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车门需要做相关的刚度试验,有部分试验需要在车门开启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进行,在对车门进行加载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车门转动,需要对车门进行约束,保持测试角度;由于车门刚度试验不是国标性试验,并没有标准的或专用的约束工具,现有的约束装置都是临时做的工装卡具,在车门内外两侧分别防止具有阻挡或抵顶效果的装置。

    但是,对于临时拿取的工具,在进行多轮次试验的时候,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基座;

    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一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一侧;

    所述第二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二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一约束臂的一侧。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至少一个设有约束卡槽;

    所述约束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或所述第二凹陷空间内且与另一凹陷空间相对,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沿所述约束卡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约束卡槽配备有定位件。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中部分别设有所述约束卡槽。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约束卡槽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或所述第二约束臂所在圆半径的1.5倍。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均具有一折弯部,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置于所述折弯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折弯部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处。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或所述的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的2/3。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均设有缓冲件。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缓冲件为圆形。

    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对应的开设有通孔,用于穿设光杆螺栓与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基座底部设有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用于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文件中的限位装置,在基座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在所述基座上相对转动,二者相对转动的同时带动各自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对车门进行夹持或者抵顶限位,保证车门在某一测试角度停驻,顺利完成高度测试;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装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适用于各种类似的需要限位的测试或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第一约束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第一约束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限位装置1、基座2、第一约束臂3、第一凹陷空间31、第二约束臂4、第二凹陷空间41、约束卡槽5、定位件6、弯折部7、固定支架8、连接板81、通孔82、缓冲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1,其包括基座2、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3和第二约束臂4;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

    具体的,为了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位装置1,其包括所述基座2以及相对设置的所述的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所述基座2上相对设置且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基座2转动的同时二者之间也发生了相对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相对的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2上,二者中至少一个的第二端则随第一端的转动进行与另一方的第二端相对的靠近或远离,相互靠近时则是对待测试车门进行夹持或抵顶限位的过程,相互远离时则是待测车门无需夹持或抵顶限位,再者,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也能够适用不同厚度的待测车门;其中,所述基座2为能够提供安装点且具有底端固定作用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所述基座2设置为磁吸座,其中主要是在所述基座2内设置电磁铁即铁芯以及套设在所述铁芯外的线圈,那么当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铁芯则会具有磁性形成电磁铁,进而能够吸附在生产车间或测试车间的钢板地面或操作台上,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所述基座2上设置on/off开关,on则对所述线圈通电,off则切断供电,其中可以在所述基座2内设置电池也可以连接外部电源,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所述基座2通电则具有磁性,断电则失去磁性即可;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为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弯曲条状或弯曲杆状结构。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基座2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所述基座2上相对转动,二者相对转动的同时带动各自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对车门进行夹持或者抵顶限位,保证车门在某一测试角度停驻,顺利完成高度测试;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装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适用于各种类似的需要限位的测试或场景。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其中所述内外以实际安装中的内外为参考。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约束臂4反向突出的第一凹陷空间31,且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31朝向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一侧;所述第二约束臂4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3反向突出的第二凹陷空间41,且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空间41朝向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一侧。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靠近或远离时,各自的第二端之间能够形成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设置为两个相对的且各自包括一个相对于对方反向突出的凹陷空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靠近时能够形成一个外凸且相对封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待测车门的夹持或抵顶限位;此处的优选地是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设置为相同的弯曲状,所述弯曲状包含了弧状以及弯折状,无论是弧状还是弯折状都会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的所述凹陷空间,详细结构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详细叙述。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至少一个设有约束卡槽5;

    所述约束卡槽5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31或所述第二凹陷空间41内且与另一凹陷空间相对,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沿所述约束卡槽5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约束卡槽5配备有定位件6。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对不同厚度待测车门的夹持或者抵顶限位,并保持夹持或抵顶状态,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一所述约束卡槽5,所述约束卡槽5为条状或杆状通槽,当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中的单独一个设置所述约束卡槽5时,所述约束卡槽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上,另一端向另一约束臂延伸,此时所述定位件6则设置在另一约束臂上,穿过所述约束卡槽5且能够在所述约束卡槽5上滑动并进行锁紧定位,此种设置方式下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是错位靠近的;当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上均设置所述约束卡槽5时,所述约束卡槽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上,另一端与另一约束卡槽5平行且交错的接触,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靠近时,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也是相互交错着靠近的,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远离时,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则是相互交错着远离的,此时所述定位件6同时穿过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且能够进行滑动并进行紧固限位,此种设置方式下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是正相对的;所述定位件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为螺栓,当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运动到位后,将所述螺栓锁紧,保证所述约束卡槽5不会发生错位,当需要调整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之间的距离时,松开所述定位件6调整并再次锁紧所述定位件6即可。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同时设置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时,将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厚度方向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一约束臂3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厚度相等。

    具体的,为了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之间的无间隙接触,避免发生过盈干涉,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的厚度之和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厚度相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厚度相等;具体的,参考附图3,所述约束卡槽5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就是图中靠外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个所述约束卡槽5则设置在所述第二约束臂4上与所述第一约束臂3上的约束卡槽5相对的另一侧,参考附图3则是靠内的一侧,使得两个约束卡槽5在相对靠近或远离时能够进行无间隙的接触式相对运动,不会因为厚度过大而发生相互抵顶或挤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是将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的厚度分别设置为所述第一约束臂3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厚度的一半,这样,两个所述约束卡槽5刚度相同,受力相同,有利于延长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中部分别设有所述约束卡槽5;且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3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所在圆半径的1.5倍。

    具体的,为了使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转动时,可调整角度范围较大,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设置为圆弧状,弧状开口相对,弧状弯折相背;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卡槽5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中部,且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所在圆的半径的1.5倍,保证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靠近时,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不会因为长度发生干涉而影响二者的可调整角度,同时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又能够满足路径长度。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基座2上设有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支架8的两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81,两个所述连接板81上对应的开设有通孔82,用于穿设光杆螺栓与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所述基座2上的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基座2上设置所述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之间8的两端分别设置两相对的连接板81,且两所述连接板81上对应的卡设有所述通孔82,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设置在两所述连接板81之间,且利用光杆螺栓同时穿过所述通孔82和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实现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在所述连接板81之间的相对转动。

    实施例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均具有一折弯部7,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置于所述折弯部7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折弯部7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折弯部7均设有所述约束卡槽5;且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或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的2/3。

    具体的,为了实现限位装置1的多样性,且保证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转动时,可调整角度范围较大;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设置为包含一弯折部7的结构,例如,附图5中的l型结构或者说是v型结构,弯折部7的两端长度相等,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8上,一端悬置,开口相对,弯折部7相背,所述约束卡槽5则设置在所述弯折部7处;同时为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保证了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相对靠近时,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不会因为长度发生干涉而影响二者的可调整角度,同时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又能够满足路径长度。

    实施例3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均设有缓冲件9;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9为圆形。

    具体的,为了防止待测车门被刮坏或顶漏,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缓冲件9,所述缓冲件9为外表光滑无尖锐部的圆形或者曲面,用于与待测车门接触,增大接触面积,防止划伤车门;参考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所述缓冲件9设置为滚轮的形式,滚轮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约束臂3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或者说所述滚轮的长度方向与待测车门的方向相平行,进而使得滚轮的外表面与所述待测车门接触,但是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第二约束臂4是固定不动的,可以是如图3中9所示的一小柱体两端连接两相对且平行的圆片或圆板结构,也可以是单独的圆柱结构,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只要手机具有顺滑曲面的结构,不会划伤待测车门的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座;

    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一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一侧;

    所述第二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二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一约束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至少一个设有约束卡槽;

    所述约束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或所述第二凹陷空间内且与另一凹陷空间相对,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沿所述约束卡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约束卡槽配备有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中部分别设有所述约束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卡槽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或所述第二约束臂所在圆半径的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均具有一折弯部,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置于所述折弯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折弯部均设有所述约束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卡槽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或所述的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的2/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均设有缓冲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对应的开设有通孔,用于穿设光杆螺栓与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基座底部设有电磁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位装置,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基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位装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适用于各种类似的需要限位的测试或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明;高岳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5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