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花辊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哑光细磨喷砂机。
背景技术:
压花辊通过将一初始辊进行粗打磨及细打磨后形成中间辊,在中间辊的外表面上雕刻形成纹路槽。在细打磨时用直径非常小的砂粒对初始辊进行抛光,在此过程中由于砂粒及打磨掉落的碎屑非常小,会到处飞舞,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损伤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安全性,细打磨都是在封闭空间内进行。这都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初始辊的重量及体积均较大,即使打开封闭空间的顶面或一个侧面,在该空间内安装或拆卸初始辊的操作仍然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始辊可从壳体中移动出来、便于安装或拆卸、避免环境污染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包括壳体、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活动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及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在壳体内且在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喷砂组件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底座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第一部分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第二部分,底座朝向开口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转动链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连接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活动支撑组件包括与转动链条连接的支撑框架、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及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喷砂组件包括喷砂枪及与喷砂枪连接的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第一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门打开或关闭开口的第二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门在开口处与壳体上下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位于开口处且与开口平行,转动链条与第一横梁垂直设置,且转动链条相对底座的高度与第一横梁相对底座的高度相同,活动门封闭开口时与第一横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横梁与第一横梁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连接两个转动链条处的转轴的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之间,及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之间的同步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转动支撑辊转动设置于一第一支撑轴承中,第一支撑轴承与第三横梁固定连接连接;第一转动支撑辊转动设置于一第二支撑轴承中,第二支撑轴承及与第一转动支撑辊连接的第四驱动单元均固定设置于一滑座上,滑座的底部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座与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滑动锁定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包括壳体、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活动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及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在壳体内且在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喷砂组件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底座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第一部分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第二部分,底座朝向开口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转动链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连接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活动支撑组件包括与转动链条连接的支撑框架、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及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如此使得初始辊可从壳体中移动出来、便于安装或拆卸,且避免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活动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包括壳体10、部分地位于壳体10内的底座20、活动设置于底座20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30及滑动设置于壳体10内的喷砂组件40。
壳体1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12,在壳体10内且在壳体1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3。
喷砂组件40包括喷砂枪及与喷砂枪连接的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一导轨13滑动连接。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在第一导轨13上滑动的第一驱动单元50。第一驱动单元50驱动喷砂组件40移动到第一导轨13上不同的位置以对初始辊的不同位置进行抛光。
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门12打开或关闭开口11的第二驱动单元60。
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门12在开口11处与壳体10上下滑动连接,当活动门12移动到开口11的上方时,开口11处于打开状态。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底座20包括位于壳体10外部的第一部分21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23,第一横梁23位于开口11处且与开口11平行,底座20于第一横梁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24,转动链条24与第一横梁23垂直设置,且转动链条24相对底座20的高度与第一横梁23相对底座20的高度相同。
转动链条2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20连接连接。
底座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25。转轴转动时将带动转动链条24在转轴上转动。
底座20上还设置有连接两个转动链条24处的转轴的传动机构,如此保证了两个转动链条24转动时的同步。
底座20上还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横梁23垂直的第二横梁231,第一横梁23及第二横梁231将底座20分隔为若干区间,底座20在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26,收集单元26的底部设置有滤板27,滤板27上开设有若干滤孔。滤板27用于滤掉初始辊在打磨过程中掉落的较小的碎屑及喷砂枪喷出的砂粒,从而使得较大的碎屑位于滤板27上。
在底座20内且于滤板27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28,倾斜板28的远离底座20的顶面的一端的下方,即倾斜板28的最低处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盒29,收集盒29用于收集较小的碎屑及喷砂枪喷出的砂粒。
请参考图3,活动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框架31、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31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32、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及/或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34、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之间及/或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之间的同步单元35。
第三横梁32与第一横梁23平行。
支撑框架31朝向第三横梁3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底部分别与转动链条24固定连接,转动链条24转动时将带动支撑框架31在底座20上移动,如从第一部分21移动至第二部分22,或从第二部分22移动至第一部分21。
一初始辊的第一端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的上方,第二端位于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的上方。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及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的转动方向一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横梁3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322,第二转动支撑辊332转动设置于一第一支撑轴承中,第一支撑轴承与第三横梁32固定连接连接;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转动设置于一第二支撑轴承中,第二支撑轴承固定设置于一滑座36上,与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连接的第四驱动单元34也设置于滑座36上。滑座36的底部与第二导轨322滑动连接。通过调节滑座36在第二导轨322上的位置,可使得第一转动支撑辊331与第二转动支撑辊33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初始辊。
在滑座36与第二导轨322之间设置有滑动锁定件,滑座36滑动到第二导轨322上预定的位置后,可通过滑动锁定件使得滑座36相对第二导轨322固定。滑动锁定件可以为锁紧螺母、锁紧卡扣等现有的锁紧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当活动支撑组件30移动到第一部分21时,活动支撑组件30完全位于壳体10的外部,此时方便在活动支撑组件30上安装或拆卸初始辊,不会受到壳体10的空间限制。
当初始辊安装于活动支撑组件30上后,第三驱动单元25驱动活动支撑组件30及初始辊移动到第二部分22,使得活动支撑组件30及初始辊完全位于壳体10中,之后第二驱动单元60驱动活动门12向下移动并与第一横梁23抵接,从而封闭开口11,之后喷砂组件40在壳体10内对初始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会散发至壳体10的外部,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包括壳体10、部分地位于壳体10内的底座20、活动设置于底座20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30及滑动设置于壳体10内的喷砂组件40,壳体1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12,在壳体10内且在壳体1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3,喷砂组件40与第一导轨13滑动连接;底座20包括位于壳体10外部的第一部分21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第二部分22,底座20朝向开口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24,转动链条2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20连接连接,底座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25;活动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框架31、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31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32、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及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34。如此使得初始辊可从壳体中移动出来、便于安装或拆卸,且避免环境污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1.一种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活动设置于底座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及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在壳体内且在壳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喷砂组件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底座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第一部分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第二部分,底座朝向开口两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转动链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连接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活动支撑组件包括与转动链条连接的支撑框架、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设置于第三横梁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及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砂组件包括喷砂枪及与喷砂枪连接的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第一驱动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门打开或关闭开口的第二驱动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在开口处与壳体上下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位于开口处且与开口平行,转动链条与第一横梁垂直设置,且转动链条相对底座的高度与第一横梁相对底座的高度相同,活动门封闭开口时与第一横梁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与第一横梁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连接两个转动链条处的转轴的传动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之间,及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之间的同步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转动支撑辊转动设置于一第一支撑轴承中,第一支撑轴承与第三横梁固定连接连接;第一转动支撑辊转动设置于一第二支撑轴承中,第二支撑轴承及与第一转动支撑辊连接的第四驱动单元均固定设置于一滑座上,滑座的底部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哑光细磨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与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滑动锁定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