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木料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抛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门条线的结构一般为“l”型结构,在门条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外表面进行抛光,使门条线的外表面变得平整,而现有的生产方法是,操作员手持抛光设备对门条线的外表面进行抛光,但是生产效率不高,不能快速批量生产,而且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影响操作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该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通过滚轮、从动轮、侧面轮引导门条线移动,通过侧面和上面设置的主动轮带动抛光皮带进行抛光,并可以调整抛光皮带的位置,使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门条线生产,设置风机对粉尘进行处理,生产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安全稳定,可以快速批量生产,有效的解决了开现有生产方法生产效率不高,不能快速批量生产,产生粉尘影响操作员健康的问题,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支座、滚轮、从动轮、侧面轮、升降装置、移动装置、电机、主动轮、辅助轮、风机,所述的底座上设置风机,所述的底座上等间距设置支座,所述的支座的顶部分别设置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滚轮,所述的底座上相邻的支座之间分别通过滚轮安装架连接,所述的滚轮安装架上均匀设置滚轮,所述的支座的顶部设置从动轮安装座,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从动轮,所述的支座的侧面上部设置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侧面轮安装座,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侧面轮,所述的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螺纹杆安装座、滑槽、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滑槽,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安装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的顶端设置转盘;
所述的底座的前侧升降装置上设置移动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座、横向螺纹杆安装座、滑槽、螺纹杆,所述的滑动连接座安装于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所述的滑动连接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所述的滑动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横向螺纹杆安装座,所述的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滑槽,所述的螺纹杆通过转轴横向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上,所述的移动装置上设置电机支座,所述的电机支座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所述的电机支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所述的电机支座上竖向设置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的外侧设置横向保护壳,所述的横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所述的横向保护壳上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所述的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
所述的底座的后侧升降装置的滑槽上设置电机安装座,所述的电机安装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所述的电机安装座上横向设置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的外侧设置竖向保护壳,所述的竖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所述的竖向保护壳内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所述的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所述的竖向保护壳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于风机。
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条形孔,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通过螺杆安装于连接座的条形孔上。
所述的支座顶部设置小型调节装置,所述的小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螺纹杆,所述的支座上设置调节座,所述的调节座上通过转轴设置螺纹杆,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螺纹杆上,所述的调节座的螺纹杆上设置转盘。
所述的横向保护壳、竖向保护壳上分别设置保护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装置装有升降装置,底座一侧的升降装置上通过电机安装座横向安装电机,电机输出端设置主动轮,主动轮和辅助轮带动抛光皮带对门条线的上表面进行抛光,升降装置可以达到调节抛光皮带高低的作用,具有可以调整上面抛光皮带高度,适用于生产不同规格门条线的效果。二是,本装置装有移动装置,底座另一侧的升降装置上装有移动装置,升降装置可以带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移动装置上通过电机支座竖向设置电机,移动装置可以带动电机横向移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主动轮和辅助轮带动抛光皮带对门条线侧面进行抛光,升降装置和移动装置可以达到调整抛光皮带横向和纵向位置的作用,具有调整侧面抛光皮带横向、纵向位置,适用于不同规格门条线生产的效果。三是,本装置设置有风机,竖向保护壳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风机,风机从通风口处进风,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吸走,具有除尘的效果。四是,本装置通过滚轮、从动轮、侧面轮组成门条线移动轨道,从动轮安装座通过小型调节装置安装在支座上,可以通过转动小型调节装置的螺纹杆,使螺纹杆上的从动轮安装座可以上下调节,从而调节从动轮的高度,侧面轮安装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座上的条形孔上,可以通过螺栓调节侧面轮安装座在连接座上的位置,达到横向调节侧面轮位置的作用,具有适用于不同规格门条线生产,引导门条线移动方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安装座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小型调节装置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座3、滚轮4、从动轮5、侧面轮6、升降装置7、移动装置8、电机9、主动轮10、辅助轮11、风机12、凹槽13、滚轮安装架14、从动轮安装座15、连接座16、侧面轮安装座17、螺纹杆安装座18、滑槽19、螺纹杆20、转盘21、滑动连接座22、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3、电机支座24、横向保护壳25、连接杆26、抛光皮带27、电机安装座28、竖向保护壳29、通风口30、软管31、条形孔32、螺杆33、小型调节装置34、调节座35、保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7所示,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支座2、滚轮3、从动轮4、侧面轮5、升降装置6、移动装置7、电机8、主动轮9、辅助轮10、风机1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风机11,所述的底座1上等间距设置支座2,所述的支座2的顶部分别设置凹槽12,所述的凹槽12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滚轮3,所述的底座1上相邻的支座2之间分别通过滚轮安装架13连接,所述的滚轮安装架13上均匀设置滚轮3,所述的支座2的顶部设置从动轮安装座14,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14上均匀设置从动轮4,所述的支座2的侧面上部设置连接座15,所述的连接座15上设置侧面轮安装座16,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16上均匀设置侧面轮5,所述的底座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升降装置6,所述的升降装置6包括螺纹杆安装座17、滑槽18、螺纹杆19,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17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滑槽18,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17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安装螺纹杆19,所述的螺纹杆19的顶端设置转盘20;
所述的底座1的前侧升降装置6上设置移动装置7,所述的移动装置7包括滑动连接座21、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滑槽18、螺纹杆19,所述的滑动连接座21安装于螺纹杆安装座17的滑槽18上,所述的滑动连接座21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安装座17的螺纹杆19,所述的滑动连接座21上固定设置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所述的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滑槽18,所述的螺纹杆19通过转轴横向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上,所述的移动装置7上设置电机支座23,所述的电机支座23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的滑槽18上,所述的电机支座23通过内螺纹连接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22的螺纹杆19,所述的电机支座23上竖向设置电机8,所述的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9,所述的主动轮9的外侧设置横向保护壳24,所述的横向保护壳24安装于电机8上,所述的横向保护壳24上通过连接杆25设置辅助轮10,所述的主动轮9通过抛光皮带26连接于辅助轮10;
所述的底座1的后侧升降装置6的滑槽18上设置电机安装座27,所述的电机安装座27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19,所述的电机安装座27上横向设置电机8,所述的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9,所述的主动轮9的外侧设置竖向保护壳28,所述的竖向保护壳28安装于电机8上,所述的竖向保护壳28内通过连接杆25设置辅助轮10,所述的主动轮9通过抛光皮带26连接于辅助轮10,所述的竖向保护壳28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29,所述的通风口29通过软管30连接于风机11。
所述的连接座15上设置条形孔31,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16通过螺杆32安装于连接座15的条形孔31上。
所述的支座2顶部设置小型调节装置33,所述的小型调节装置33包括调节座34、螺纹杆19,所述的支座2上设置调节座34,所述的调节座34上通过转轴设置螺纹杆19,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14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螺纹杆19上,所述的调节座34的螺纹杆19上设置转盘20。
所述的横向保护壳24、竖向保护壳28上分别设置保护门3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底座上等间距设置支座,支座的顶部分别设置凹槽,凹槽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滚轮,底座上相邻的支座之间分别通过滚轮安装架连接,滚轮安装架上均匀设置滚轮,支座顶部设置调节座,调节座上通过转轴设置螺纹杆,调节座的螺纹杆上设置转盘,从动轮安装座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螺纹杆上,从动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从动轮,支座的侧面上部设置连接座,连接座上设置条形孔,侧面轮安装座通过螺杆安装于连接座的条形孔上,侧面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侧面轮,由滚轮、从动轮、侧面轮组成门条线移动导向轨道,引导门条线移动;
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螺纹杆安装座,螺纹杆安装座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滑槽,螺纹杆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安装螺纹杆,螺纹杆的顶端设置转盘,底座的前侧螺纹管安装座上设置滑动连接安装座,滑动连接座安装于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滑动连接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滑动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横向螺纹杆安装座,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滑槽,螺纹杆通过转轴横向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上,移动装置上设置电机支座,电机支座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电机支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电机支座上竖向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主动轮的外侧设置横向保护壳,横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横向保护壳上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可以通过调节螺纹杆安装座上的螺纹杆达到调节抛光皮带高低位置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调节横向螺纹杆安装座上的螺纹杆达到调节抛光皮带横向位置的目的,以便于适用于不同规格门条线的生产,在实际安装中,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在横向保护壳上设置通风口,然后通过软管连接风机,使风机从通风口抽风,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吸走,达到除尘的目的;
底座的后侧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设置电机安装座,电机安装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电机安装座上横向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主动轮的外侧设置竖向保护壳,竖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竖向保护壳内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竖向保护壳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于风机,通过调整螺纹杆带动电机安装座上下移动,达到调整抛光皮带高低的目的,以便于适用于不同规格门条线的生产,风机从通风口抽风,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吸走,到达除尘的目的;
在实际生产时,工人根据需要生产的门条线的规格,调整从动轮、侧面轮的高度,调整抛光皮带的位置,然后打开电机、风机,然后工人将门条线放置到由滚轮、从动轮、侧面轮组成的移动轨道上,然后推着门条线向前移动,经过抛光皮带进行抛光,然后继续放置门条线,推动门条线移动进行抛光,另一个工人在装置的另一端接住抛光后的门条线,完成整个抛光过程。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调整抛光皮带的位置,使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门条线生产,设置风机对粉尘进行处理,生产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安全稳定,可以快速批量生产的优点,有效的解决了开现有生产方法生产效率不高,不能快速批量生产,产生粉尘影响操作员健康的问题。
1.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支座、滚轮、从动轮、侧面轮、升降装置、移动装置、电机、主动轮、辅助轮、风机,所述的底座上设置风机,所述的底座上等间距设置支座,所述的支座的顶部分别设置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滚轮,所述的底座上相邻的支座之间分别通过滚轮安装架连接,所述的滚轮安装架上均匀设置滚轮,所述的支座的顶部设置从动轮安装座,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从动轮,所述的支座的侧面上部设置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侧面轮安装座,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上均匀设置侧面轮,所述的底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螺纹杆安装座、滑槽、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滑槽,所述的螺纹杆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安装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的顶端设置转盘;
所述的底座的前侧升降装置上设置移动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座、横向螺纹杆安装座、滑槽、螺纹杆,所述的滑动连接座安装于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所述的滑动连接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所述的滑动连接座上固定设置横向螺纹杆安装座,所述的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滑槽,所述的螺纹杆通过转轴横向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上,所述的移动装置上设置电机支座,所述的电机支座安装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滑槽上,所述的电机支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横向螺纹杆安装座的螺纹杆,所述的电机支座上竖向设置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的外侧设置横向保护壳,所述的横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所述的横向保护壳上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所述的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
所述的底座的后侧升降装置的滑槽上设置电机安装座,所述的电机安装座通过内螺纹连接于螺纹杆,所述的电机安装座上横向设置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设置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的外侧设置竖向保护壳,所述的竖向保护壳安装于电机上,所述的竖向保护壳内通过连接杆设置辅助轮,所述的主动轮通过抛光皮带连接于辅助轮,所述的竖向保护壳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通过软管连接于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条形孔,所述的侧面轮安装座通过螺杆安装于连接座的条形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顶部设置小型调节装置,所述的小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螺纹杆,所述的支座上设置调节座,所述的调节座上通过转轴设置螺纹杆,所述的从动轮安装座通过内螺纹安装于螺纹杆上,所述的调节座的螺纹杆上设置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门条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保护壳、竖向保护壳上分别设置保护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