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工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管件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如图1所示,现有的管件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常见的管件1整体形状有的是直管,也有的是7字形的弯管。这些管件生产出来后,一般需要将其固定起来进行抛光。
在公开号为cn2059686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及带有该夹具的内圆抛光机,一种用于内圆打磨的工装夹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在横向与纵向上固定管状工件的第一夹体组件,所述第一夹体组件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夹体组件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体组件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在轴向上托住管状工件的第二夹体组件,所述第二夹体组件与第一夹体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夹体组件的第二固定装置。
利用现有的管件固定工装来固定管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容易从管件的管口处进入到管件中,从而影响管件后期安装。
2、现有的管件固定工装对不同形状的管件,如长的直的管件、7字形的管件等固定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具有对管件固定性好且使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与不易进入到管件中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住的外周侧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中卡接有弹性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件生产出来后,可以将该管件套在第一定位柱上,使定位柱的侧面与管件的内侧面贴合,弹性胶圈处于定位柱与管件之间,此时,一方面由于弹性胶圈的弹力作用使得管件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定位柱上,另一方面由于弹性胶圈的弹力作用使得弹性胶圈与第一定位柱之间、弹性胶圈与管件之间的缝隙较小,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与不易进入到管件中,减少废屑进入到管件中影响管件后期安装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螺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一端固接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上端固接有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二水平杆朝向工作台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一定位柱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的结构一致且相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直的管件时,用户首先将第一水平杆从工作台的上表面上拆卸下来移动到其他地方,方便用户将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的管件的一端,之后再移动第一水平杆从而带动第二定位柱移动,使第二定位柱插入直的管件的另一端,最后再将第一水平杆安装在工作台的上表面,这样使得直的管件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固定,这样直的管件就有了两个固定点,其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杆是由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套合而成,沿着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套管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处插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远离第一螺栓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抵接至第二套管的外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的管件的长度是有长有短的,这里将竖直杆设置为可伸缩的,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直的管件的固定,当直的管件较长时,可以将第一套管向上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套管其中的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二套管的第二通孔对齐连通,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一螺栓远离第一螺栓头部的一端螺接第一螺母,使得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位置固定;当直的管件较短时,可以将第一套管向下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套管其中的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二套管的第二通孔对齐连通,然后利用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将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是可以拆卸的,故需要调节第一定位柱相对于第二定位柱的位置时,可以将第一定位柱拆卸下来,然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将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固定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平杆远离竖直杆的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的结构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些管件是7字形的,当固定这种7字形的管件时,用户首先将第一水平杆从工作台的上表面上拆卸下来移动到其他地方,方便用户将第一定位柱插入到7字形的管件的一端,之后再移动第一水平杆从而带动第三定位柱移动,使第三定位柱插入7字形的管件的另一端,最后再将第一水平杆安装在工作台的上表面,这样使得7字形的管件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固定,另一端与第三定位柱固定,这样7字形的管件就有了两个固定点,其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朝向工作台的一面固定埋设有内侧壁带有螺纹的管状预埋件,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侧面带有螺纹的固定柱,所述管状预埋件与所述固定柱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固定在工作台上时,可以将第一定位柱的管状预埋件套在固定柱上,然后转动,使得第一定位柱安装在固定柱上,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从工作台上拆卸下来时,可以将套在固定柱上的管状预埋件朝着与之前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柱与固定柱分离,完成拆卸,这种将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可拆卸地进行固定的方式操作简单,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表面开设圆柱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三通孔,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三通孔插设有第二螺栓,所述工作台包括水平放置的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定位柱接触,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工作板,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螺栓远离第二螺栓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抵接至所述工作板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固定在工作台上时,可以将第二螺栓插入第三通孔中,然后向下移动第二螺栓,使得第二螺栓的头部抵接在凹槽的底部,使得第二螺栓的下端穿过工作板,并在第二螺栓远离第二螺栓头部的一端螺接第二螺母,使第二螺母抵接在工作板的下表面,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从工作台上拆卸下来时,首先通过转动第二螺母,将第二螺母从第二螺栓上拆卸下来,然后向上移动第二螺栓,使得第二螺栓脱离第一定位柱,从而完成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的拆卸,这种将第一定位柱与工作台可拆卸地进行固定的方式不需要在第一定位柱中设置预埋件,使得制作第一定位柱时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端的边缘处设置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柱上端边缘处倒角的设置,使得管件套在第一定位柱上时更加顺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竖直的第一定位柱以及卡接在第一定位柱周侧的弹性胶圈,对需要抛光的管件进行固定,操作方便、固定性好、还能减少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进入到管件内部的情况;
(2)通过设置第一水平杆、能够伸长与收缩的竖直杆以及第二水平杆来固定第二定位柱的位置,通过设置与第一定位柱置正对且相向设置的第二定位柱,使得用户在固定直的管件时,直的管件有两个固定点,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直的管件的长度来更好地对直的管件进行固定,方便用户后期对管件进行抛光操作;
(3)通过设置竖直的水平放置的第三固定柱,使得用户在固定7字形的管件时,管件的两端分别能与第一固定柱和第三固定柱固定,有两个固定点,从而使得7字形的管件能够被更好地固定,方便用户后期对管件进行抛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各种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凸显环槽与弹性胶圈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凸显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凸显管状预埋件与固定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凸显第一定位柱的局部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凸显第二螺栓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管件;2、工作台;21、工作板;3、第一定位柱;4、环槽;5、弹性胶圈;6、倒角;7、第一水平杆;8、竖直杆;81、第一套管;82、第二套管;83、第一通孔;84、第二通孔;85、第一螺栓;86、第一螺母;9、第二水平杆;10、第二定位柱;11、第三定位柱;12、管状预埋件;13、固定柱;14、凹槽;15、第三通孔;16、第二螺栓;17、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所示,图3所示,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包括工作台2,工作台2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3,第一定位住的外周侧设置有环槽4,环槽4中卡接有弹性胶圈5。
管件1生产出来后,可以将该管件1套在第一定位柱3上,使定位柱的侧面与管件1的内侧面贴合,弹性胶圈5处于定位柱与管件1之间,此时,一方面由于弹性胶圈5的弹力作用使得管件1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定位柱上,另一方面由于弹性胶圈5的弹力作用使得弹性胶圈5与第一定位柱3之间、弹性胶圈5与管件1之间的缝隙较小,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与不易进入到管件1中,减少废屑进入到管件1中影响管件1后期安装的情况。
为了使得管件1能够被更加稳定地固定,可以对管件1的两端都进行固定,要对管件1的两端进行固定一般需要对常见的直的管件1和7字形管件1的两端固定进行考虑。
针对直的管件1,可以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螺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杆7,第一水平杆7的一端固接有竖直杆8,竖直杆8的上端固接有第二水平杆9,第二水平杆9朝向工作台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0,第二定位柱10位于第一定位柱3的正上方,所说第二定位柱10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3的结构一致且相向设置。
在固定直的管件1时,用户首先将第一水平杆7从工作台2的上表面上拆卸下来移动到其他地方,方便用户将第一定位柱3插入直的管件1的一端,之后再移动第一水平杆7从而带动第二定位柱10移动,使第二定位柱10插入直的管件1的另一端,最后再将第一水平杆7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这样使得直的管件1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3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定位柱10固定,这样直的管件1就有了两个固定点,其固定效果更好。
针对7字形的管件1,可以如上文所说的第二水平杆9远离竖直杆8的一端水平设置第三定位柱11,该第三定位柱11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3的结构一致。
当固定这种7字形的管件1时,用户首先将第一水平杆7从工作台2的上表面上拆卸下来移动到其他地方,方便用户将第一定位柱3插入到7字形的管件1的一端,之后再移动第一水平杆7从而带动第三定位柱11移动,使第三定位柱11插入7字形的管件1的另一端,最后再将第一水平杆7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表面,这样使得7字形的管件1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3固定,另一端与第三定位柱11固定,这样7字形的管件1就有了两个固定点,其固定效果更好。
为了使得管件1套在第一定位柱3上时更加顺滑,还可以在第一定位柱3上端边缘处设置倒角6。
参见图2、图4所示,直的管件1的长度是有长有短的,将竖直杆8设置为可伸缩的,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直的管件1的固定,为了使得竖直杆8可以伸缩,这里将竖直杆8设置为由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套合而成,沿着第一套管8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通孔83,第二套管8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84,第二通孔84处插设有第一螺栓85,第一螺栓85穿过第一通孔83,第一螺栓85远离第一螺栓85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86,第一螺母86抵接至第二套管82的外侧面。
当直的管件1较长时,可以将第一套管81向上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套管81其中的一个第一通孔83与第二套管82的第二通孔84对齐连通,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一通孔83和第二通孔84,在第一螺栓85远离第一螺栓85头部的一端螺接第一螺母86,使得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的位置固定;当直的管件1较短时,可以将第一套管81向下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且第一套管81其中的一个第一通孔83与第二套管82的第二通孔84对齐连通,然后利用第一螺栓85和第一螺母86将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的位置固定。
参见图2、图5所示,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可拆卸连接的,在第一定位柱3朝向工作台2的一面固定埋设有内侧壁带有螺纹的管状预埋件12,工作台2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侧面带有螺纹的固定柱13,管状预埋件12与固定柱13螺接。
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时,可以将第一定位柱3的管状预埋件12套在固定柱13上,然后转动,使得第一定位柱3安装在固定柱13上,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3从工作台2上拆卸下来时,可以将套在固定柱13上的管状预埋件12朝着与之前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柱3与固定柱13分离,完成拆卸,这种将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可拆卸地进行固定的方式操作简单,省力。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图7所示,一种管件固定工装,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完成安装与拆卸的结构不同,在第一定位柱3的上表面开设圆柱形的凹槽14,凹槽14的底面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三通孔15,凹槽14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15的直径,第三通孔15插设有第二螺栓16,工作台2包括水平放置的工作板21,工作板21的上表面与第一定位柱3接触,第二螺栓16穿过工作板21,第二螺栓16的头部与凹槽14的底面抵接,第二螺栓16远离第二螺栓16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17,第二螺母17抵接至工作板21的下表面。
这样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时,可以将第二螺栓16插入第三通孔15中,然后向下移动第二螺栓16,使得第二螺栓16的头部抵接在凹槽14的底部,使得第二螺栓16的下端穿过工作板21,并在第二螺栓16远离第二螺栓16头部的一端螺接第二螺母17,使第二螺母17抵接在工作板21的下表面,当需要将第一定位柱3从工作台2上拆卸下来时,首先通过转动第二螺母17,将第二螺母17从第二螺栓16上拆卸下来,然后向上移动第二螺栓16,使得第二螺栓16脱离第一定位柱3,从而完成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的拆卸,这种将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可拆卸地进行固定的方式不需要在第一定位柱3中设置预埋件,使得制作第一定位柱3时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长度的直的管件1和7字形的管件1更好得进行固定,且固定后用户在进行管件1抛光操作时,由于弹性胶圈5的阻挡,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与不易进入到管件1中,减少废屑进入到管件1中影响管件1后期安装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第一定位柱(3),所述第一定位住的外周侧设置有环槽(4),所述环槽(4)中卡接有弹性胶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螺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水平杆(7),所述第一水平杆(7)的一端固接有竖直杆(8),所述竖直杆(8)的上端固接有第二水平杆(9),所述第二水平杆(9)朝向工作台(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0),所述第二定位柱(10)位于第一定位柱(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定位柱(10)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3)的结构一致且相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8)是由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套合而成,沿着所述第一套管(8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通孔(83),所述第二套管(8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84),所述第二通孔(84)处插设有第一螺栓(85),所述第一螺栓(85)穿过第一通孔(83),所述第一螺栓(85)远离第一螺栓(85)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86),所述第一螺母(86)抵接至第二套管(82)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与工作台(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杆(9)远离竖直杆(8)的一端水平设置有第三定位柱(11),所述第三定位柱(11)的结构与第一定位柱(3)的结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朝向工作台(2)的一面固定埋设有内侧壁带有螺纹的管状预埋件(12),所述工作台(2)的上表面竖直设置有侧面带有螺纹的固定柱(13),所述管状预埋件(12)与所述固定柱(13)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的上表面开设圆柱形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底面开设有圆柱形的第三通孔(15),所述凹槽(1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15)的直径,所述第三通孔(15)插设有第二螺栓(16),所述工作台(2)包括水平放置的工作板(21),所述工作板(21)的上表面与第一定位柱(3)接触,所述第二螺栓(16)穿过所述工作板(21),所述第二螺栓(16)的头部与所述凹槽(14)的底面抵接,所述第二螺栓(16)远离第二螺栓(16)头部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17),所述第二螺母(17)抵接至所述工作板(21)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件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上端的边缘处设置倒角(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