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



    背景技术:

    电池是新能源的核心,而不同种类的电池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出色的循环寿命、功率密度和安全性等,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车载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在单体开放阶段就进行振动试验验证,可以有效的改善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源头处避免自燃、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一般是将测试对象安装在振动台上,在振动方向上直接进行测试,振动测试后观察,由于测试对象的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存在差异,就需要设计专门的振动工装以固定。

    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通过上下夹具的配合,加强电池在振动试验中的稳定性,弧形的固定夹和滑块适用于多种形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包括振动台、底座、下夹具和上夹具,所述振动台通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下夹具底座左侧与右侧设置第一手摇把手两组,下夹具底座固定连接下夹具,下夹具上端面开设滑槽,滑槽上设置两个相同的滑块,下夹的中心设有电池电性接口,所述下夹具底座左端与右端设置升降杆两组,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升降杆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夹具,上夹具的左端与右端设置第二手摇把手两组,上夹具上表面设置第三手摇把手,所述上夹具下端中心开设槽口,槽口中心贯穿螺纹插销,螺纹插销通过螺丝连接压板,压板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两组。

    优选的,所述下夹具底座电性连接下夹具。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外表面套装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手摇把手通过螺纹插销转动连接压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摇把手转动连接滑块,根据电池的尺寸转动第一手摇把手在滑槽上调节滑块间距;所述第二手摇把手转动调节上夹具的高度;所述第三手摇把手转动调节压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夹口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升降杆外表面套装弹簧,在升降杆升降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防止压板在下降过程中挤压到软包锂离子电池。

    2、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通过滑块在滑槽上滑动调节滑块间的距离固定电池,当电池为圆柱形时,通过摇动第三手摇把手降下压板,亚板上的固定夹,从电池的上方固定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具机构示意图。

    图中:1、振动台;2、底座;21、螺栓孔;3、下夹具底座;31、第一手摇把手;4、下夹具;41、滑槽;42、滑块;43、电池电性接口;5、升降杆;6、上夹具;61、第二手摇把手;62、第三手摇把手;63、槽口;64、螺纹插销;65、压板;66、固定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包括振动台1、底座2、下夹具4和上夹具6,振动台1通过螺栓孔21固定连接底座2,底座2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下夹具底座3左侧与右侧设置第一手摇把手31两组,下夹具底座3固定连接下夹具4,下夹具底座3左端与右端设置升降杆5两组,升降杆5外表面套装弹簧,在升降杆5升降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防止压板65在下降过程中挤压到软包锂离子电池,升降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升降杆5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夹具6,上夹具6的左端与右端设置第二手摇把手61两组,上夹具6上表面设置第三手摇把手62,上夹具6下端中心开设槽口63,槽口63中心贯穿螺纹插销64,螺纹插销64通过螺丝连接压板65,压板65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66两组。

    请参阅图2,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上夹具6下端中心开设槽口63,槽口63中心贯穿螺纹插销64,螺纹插销64通过螺丝连接压板65,压板65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66两组,当电池为圆柱形时,通过摇动第三手摇把手62降下压板65,压板65上的固定夹66,从电池的上方固定电池。

    请参阅图3,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下夹具底座3固定连接下夹具4,下夹具4上端面开设滑槽41,滑槽41上设置滑块42两个,通过滑块42在滑槽41上滑动调节滑块42间的距离固定电池。

    综上:本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包括振动台1、底座2、下夹具4和上夹具6,振动台1通过螺栓孔21固定连接底座2,底座2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下夹具底座3左侧与右侧设置第一手摇把手31两组,下夹具底座3固定连接下夹具4,下夹具4上端面开设滑槽41,滑槽41上设置两个相同的滑块42,通过滑块42在滑槽41上滑动调节滑块42间的距离固定电池,下夹具底座3左端与右端设置升降杆5两组,升降杆5外表面套装弹簧,在升降杆5升降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防止压板65在下降过程中挤压到软包锂离子电池,升降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升降杆5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夹具6,上夹具6的左端与右端设置第二手摇把手61两组,上夹具6上表面设置第三手摇把手62,上夹具6下端中心开设槽口63,槽口63中心贯穿螺纹插销64,螺纹插销64通过螺丝连接压板65,压板65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66两组,当电池为圆柱形时,通过摇动第三手摇把手62降下压板65,压板65上的固定夹66,从电池的上方固定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包括振动台(1)、底座(2)、下夹具(4)和上夹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台(1)通过螺栓孔(21)固定连接底座(2),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下夹具底座(3)左侧与右侧设置第一手摇把手(31)两组,下夹具底座(3)固定连接下夹具(4),下夹具(4)上端面开设滑槽(41),滑槽(41)上设置两个,两个相同的滑块(42),下夹具(4)的中心设有电池电性接口(43),所述下夹具底座(3)左端与右端设置升降杆(5)两组,升降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3),升降杆(5)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上夹具(6),上夹具(6)的左端与右端设置第二手摇把手(61)两组,上夹具(6)上表面设置第三手摇把手(62),所述上夹具(6)下端中心开设槽口(63),槽口(63)中心贯穿螺纹插销(64),螺纹插销(64)通过螺丝连接压板(65),压板(65)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66)两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具底座(3)的上端卡槽式连接下夹具(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5)外表面套装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手摇把手(62)通过螺纹插销(64)转动连接压板(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摇把手(31)转动连接滑块(42),根据电池的尺寸转动第一手摇把手(31)在滑槽(41)上调节滑块(42)间距;所述第二手摇把手(61)转动调节上夹具(6)的高度;所述第三手摇把手(62)转动调节压板(65)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66)夹口呈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单体振动试验夹具,包括振动台、底座、下夹具和上夹具,振动台通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底座,底座固定连接下夹具底座,下夹具底座固定连接下夹具,下夹具上端面开设滑槽,滑槽上设置滑块两个,通过滑块在滑槽上滑动调节滑块间的距离固定电池,下夹具底座左端与右端设置升降杆两组,升降杆外表面套装弹簧,在升降杆升降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防止压板在下降过程中挤压到软包锂离子电池,上夹具下端中心开设槽口,槽口中心贯穿螺纹插销,螺纹插销通过螺丝连接压板,压板下端面的左端与右端设置固定夹两组,当电池为圆柱形时,通过摇动第三手摇把手降下压板,亚板上的固定夹,从电池的上方固定电池。

    技术研发人员:陈迪;董亚锋;张红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金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5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