及给药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包括双向距离调节机构、细胞观察皿、进药针头、清洗针头、药液吸出针头、给药动力机构和回收动力机构;所述进药针头、清洗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分别装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内,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清洗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连接,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和所述清洗针头连接,所述回收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给药动力机构为给药控制仪,所述给药控制仪上安装有与所述进药针头连接的注射器以及与所述清洗针头连接的注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动力机构为负压吸引器。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包括竖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上设有竖向导轨槽,所述横向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支架上分别设有横向导轨槽,两个所述横向支架的所述横向导轨槽与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竖向导轨槽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进药针头和所述清洗针头与一个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药液吸出针头与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药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进药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进药针头本部连通的进药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和所述进药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进药针头本部靠近所述进药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进药折弯部靠近所进药述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所述进药豁口形成l形。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清洗针头本部和与所述清洗针头本部连通的清洗折弯部,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所述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所述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清洗折弯部靠近所述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所述清洗豁口形成l形。
进一步地,所述药液吸出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回收动力机构连通的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连通的药液吸出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和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靠近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吸出豁口,所述吸出豁口形成l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药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给药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可以调节与其连接的进药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在细胞观察皿中的位置和高度,通过给药动力机构将药液按照设定速度注入细胞观察皿的同时,由回收动力机构通过药液吸出针头将原来的培养液、药液及时排走,从而完成细胞观察皿内的培养液和药液的置换。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影响细胞观察视野并适时可以对固定视野内的细胞进行实时的观察和收据采集。可以对固定区域的细胞进行试验和观察,无需人为的操作,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替换过程中能随时观察细胞的状态。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给药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给药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给药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1-双向距离调节机构;2-细胞观察皿;3-进药针头;4-清洗针头;5-药液吸出针头;6-给药动力机构;7-回收动力机构;31-进药针头本部;32-进药折弯部;33-进药豁口;61-给药控制仪;62-注射器;11-竖向支架;12-横向支架;8-竖向导轨槽;9-横向导轨槽;10-紧固件;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给药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包括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细胞观察皿2、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药液吸出针头5、给药动力机构6和回收动力机构7;
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分别装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内,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可以调节与其连接的进药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在细胞观察皿中的位置和高度,通过给药动力机构将药液按照设定速度注入细胞观察皿的同时,由回收动力机构通过药液吸出针头将原来的培养液、药液及时排走,从而完成细胞观察皿内的培养液和药液的置换。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影响细胞观察视野并适时可以对固定视野内的细胞进行实时的观察和收据采集。
本申请的给药装置,可以对固定区域的细胞进行试验和观察,无需人为的操作,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替换过程中能随时观察细胞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为给药控制仪61,所述给药控制仪61上安装有与所述进药针头3连接的注射器62以及与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的注射器62。
具体地,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为负压吸引器。
具体地,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包括竖向支架11和横向支架12,所述竖向支架11上设有竖向导轨槽8,所述横向支架12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上分别设有横向导轨槽9,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的所述横向导轨槽9与所述竖向支架11的竖向导轨槽8通过紧固件10连接,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与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与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
根据细胞观察皿2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使进药针头3贴在细胞观察皿2一端的侧壁上,进药针头3的端尾部接近细胞观察皿2中细胞表面,药液吸出针头5抵在细胞观察皿2另一端的侧壁上,使药液吸出针头5的侵入培养液,临近液面。设定给药控制仪61的参数和负压吸引器的参数,负压吸引器的回收速度大于给药控制仪61的给药速度,上述设置完成后,将细胞观察皿2放在显微镜操作台上,随时观察细胞观察皿2内细胞的状态。
如图1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每个注射器62分别与每个进药针头3连接。
如图2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一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多个注射器62并联在一起再与进药针头3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包括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细胞观察皿2、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药液吸出针头5、给药动力机构6和回收动力机构7;
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分别装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内,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可以调节与其连接的进药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在细胞观察皿中的位置和高度,通过给药动力机构将药液按照设定速度注入细胞观察皿的同时,由回收动力机构通过药液吸出针头将原来的培养液、药液及时排走,从而完成细胞观察皿内的培养液和药液的置换。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影响细胞观察视野并适时可以对固定视野内的细胞进行实时的观察和收据采集。
本申请的给药装置,可以对固定区域的细胞进行试验和观察,无需人为的操作,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替换过程中能随时观察细胞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为给药控制仪61,所述给药控制仪61上安装有与所述进药针头3连接的注射器62以及与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的注射器62。
具体地,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为负压吸引器。
具体地,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包括竖向支架11和横向支架12,所述竖向支架11上设有竖向导轨槽8,所述横向支架12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上分别设有横向导轨槽9,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的所述横向导轨槽9与所述竖向支架11的竖向导轨槽8通过紧固件10连接,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与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与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
根据细胞观察皿2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使进药针头3贴在细胞观察皿2一端的侧壁上,进药针头3的端尾部接近细胞观察皿2中细胞表面,药液吸出针头5抵在细胞观察皿2另一端的侧壁上,使药液吸出针头5的侵入培养液,临近液面。设定给药控制仪61的参数和负压吸引器的参数,负压吸引器的回收速度大于给药控制仪61的给药速度,上述设置完成后,将细胞观察皿2放在显微镜操作台上,随时观察细胞观察皿2内细胞的状态。
如图1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每个注射器62分别与每个进药针头3连接。
如图2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一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多个注射器62并联在一起再与进药针头3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药针头3包括与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进药针头本部31和与进药针头本部31连通的进药折弯部32,进药针头本部31和进药折弯部32呈l形设置;进药针头本部31靠近进药折弯部32的一侧以及进液折弯部靠进液近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进药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进药针头本部31和进药折弯部32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进药针头3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进药针头本部31靠近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折弯部靠近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33,进药豁口33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进药针头(用于药液进入细胞观察皿内的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进药豁口33,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向细胞观察皿内流出药液的开口面积,减小药液流入细胞观察皿内的压力,药液可以在针头的拐角处的豁口向各个方向流出,避免竖直射入细胞观察皿内,减小药液对细胞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具体地,所述清洗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与所述清洗针头本部连通的清洗折弯部,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所述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所述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所述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清洗折弯部靠近所述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所述清洗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清洗针头与进液针头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清洗针头本部和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清洗针头4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清洗折弯部靠近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清洗豁口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清洗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清洗豁口,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流出液体的开口面积,减小液体流入细胞观察皿内的压力,液体可以在针头的拐角处的豁口向各个方向流出,避免竖直射入细胞观察皿内,减小液体对细胞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具体地,所述药液吸出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回收动力机构连通的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连通的药液吸出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31和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所述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折弯部靠近所述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出药豁口,所述出药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药液吸出针头与进液针头的结构相同。具体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药液吸出针头5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药液吸出折弯部的一侧以及药液吸出折弯部靠近药液吸出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药液吸出豁口,药液吸出豁口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药液吸出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药液吸出豁口,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吸入药液的开口面积,使药液可以从药液吸出针头拐角处的豁口的各个方向进入针头内,避免开口过小导致吸力大对细胞造成伤害,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部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图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提供的给药控制装置,包括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细胞观察皿2、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药液吸出针头5、给药动力机构6和回收动力机构7;
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分别装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内,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清洗针头4和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2外侧并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连接。
本申请的给药装置,可以对固定区域的细胞进行试验和观察,无需人为的操作,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替换过程中能随时观察细胞的状态。
具体地,所述给药动力机构6为给药控制仪61,所述给药控制仪61上安装有与所述进药针头3连接的注射器62以及与所述清洗针头4连接的注射器62。
具体地,所述回收动力机构7为负压吸引器。
具体地,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包括竖向支架11和横向支架12,所述竖向支架11上设有竖向导轨槽8,所述横向支架12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上分别设有横向导轨槽9,两个所述横向支架12的所述横向导轨槽9与所述竖向支架11的竖向导轨槽8通过紧固件10连接,所述进药针头3和所述清洗针头4与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所述药液吸出针头5与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架12连接。
根据细胞观察皿2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双向距离调节机构1,使进药针头3贴在细胞观察皿2一端的侧壁上,进药针头3的端尾部接近细胞观察皿2中细胞表面,药液吸出针头5抵在细胞观察皿2另一端的侧壁上,使药液吸出针头5的侵入培养液,临近液面。设定给药控制仪61的参数和负压吸引器的参数,负压吸引器的回收速度大于给药控制仪61的给药速度,上述设置完成后,将细胞观察皿2放在显微镜操作台上,随时观察细胞观察皿2内细胞的状态。
如图1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每个注射器62分别与每个进药针头3连接。
如图2所示,进药针头3设为一个,给药控制仪61上的注射器62为多个,多个注射器62并联在一起再与进药针头3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进药针头3包括与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的进药针头本部31和与进药针头本部31连通的进药折弯部32,进药针头本部31和进药折弯部32呈l形设置;进药针头本部31靠近进药折弯部32的一侧以及进液折弯部靠进液近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进药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进药针头本部31和进药折弯部32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进药针头3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进药针头本部31靠近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折弯部靠近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进药豁口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进药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进药豁口33,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流出药液的开口面积,减小药液流入细胞观察皿内的压力,药液可以在针头的拐角处的豁口向各个方向流出,避免竖直射入细胞观察皿内,减小药液对细胞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具体地,所述清洗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的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与所述清洗针头本部连通的清洗折弯部,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所述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所述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所述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清洗折弯部靠近所述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所述清洗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清洗针头与进液针头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清洗针头本部和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清洗针头4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清洗折弯部靠近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清洗豁口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清洗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清洗豁口,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流出液体的开口面积,减小液体流入细胞观察皿内的压力,液体可以在针头的拐角处的豁口向各个方向流出,避免竖直射入细胞观察皿内,减小液体对细胞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具体地,所述药液吸出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的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连通的药液吸出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31和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折弯部靠近所述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出药豁口,所述出药豁口形成l形。
本实施例中,药液吸出针头与进液针头的结构相同。具体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也就是说药液吸出针头5的尾部折弯设置,且在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药液吸出折弯部的一侧以及药液吸出折弯部靠近药液吸出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药液吸出豁口,药液吸出豁口形成l形,也就是说在药液吸出针头的内侧(拐角以内为内侧)设置l形药液吸出豁口,从而扩大了针头上用于吸入药液的开口面积,使药液可以从药液吸出针头拐角处的豁口的各个方向进入针头内,避免开口过小导致吸力大对细胞造成伤害,从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具体地,所述竖向支架11底部设有底座13。
具体地,所述底座13与所述竖向支架11为一体机构。
实施例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给药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给药控制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距离调节机构、细胞观察皿、进药针头、清洗针头、药液吸出针头、给药动力机构和回收动力机构;所述进药针头、清洗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分别装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内,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清洗针头和药液吸出针头连接,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分别与所述进药针头和所述清洗针头连接,所述回收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细胞观察皿外侧并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为给药控制仪,所述给药控制仪上安装有与所述进药针头连接的注射器以及与所述清洗针头连接的注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动力机构为负压吸引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包括竖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上设有竖向导轨槽,所述横向支架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支架上分别设有横向导轨槽,两个所述横向支架的所述横向导轨槽与所述竖向支架的所述竖向导轨槽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进药针头和所述清洗针头与一个所述横向支架连接,所述药液吸出针头与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进药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进药针头本部连通的进药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和所述进药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进药针头本部靠近所述进药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进药折弯部靠近所进药述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药豁口,所述进药豁口形成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所述给药动力机构连通的清洗针头本部和与所述清洗针头本部连通的清洗折弯部,所述清洗针头本部和所述清洗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清洗针头本部靠近所述清洗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清洗折弯部靠近所述清洗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清洗豁口,所述清洗豁口形成l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包括与所述双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且与回收动力机构连通的药液吸出针头本部和与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连通的药液吸出折弯部,所述进药针头本部和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呈l形设置;
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部靠近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的一侧以及所述药液吸出折弯部靠近所述药液吸出针头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吸出豁口,所述吸出豁口形成l形。
8.一种给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给药控制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