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



    背景技术:

    管式膜在如今的生产红衣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用于生物材料的分离、过滤和提取,但在过滤除杂的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生物材料在管式膜内的粘度过高,影响物料的流速和流通量,造成管式膜内通道的堵塞,影响正常的过滤除杂分离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用以解决在较低温度时,物料粘度较高,影响过滤除杂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包括管式膜壳、设置于管式膜壳内的管式膜,所述管式膜壳顶部设有进液管道,底部设有出液管道,底部侧面设有过滤液出口,所述管式膜壳外沿长度方向上设有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上部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下端侧面设有保温液出口,所述管式膜壳临近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与管式膜壳匹配的环形保温管,其中临近保温液进口处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进口密闭连通,临近保温液出口处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出口密闭连通,两所述环形保温管之间密闭连通有竖向保温管,竖向保温管与管式膜壳外表面接触且呈圆周状分布,任意相邻两竖向保温管外表面接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式膜安装在管式膜壳内,管式膜将管式膜壳的内腔空间占据完全,形成蜂窝状,在管式膜壳顶部密闭连通进液管道,用于需要除杂的原液进入到管式膜内进行过滤除杂,管式膜壳底部连通有出液管道,用于未过滤或者过滤不完全的液体流出,底部侧面的管式膜壳上设有出液口,用于过滤除杂后的液体流出,在管式膜壳外沿长度方向套设有一个保温外壳,保温外壳的形状与管式膜壳的外形匹配,保温外壳上部的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下部的侧面是何有保温液出口,在管式膜壳的上、下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保温管,环形保温管内圈紧紧套箍在管式膜壳外表面上,环形保温管靠近管式膜壳上下端面,与管式膜上下两端齐平,管式膜壳上端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进水口密闭连通,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进入环形保温管,下端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出口密闭连通,同样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流出,上、下环形保温管之间密闭焊接若干数量的竖向保温管,竖向保温管与管式膜壳紧密贴合,且沿管式膜壳外表面呈圆周状分布,任意两个竖向高温管之间也是紧密贴合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对管式膜的保温效果,使大部分热量都被管式膜壳吸收并传递给管式膜,使得管式膜内的液体温度升高,提高管式膜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通量,不易发生堵塞,保证过滤除杂的效果,提高滤液的品质。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液出口与保温外壳上相应位置密闭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液出口水平延伸出去,与保温外壳上接触的位置密闭连通,外部可以连接滤液管道或者滤液箱,用于滤液的流出。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提供保温液的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与保温液进口之间连通有保温液进水管道,加热箱与保温液出口之间连通有保温液出水管道,保温液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抽液泵。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提供保温液的加热箱,加热箱与保温液进口之间通过保温液进水管道密闭连通,用于保温液进入管式膜壳上端的环形保温管,加热箱与保温液出口之间通过保温液出水管道密闭连通,用于保温液经管式膜壳下端的环形保温管流出,保温液进水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抽液泵,用于抽取加热箱内的保温液,如外界温度太低,需要加快保温液的送入,第一抽液泵能迅速的供给保温液。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箱顶部设有与进液管道连通的清洗管道,清洗管道上设有第二抽液泵。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箱顶部与管式膜壳上的进液管道通过清洗管道密闭连通,用于管式膜过滤除杂后,多管式膜内的清洗,清洗管道上设有第二抽液泵,用于增加清洗液的压力,使得管式膜的清洗更为干净。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棒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外部用于控制加热棒加热的plc控制板电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箱内安装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并分别与外部的plc控制板点连接,提前在plc内编写好需要的保温液温度,经温度传感器传回的保温液温度,plc控制加热棒自动将保温液加热到适宜温度。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道上设有阀门,出液管道与进液管道之间连通有循环管道。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式膜壳底部的出液管道上安装一阀门,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出,出液管道与管式膜进液管道之间通过循环管道密闭连通,用于未过滤完全的液体进入管式膜再次过滤,提高过滤后的液体纯度。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三抽液泵。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管道上安装第三抽液泵,用于将未完全过滤的液体在泵入管式膜内。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lc控制板与第一抽液泵、第二抽液泵及第三抽液泵电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内的元器件,节约了相应的人力,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在管式膜壳的上、下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保温管,环形保温管内圈紧紧套箍在管式膜壳外表面上,环形保温管靠近管式膜壳上下端面,与管式膜上下两端齐平,管式膜壳上端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进水口密闭连通,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进入环形保温管,下端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出口密闭连通,同样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流出,上、下环形保温管之间密闭焊接若干数量的竖向保温管,竖向保温管与管式膜壳紧密贴合,且沿管式膜壳外表面呈圆周状分布,任意两个竖向高温管之间也是紧密贴合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对管式膜的保温效果,使大部分热量都被管式膜壳吸收并传递给管式膜,使得管式膜内的液体温度升高,提高管式膜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通量,不易发生堵塞,保证过滤除杂的效果,提高滤液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式膜,2-管式膜壳,3-保温外壳,4-竖向保温管,5-滤液出口,6-循环管道,7-第三抽液泵,8-阀门,9-出液管道,10-保温液出水管道,11-加热棒,12-温度传感器,13-plc控制板,14-加热箱,15-保温液进水管道,16-清洗管道,17-第一抽液泵,18-第二抽液泵,19-进液管道,20-保温液进口,21-环形保温管,22-保温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包括管式膜壳2、设置于管式膜壳2内的管式膜1,所述管式膜壳2顶部设有进液管道19,底部设有出液管道9,底部侧面设有过滤液出口5,所述管式膜壳2外沿长度方向上设有保温外壳3,所述保温外壳3上部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20,下端侧面设有保温液出口22,所述管式膜壳2临近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与管式膜壳2匹配的环形保温管21,其中临近保温液进口20处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进口20密闭连通,临近保温液出口22处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出口22密闭连通,两所述环形保温管21之间密闭连通有竖向保温管4,竖向保温管4与管式膜壳2外表面接触且呈圆周状分布,任意相邻两竖向保温管4外表面接触。

    具体的,管式膜1安装在管式膜壳2内,管式膜1将管式膜壳2的内腔空间占据完全,形成蜂窝状,在管式膜壳2顶部密闭连通进液管道19,用于需要除杂的原液进入到管式膜1内进行过滤除杂,管式膜壳2底部连通有出液管道9,用于未过滤或者过滤不完全的液体流出,底部侧面的管式膜壳2上设有滤液出口5,用于过滤除杂后的液体流出,在管式膜壳2外沿长度方向套设有一个保温外壳3,保温外壳3的形状与管式膜壳2的外形匹配,保温外壳3上部的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20,下部的侧面设有保温液出口22,在管式膜壳2的上、下外表面设有一圈环形保温管21,环形保温管21内圈紧紧套箍在管式膜壳2外表面上,环形保温管21靠近管式膜壳2上下端面,与管式膜1上下两端齐平,管式膜壳2上端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进口20密闭连通,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进入环形保温管21,下端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出口22密闭连通,同样采用焊接的方式,用于保温液流出,上、下环形保温管21之间密闭焊接若干数量的竖向保温管4,竖向保温管4与管式膜壳2紧密贴合,且沿管式膜壳2外表面呈圆周状分布,任意两个竖向高温管4之间也是紧密贴合的,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对管式膜1的保温效果,使大部分热量都被管式膜壳2吸收并传递给管式膜1,使得管式膜1内的液体温度升高,提高管式膜1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通量,不易发生堵塞,保证过滤除杂的效果,提高滤液的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过滤液出口5与保温外壳3上相应位置密闭连通。

    具体的,滤液出口5水平延伸出去,与保温外壳3上接触的位置密闭连通,外部可以连接滤液管道或者滤液箱,用于滤液的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提供保温液的加热箱14,所述加热箱14与保温液进口20之间连通有保温液进水管道15,加热箱14与保温液出口22之间连通有保温液出水管道10,保温液进水管道15上设有第一抽液泵17。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提供保温液的加热箱14,加热箱14与保温液进口20之间通过保温液进水管道15密闭连通,用于保温液进入管式膜壳2上端的环形保温管21,加热箱14与保温液出口22之间通过保温液出水管道10密闭连通,用于保温液经管式膜壳2下端的环形保温管21流出,保温液进水管道15上安装有第一抽液泵17,用于抽取加热箱14内的保温液,如外界温度太低,需要加快保温液的送入,第一抽液泵17能迅速的供给保温液。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加热箱14顶部设有与进液管道19连通的清洗管道16,清洗管道16上设有第二抽液泵18。

    具体的,加热箱14顶部与管式膜壳2上的进液管道19通过清洗管道16密闭连通,用于管式膜1过滤除杂后,对管式膜1内的清洗,清洗管道16上设有第二抽液泵18,用于增加清洗液的压力,使得管式膜1的清洗更为干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加热箱14内设有加热棒11及温度传感器12,所述加热棒11和温度传感器12分别与外部用于控制加热棒11加热的plc控制板13电连接。

    具体的,加热箱14内安装有加热棒11和温度传感器12,并分别与外部的plc控制板13点连接,提前在plc内编写好需要的保温液温度,经温度传感器12传回的保温液温度数据,plc控制板13控制加热棒11自动将保温液加热到适宜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出液管道9上设有阀门8,出液管道9与进液管道19之间连通有循环管道6。

    具体的,管式膜壳2底部的出液管道9上安装一阀门8,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出,出液管道9与管式膜1进液管道9之间通过循环管道6密闭连通,用于未过滤完全的液体进入管式膜1再次过滤,提高过滤后的液体纯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循环管道6上设有第三抽液泵7。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管道6上安装第三抽液泵7,用于将未完全过滤的液体在泵入管式膜1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plc控制板13与第一抽液泵17、第二抽液泵18及第三抽液泵电连接7。

    具体的,plc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内的电气元器件,节约了相应的人力,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膜壳(2)、设置于管式膜壳(2)内的管式膜(1),所述管式膜壳(2)顶部设有进液管道(19),底部设有出液管道(9),底部侧面设有过滤液出口(5),所述管式膜壳(2)外沿长度方向上设有保温外壳(3),所述保温外壳(3)上部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20),下端侧面设有保温液出口(22),所述管式膜壳(2)临近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与管式膜壳(2)匹配的环形保温管(21),其中临近保温液进口(20)处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进口(20)密闭连通,临近保温液出口(22)处的环形保温管(21)与保温液出口(22)密闭连通,两所述环形保温管(21)之间密闭连通有竖向保温管(4),竖向保温管(4)与管式膜壳(2)外表面接触且呈圆周状分布,任意相邻两竖向保温管(4)外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液出口(5)与保温外壳(3)上相应位置密闭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保温液的加热箱(14),所述加热箱(14)与保温液进口(20)之间连通有保温液进水管道(15),加热箱(14)与保温液出口(22)之间连通有保温液出水管道(10),保温液进水管道(15)上设有第一抽液泵(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4)顶部设有与进液管道(19)连通的清洗管道(16),清洗管道(16)上设有第二抽液泵(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4)内设有加热棒(11)及温度传感器(12),所述加热棒(11)和温度传感器(12)分别与外部用于控制加热棒(11)加热的plc控制板(13)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道(9)上设有阀门(8),出液管道(9)与进液管道(19)之间连通有循环管道(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6)上设有第三抽液泵(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板(13)与第一抽液泵(17)、第二抽液泵(18)及第三抽液泵(7)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糖管式膜除杂设备,包括管式膜壳、设置于管式膜壳内的管式膜,所述管式膜壳顶部设有进液管道,底部设有出液管道,底部侧面设有过滤液出口,所述管式膜壳外沿长度方向上设有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上部侧面设有保温液进口,下端侧面设有保温液出口,所述管式膜壳临近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与管式膜壳匹配的环形保温管,其中临近保温液进口处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进口密闭连通,临近保温液出口处的环形保温管与保温液出口密闭连通,两所述环形保温管之间密闭连通有竖向保温管,竖向保温管与管式膜壳外表面接触且呈圆周状分布,任意相邻两竖向保温管外表面接触,提高管式膜内液体的流速和流通量,不易发生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明;张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信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6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