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属于前桥壳体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前桥是传递车架与前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的装置。前桥多为从动桥,又称为转向桥,一般均布在车辆的前端,故称为前桥。它利用转向节与转向系相连。能够使转向器输出的转向力传递到车轮以实现车辆的转向。它不但支持车辆前部的簧载质量,承受垂直载荷,还承受各种纵向力、侧向力以及相关力矩。
因前桥壳体为不规则形状,在对其抛光加工时很难被夹持固定,且前桥壳体在抛光时需要调节不同的角度以方便对其各个部件进行全面抛光,现有的设备不方便在前桥壳体抛光时有效固定,现在急需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对前桥壳体抛光加工时有效夹持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主体、高效固定机构以及底座,所述固定架主体内部设置有高效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架主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所述高效固定机构包括三爪卡座、楔形卡头、限位挡块、电机一、调高滑槽、支撑杆、螺旋盘、电机二以及平面螺纹,所述固定架主体左右两侧安装有三爪卡座,所述三爪卡座内侧安装有楔形卡头,所述三爪卡座内部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外侧安装有螺旋盘,所述螺旋盘外侧开设有平面螺纹,所述三爪卡座下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调高滑槽,所述支撑杆右侧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左侧装配有限位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一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一左侧装配有传动轴,所述电机一通过传动轴与右侧三爪卡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滑槽左侧开设有销口,所述销口设有多组,且多组销口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三爪卡座外侧开设有卡头滑槽,且卡头滑槽与楔形卡头相匹配,所述楔形卡头内侧开设有螺纹口,且螺纹口与平面螺纹相匹配,所述楔形卡头下侧装配有限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二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二右侧装配有连接轴,所述电机二通过连接轴与螺旋盘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爪卡座设有两组,且两组三爪卡座规格相同,所述支撑杆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杆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三爪卡座、楔形卡头、限位挡块、电机一、调高滑槽、支撑杆、螺旋盘、电机二以及平面螺纹,该设计能有效对前桥壳体进行抛光固定,解决了原有设备不方便在前桥壳体抛光时有效固定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抛光固定性。
因电机一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机一左侧装配有传动轴,该设计方便电机一带动三爪卡座进行调节外接前桥壳体的抛光角度,因调高滑槽左侧开设有销口,销口设有多组,该设计方便调节外接前桥壳体的抛光高度,因楔形卡头内侧开设有螺纹口,且螺纹口与平面螺纹相匹配,该设计使螺旋盘转动带动楔形卡头上下移动实现卡紧,因电机二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机二右侧装配有连接轴,该设计使电机二带动螺旋盘转动,因三爪卡座设有两组,支撑杆设有两组,该设计方便对外接前桥壳体两端进行夹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对前桥壳体抛光加工时有效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中高效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中三爪卡座的正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中螺旋盘的右视图;
图中:1-固定架主体、2-高效固定机构、3-底座、21-三爪卡座、22-楔形卡头、23-限位挡块、24-电机一、25-调高滑槽、26-支撑杆、27-螺旋盘、28-电机二、271-平面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主体1、高效固定机构2以及底座3,固定架主体1内部设置有高效固定机构2,固定架主体1下端面安装有底座3。
高效固定机构2包括三爪卡座21、楔形卡头22、限位挡块23、电机一24、调高滑槽25、支撑杆26、螺旋盘27、电机二28以及平面螺纹271,固定架主体1左右两侧安装有三爪卡座21,三爪卡座21内侧安装有楔形卡头22,三爪卡座21内部安装有电机二28,电机二28外侧安装有螺旋盘27,螺旋盘27外侧开设有平面螺纹271,三爪卡座21下侧安装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内部开设有调高滑槽25,支撑杆26右侧安装有电机一24,电机一24左侧装配有限位挡块23,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设备不方便在前桥壳体抛光时有效固定的问题。
电机一24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机一24左侧装配有传动轴,电机一24通过传动轴与右侧三爪卡座21相连接,该设计方便电机一24带动三爪卡座21进行调节外接前桥壳体的抛光角度,调高滑槽25左侧开设有销口,销口设有多组,且多组销口规格相同,该设计方便调节外接前桥壳体的抛光高度,三爪卡座21外侧开设有卡头滑槽,且卡头滑槽与楔形卡头22相匹配,楔形卡头22内侧开设有螺纹口,且螺纹口与平面螺纹271相匹配,楔形卡头22下侧装配有限位柱,该设计使螺旋盘27转动带动楔形卡头22上下移动实现卡紧,电机二2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机二28右侧装配有连接轴,电机二28通过连接轴与螺旋盘27相连接,该设计使电机二28带动螺旋盘27转动,三爪卡座21设有两组,且两组三爪卡座21规格相同,支撑杆26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杆26规格相同,该设计方便对外接前桥壳体两端进行夹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固定架主体1沿底座3固定放置在指定位置,将三爪卡座21沿支撑杆26内侧的调高滑槽25调节适当的高度,将外界销钉卡进调高滑槽25内部的销口内,工作人员先将电机二2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反接,电机二28反转带动螺旋盘27转动,螺旋盘27上的平面螺纹271逆向转动,使楔形卡头22向外侧移动,工作人员将外接前桥壳体卡进三组楔形卡头22中间,将电机二28正接,电机二28带动楔形卡头22向下移动,将外接楔形卡头22有效卡紧,当需要对外接前桥壳体进行旋转一定角度抛光时,工作人员将电机一24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机一24即可带动三爪卡座21旋转一定角度,方便对外接前桥壳体有效固定抛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架主体、高效固定机构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主体内部设置有高效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架主体下端面安装有底座;
所述高效固定机构包括三爪卡座、楔形卡头、限位挡块、电机一、调高滑槽、支撑杆、螺旋盘、电机二以及平面螺纹,所述固定架主体左右两侧安装有三爪卡座,所述三爪卡座内侧安装有楔形卡头,所述三爪卡座内部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外侧安装有螺旋盘,所述螺旋盘外侧开设有平面螺纹,所述三爪卡座下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调高滑槽,所述支撑杆右侧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左侧装配有限位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一左侧装配有传动轴,所述电机一通过传动轴与右侧三爪卡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滑槽左侧开设有销口,所述销口设有多组,且多组销口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爪卡座外侧开设有卡头滑槽,且卡头滑槽与楔形卡头相匹配,所述楔形卡头内侧开设有螺纹口,且螺纹口与平面螺纹相匹配,所述楔形卡头下侧装配有限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二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二右侧装配有连接轴,所述电机二通过连接轴与螺旋盘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桥壳体抛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爪卡座设有两组,且两组三爪卡座规格相同,所述支撑杆设有两组,且两组支撑杆规格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