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架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衣架。



    背景技术:

    衣架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种家具,较早就出现了专门用来悬挂衣物的架子。现代衣架往往仅具有一个悬挂部和撑开衣服肩部的支撑部,结构比较简单,所以现在衣架得到广泛使用,不管是晾衣服,还是将衣服储存在衣橱里往往都需要用衣架将衣服撑起,然后悬挂起来,如图1所示。普通的晾晒衣架并不具有任何附加功能,例如,用于挂起的衣物比较单一、占空空间大不便于携带等等,所以有必要开发出多功能衣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衣架,包含相互匹配用以晾晒衣物的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衣架组件,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衣架组件活动连接,使得两者绕该活动连接处的中心轴转动,形成折叠状衣架,便于存储和携带;每个衣架组件上部的挂钩部分可以配合形成闭合型挂钩,有效地防止衣物晾晒时被风吹落;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可形成三种不同状态,用于晾晒不同的衣物或鞋子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衣架,包含:

    第一衣架组件,包含第一衣架单体;所述第一衣架单体设置有用于撑起衣物的第一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一挂钩单体;

    与所述第一衣架组件活动连接的第二衣架组件,包含第二衣架单体;所述第二衣架单体设置有与第一撑杆单体配合用以撑起衣物的第二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二挂钩单体;

    所述第一衣架单体和第二衣架单体活动连接,第一衣架单体和/或第二衣架单体绕活动连接处的第一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相互靠近,以形成所述多功能衣架的折叠状态,或者使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与第一挂钩单体相互靠近并形成一闭合挂钩,以形成所述多功能衣架的基本支撑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靠近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的一侧进行活动连接。

    优选地,至少在基本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挂钩单体和第二挂钩单体;

    和/或,至少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通过转动而靠近直至使两者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撑杆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二撑杆上设置的至少一第四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撑杆单体和第二支撑单体。

    优选地,当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吸附接触时,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之间存在间隙,构成另一等效闭合挂钩;或者,当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相互吸附接触时,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之间不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状,和/或,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衣架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衣架组件为单层结构体或者多层结构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衣架组件为双层结构体,进一步包含第三衣架单体,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设置有第三撑杆单体和第三挂钩单体;所述第二衣架组件为双层结构体,进一步包含第四衣架单体,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设置有第四撑杆单体和第四挂钩单体;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撑杆单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衣架单体通过绕其与第一撑杆单体活动连接处的第二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衣架单体呈展开状态或展开悬挂状态;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四撑杆单体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衣架单体绕其与第二撑杆单体活动连接处的第三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第四衣架单体呈展开状态或展开悬挂状态;其中,第三衣架单体上不与第一撑杆单体连接的一侧和第四衣架单体上不与第二撑杆单体连接的一侧,在展开状态时相互连接,或者在展开悬挂状态时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二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三挂钩单体靠近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直至与所述第一挂钩单体重合;

    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三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四挂钩单体靠近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直至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重合;

    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上设置的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三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五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挂钩单体和第三挂钩单体;

    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上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四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六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二挂钩单体和第四挂钩单体。

    优选地,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二中心轴转动,使第三衣架单体与第一衣架单体至少部分重合,并通过重合部位配合设置的磁铁对两者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使第三衣架单体得以随第一衣架单体在基本支撑状态或折叠状态一起转动;

    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三中心轴转动,使第四衣架单体与第二衣架单体至少部分重合,并通过重合部位配合设置的磁铁对两者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使第三衣架单体得以随第一衣架单体在基本支撑状态或折叠状态一起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和所述第二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通过转动,使第一衣架单体和第三衣架单体整体靠近第二衣架单体和第四衣架单体,直至两个衣架组件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衣架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主要包含两个衣架组件,各衣架组件均含有上部开口状的挂钩部分以及下部的撑杆结构,两个挂钩部分相互配合形成闭合型挂钩,同时两个挂钩部分嵌设有磁铁,通过两者的吸附接触来实现两个挂钩部分之间的紧固作用,防止衣物晾晒时被风吹落;另外,由于述闭合挂钩结构的设计,多功能衣架可以单手操作且挂上衣物受重后闭合形结构反而收紧,防止衣架失效造成衣物脱落;

    (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的撑杆部分的上沿为波纹状,使得挂晒衣物时衣物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衣架组件之间活动连接,使得两个衣架组件绕着活动连接处的中心轴转动,形成折叠状衣架,该状态下的衣架占用空间小,便于存储和携带,此时还可以用来晾晒鞋子、袜子等其他小衣物;

    (4)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的两个衣架组件为双层结构,每个衣架组件上的一个衣架单体向下转动,转动的各衣架单体上的挂钩部分可以用来挂晒鞋子、腰围较大的裤子等其他衣物,同时,转动的各衣架单体上的挂钩部分上嵌设有磁铁,通过磁铁的吸附接触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功能单一的衣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后视图;

    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翻转180°后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第三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多功能衣架中相同的各衣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三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1)如图2和图2a为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的示意图。多功能衣架包含第一衣架组件1和第二衣架组件2,两者相匹配且活动连接。第一衣架组件1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一挂钩部分11以及下部的第一撑杆12。第一挂钩部分1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一撑杆12基本呈横向,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一撑杆1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衣架组件2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二挂钩部分21以及下部的第二撑杆22。第二挂钩部分2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二撑杆22基本呈横向,第二挂钩部分21和第二撑杆2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在多功能衣架的第一状态时,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用来撑开衣服肩部,从而将衣服撑起。

    第一撑杆12的第一侧(第一侧为靠近第一挂钩部分11的一侧,远离第一挂钩部分1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与第二撑杆22的第一侧(第一侧为靠近第二挂钩部分21的一侧,远离第二挂钩部分2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活动连接。优选地,该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其中,第一撑杆12的第一侧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撑杆22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通孔,将一铰链轴o1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第一衣架组件1和第二衣架组件2绕着该铰链轴o1转动。

    第一挂钩部分11的开口朝向和第二挂钩部分21的开口朝向相对且相互匹配,使得第一衣架组件1和第二衣架组件2绕着铰链轴o1转动过程中,两者逐渐靠近且能够配合形成闭合挂钩,该闭合挂钩中间的空隙用来将整个衣架悬挂起来,进而实现晾晒衣物。例如,第一挂钩部分11开口朝向左侧,以及第二挂钩部分21开口朝向右侧。

    第一挂钩部分11的顶部的凹陷处嵌有第一磁铁31,第二挂钩部分21的顶部的凹陷处嵌有第二磁铁32,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相互吸附接触,以使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二挂钩部分21匹配形成上述闭合挂钩,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固作用,防止衣物晾晒时被风吹落。另外,由于述闭合挂钩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的可以单手操作且挂上衣物受重后闭合形结构反而收紧,防止衣架失效造成衣物脱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部分11为半圆形结构,第二挂钩部分21为与第一挂钩部分11匹配的另一半圆形结构。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二挂钩部分21并不仅限于半圆形,还可以是其他的弧形结构或者非弧形结构,只需要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二挂钩部分21两者能够配合成封闭的挂钩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31和第二磁铁32吸附接触位置与铰链轴o1的连线l1的方向几乎呈竖直方向。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基本关于直线l1对称,以便于更好地晾晒衣物。

    如图2所示,第一挂钩部分11或第二挂钩部分21的半圆弧结构的下端还设置有一直线的延伸部分p并与第一撑杆12或第二撑杆22进行连接。

    第一撑杆12上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沿设置为波纹状,第二撑杆22上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沿设置为波纹状,使得挂晒衣物不易脱落。

    (2)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中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

    如图2和图2b结合所示,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撑杆12的第二侧的背面上的一凹陷处嵌入有一第三磁铁33,第二撑杆22的第二侧的正面上的一凹陷处嵌入有一第四磁铁34。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如图3-图6所示,具体如下:从第一状态开始,将第一衣架组件1和第二衣架组件2均向下绕着铰链轴o1逐渐转动,该转动过程中,第一挂钩部分11逐渐向左移动,第一撑杆12逐渐向下运动,第二挂钩部分21逐渐向移动,第二撑杆22逐渐向下运动,直至第一撑杆12的第三磁铁33与第二撑杆22的第四磁铁34相互吸附接触,实现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之间的紧固作用,此时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二挂钩部分21的开口方向都朝下,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基本呈竖向。

    本实施例中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的变换过程也可通过与上述转动反向的反方向转动来实现,具体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由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实现了衣架的可折叠功能,第二状态的衣架的占用空间小,便于存储和携带,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之间不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若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之间存在间隙s时,此时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可以认为配合形成一个等效闭合挂钩结构。将图6所示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翻转180°后得到图6a,此时利用该等效闭合挂钩结构可以将整个衣架悬挂起来,同时第一挂钩部分11和第二挂钩部分21可以用来挂住鞋子等其他衣物。

    若第一撑杆12和第二撑杆22之间不存在间隙时,则只要在第一撑杆12重叠的部分设置第三磁铁33以及在第二撑杆22对应的重叠位置设置第四磁铁34即可,不一定限制在第一撑杆12的第二侧和第二撑杆22的第二侧。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为实现上述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一中单层的结构体,还可以是以下实施例二的多层结构体。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状态,第一衣架组件1设置为双层结构,分别为第一衣架单体100和第二衣架单体200,且第二衣架组件2也设置为双层结构,分别为第三衣架单体3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

    其中,第一衣架单体100和第二衣架单体200为相同的结构,且第一衣架单体100和第二衣架单体200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衣架组件的形状一致,两者重叠后即形成实施一的第一衣架组件。另外,第三衣架单体3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也为相同的结构,第三衣架单体3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衣架组件的形状一致,两者重叠后即形成实施一的第二衣架组件。

    (1)如图7和图7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在第一状态时,第一衣架单体100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一挂钩单体101以及下部的第一撑杆单体102。第一挂钩单体10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一撑杆单体102基本呈横向,第一挂钩单体101和第一撑杆单体10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衣架单体200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二挂钩单体201以及下部的第二撑杆单体202。第二挂钩单体20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二撑杆单体202基本呈横向,第二挂钩单体201和第二撑杆单体20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

    同样,第三衣架单体300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三挂钩单体301以及下部的第三撑杆单体302。第三挂钩单体30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三撑杆单体302基本呈横向,第三挂钩单体301和第三撑杆单体30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第四衣架单体400包含上部开口状的第四挂钩单体401以及下部的第四撑杆单体402。第四挂钩单体401基本呈竖向以及第四撑杆单体402基本呈横向,第四挂钩单体401和第四撑杆单体402可以制成一体或者由两个零部件固定连接。

    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一侧(第一侧为靠近第一挂钩单体101的一侧,远离第一挂钩单体10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与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一侧(第一侧为靠近第三挂钩单体301的一侧,远离第三挂钩单体30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活动连接。优选地,该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其中,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将第一铰链轴q1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第一衣架单体和第三衣架单体绕着该第一铰链轴q1转动。

    第一挂钩单体101的开口朝向和第三挂钩单体301的开口朝向相对且匹配使得在第一衣架单体101和第三衣架单体301绕着第一铰链轴q1转动过程中,两者逐渐靠近且能够配合形成闭合挂钩,该闭合挂钩中间的空隙用于整个衣物的挂起作用。例如,第一挂钩单体101位于右侧且其开口朝向左,以及第一撑杆单体102位于左侧;第三挂钩单体301位于左侧且其开口朝向右,以及第三撑杆单体302位于右侧。

    第一挂钩单体101的顶部的凹陷处嵌有第一磁铁501,第三挂钩单体301的顶部的凹陷处嵌有第三磁铁503,当第一挂钩单体101和第三挂钩单体301匹配形成上述闭合挂钩结构时,第一磁铁501和第三磁铁503会相互吸附接触,实现第一挂钩单体101和第三挂钩单体301之间的紧固作用,防止衣物晾晒时被风吹落。

    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二侧和第二撑杆单体202的第二侧(第一侧为靠近第二挂钩单体201的一侧,远离第二挂钩单体20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活动连接。优选地,该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其中,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撑杆单体2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四通孔,将第二铰链轴q2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使得第二衣架单体200绕着该第二铰链轴q2转动。第一衣架单体100和第二衣架单体200连接完成后刚好可以重合,即第一撑杆单体102和第二撑杆单体202重合形成上述实施例一的第一撑杆以及第一挂钩单体101和第二挂钩单体201重合形成上述实施例一的第一挂钩部分。第二挂钩单体201的顶部的凹陷处(例如与第一挂钩单体顶部的第一磁铁位置处重合)嵌有第二磁铁502。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磁铁501和第二磁铁502会吸附接触,形成稳定的状态。

    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二侧和第四撑杆单体402的第二侧(第一侧为靠近第四挂钩单体401的一侧,远离第四挂钩单体401的一侧记为第二侧)活动连接。优选地,该活动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其中,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五通孔,第四撑杆单体40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六通孔,将第三铰链轴q3穿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使得第四衣架单体400绕着该第三铰链轴q3转动。第三衣架单体3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连接完成后刚好可以重合,即第三撑杆单体300和第四撑杆单体400重合形成上述实施例一的第二撑杆以及第三挂钩单体301和第四挂钩单体401重合形成上述实施例一的第二挂钩部分。第四挂钩单体401的顶部的凹陷处(例如与第三挂钩单体顶部的第三磁铁位置处重合)嵌有第四磁铁504,在第一状态时,第三磁铁503和第四磁铁504会吸附接触,形成稳定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部分(即包含第一挂钩单体101和第二挂钩单体201)为半圆形结构,第二挂钩部分(即包含第三挂钩单体301和第四挂钩单体401)为与第一挂钩部分匹配的另一半圆形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挂钩部分和第二挂钩部分并不仅限于半圆形,还可以是其他的弧形结构或者非弧形结构,只要第一挂钩部分和第二挂钩部分两者能够配合成封闭的挂钩结构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501和第三磁铁503吸附接触位置与铰链轴的连线l1的方向几乎呈竖直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基本关于直线l1对称,用于支撑晾晒的衣物。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挂钩部分或第二挂钩部分的半圆弧结构下端还设置有一直线的延伸部分并与第一撑杆或第二撑杆进行连接,有利于多功能衣架的强支撑和晾晒作用。

    第一撑杆(即包含第一撑杆单体和第二撑杆单体)中的一部分的上沿设置为波纹状,第二撑杆(即包含第三撑杆单体和第四撑杆单体)中的一部分的上沿设置为波纹状,使得挂晒衣物时防止衣物脱落。

    (2)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当在第一状态时,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二侧的背面上的一凹陷处嵌入有一第五磁铁(位于图9的背面,现以虚线示意,记作为505),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二侧的正面上的一凹陷处嵌入有一第六磁铁506。第二撑杆单体202和第四撑杆单体上是否设置该作用的磁铁不需要考虑。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的过程,具体如下:在第一状态时,将第一衣架组件1绕着第一铰链轴q1逐渐向下转动(逆时针方向)以及第二衣架组件2均绕着第一铰链轴q1逐渐向下转动(顺时针方向),该转动过程中,第一挂钩部分逐渐向左移动,第一撑杆逐渐向下运动,第二挂钩部分逐渐向移动,第二撑杆逐渐向下运动,直至第一撑杆单体102的第五磁铁505与第三撑杆单体302的第六磁铁506相互吸附接触,实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的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由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实现了衣架的可折叠功能,第二状态的衣架的占用空间小,便于存储和携带,第二状态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存在间隙或者之间不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当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存在间隙时,此时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可以认为配合形成一个挂钩结构,用于衣架的挂起作用,此时第一挂钩部分和第二挂钩部分还可以挂晒鞋子、腰围较大的裤子等其他衣物。

    本实施例中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的变换过程也可通过与上述转动反向的反方向转动来实现,具体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3)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多功能衣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的过程,具体如下:在第一状态时,将第二衣架单体200绕着第二铰链轴q2向下转动(顺时针方向)以及将第四衣架单体400绕着第三铰链轴q3向下转动(逆时针方向),直至第二挂钩单体201上的第二磁铁502和第四挂钩单体401上的第四磁铁504相互吸附接触,将第二衣架单体2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二衣架单体200和第四衣架单体400之间的紧固作用,形成图8所示的状态。

    使用时,多功能衣架的第二挂钩单体201和第四挂钩单体401可以挂袜子、鞋子等小衣物,还可以晾挂腰围较大的裤子等,能适应性地与晾晒衣物进行活动,可有效地防止衣物变形。

    实施例三:

    无论是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单层结构的多功能衣架,还是实施例二中的多层结构的多功能衣架,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衣架组件可以为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其中,将该基本结构的一面作为第一衣架组件,则该基本结构翻折180°到另一面,即成为第二衣架组件,将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配合即可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衣架。例如,图10和图10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一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二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第三状态的多功能衣架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衣架组件位于垂直纸面方向的外侧,第二衣架组件位于垂直纸面方向的内侧,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反,第一衣架组件位于垂直纸面方向的内侧,第二衣架组件位于垂直纸面方向的外侧,此时第一撑杆的第二侧的磁铁改为嵌设在第一撑杆正面上,同理,此时第二撑杆的第二侧的磁铁改为嵌设在第一撑杆背面上,实施例三中多功能衣架的具体结构和实现方法参考实施例二中,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另外,实施例三中的挂钩部分下端未设置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直线段的延伸部分,但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衣架的多功能。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衣架组件,包含第一衣架单体;所述第一衣架单体设置有用于撑起衣物的第一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一挂钩单体;

    与所述第一衣架组件活动连接的第二衣架组件,包含第二衣架单体;所述第二衣架单体设置有与第一撑杆单体配合用以撑起衣物的第二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二挂钩单体;

    所述第一衣架单体和第二衣架单体活动连接,第一衣架单体和/或第二衣架单体绕活动连接处的第一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相互靠近,以形成所述多功能衣架的折叠状态,或者使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与第一挂钩单体相互靠近并形成一闭合挂钩,以形成所述多功能衣架的基本支撑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靠近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靠近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的一侧进行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基本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挂钩单体和第二挂钩单体;

    和/或,至少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通过转动而靠近直至使两者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撑杆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二撑杆上设置的至少一第四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撑杆单体和第二支撑单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吸附接触时,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之间存在间隙,构成另一等效闭合挂钩;

    或者,当所述第三磁铁和所述第四磁铁相互吸附接触时,所述第一撑杆单体和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之间不存在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状,和/或,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状。

    6.如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衣架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衣架组件为单层结构体或者多层结构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衣架组件为双层结构体,进一步包含第三衣架单体,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设置有第三撑杆单体和第三挂钩单体;

    所述第二衣架组件为双层结构体,进一步包含第四衣架单体,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设置有第四撑杆单体和第四挂钩单体;

    所述第一撑杆单体上远离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撑杆单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衣架单体通过绕其与第一撑杆单体活动连接处的第二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衣架单体呈展开状态或展开悬挂状态;

    所述第二撑杆单体上远离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的一侧与所述第四撑杆单体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衣架单体绕其与第二撑杆单体活动连接处的第三中心轴转动,以使所述第四衣架单体呈展开状态或展开悬挂状态;

    其中,第三衣架单体上不与第一撑杆单体连接的一侧和第四衣架单体上不与第二撑杆单体连接的一侧,在展开状态时相互连接,或者在展开悬挂状态时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二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三挂钩单体靠近所述第一挂钩单体直至与所述第一挂钩单体重合;

    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三中心轴转动,使所述第四挂钩单体靠近所述第二挂钩单体直至与所述第二挂钩单体重合;

    所述第一挂钩单体上设置的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三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五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挂钩单体和第三挂钩单体;

    所述第二挂钩单体上设置的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四挂钩单体上设置的至少一第六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二挂钩单体和第四挂钩单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二中心轴转动,使第三衣架单体与第一衣架单体至少部分重合,并通过重合部位配合设置的磁铁对两者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使第三衣架单体得以随第一衣架单体在基本支撑状态或折叠状态一起转动;

    所述第四衣架单体还通过绕第三中心轴转动,使第四衣架单体与第二衣架单体至少部分重合,并通过重合部位配合设置的磁铁对两者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使第三衣架单体得以随第一衣架单体在基本支撑状态或折叠状态一起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和所述第二衣架组件的整体转动组通过转动,使第一衣架单体和第三衣架单体整体靠近第二衣架单体和第四衣架单体,直至两个衣架组件相互接触或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吸附接触,固定连接第一衣架组件和第二衣架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衣架,包含:第一衣架组件,包含第一衣架单体;第一衣架单体设有第一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一挂钩单体;第二衣架组件,包含第二衣架单体;第二衣架单体设有第二撑杆单体,以及开口状的第二挂钩单体;第一和第二衣架单体活动连接,第一和/或第二衣架单体绕活动连接处的中心轴转动,使第一和第二撑杆单体相互靠近,以形成折叠状态,或者使第二与第一挂钩单体相互靠近并形成一闭合挂钩,以形成基本支撑状态。本实用新型上部的闭合型挂钩以及另外的支撑结构,有效地防止衣物晾晒时被风吹落;多功能衣架可以形成三种状态,用于晾晒不同的衣物或鞋子等,且该多功能衣架还具有可折叠功能,便于存储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苑晨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5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