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42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花辊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



    背景技术:

    压花辊通过将一初始辊进行粗打磨及细打磨后形成中间辊,在中间辊的外表面上雕刻形成纹路槽。在细打磨时对砂粒的消耗非常大,需要不停地供应砂粒,使得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回收砂粒并实现循环供砂、降低成本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活动支撑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设置于壳体外且通过一供料管与喷砂组件连接的供料箱、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收集管、顶部与第一收集管连接的落料筒、与落料筒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收集管、设置于第一收集管或第二收集管中的鼓风机及与第二收集管连接的第一收集筒;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在底座内且于收集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的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口,第一收集管远离落料筒的一端与收集口连接,落料筒的底部与供料箱的顶部连通,供料箱的外侧设置有供料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滤板。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将供料箱分隔为上部、中部及下部,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均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供料箱的上部于第一筛网的下端处连接有第三收集管,第三收集管与一第二收集筒连接;供料进口设置于第二筛网的上端处,供料箱的中部于第二筛网的下端处开设有进料出口,供料管的第一端与进料出口连接,第二端与喷砂组件连接;供料箱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开口,废料开口下方设置有第三收集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第二筛网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筛孔,第一筛孔的孔径大于喷砂组件喷出的砂粒的直径,第二筛孔的孔径小于砂粒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包括设置于第一收集管中的第一鼓风机及设置于第二收集管中的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的功率大于第二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集筒中设有布袋,第一收集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落料筒的底部设置有收缩部,收缩部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风口,收缩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滤布。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进口处转动地设置有开口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活动支撑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设置于壳体外且通过一供料管与喷砂组件连接的供料箱、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收集管、顶部与第一收集管连接的落料筒、与落料筒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收集管、设置于第一收集管或第二收集管中的鼓风机及与第二收集管连接的第一收集筒;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在底座内且于收集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的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口,第一收集管远离落料筒的一端与收集口连接,落料筒的底部与供料箱的顶部连通,供料箱的外侧设置有供料进口。如此能够自动回收砂粒并实现循环供砂,无需频繁供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活动支撑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包括壳体10、部分地位于壳体10内的底座20、活动设置于底座20的顶面上的活动支撑组件30、滑动设置于壳体10内的喷砂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外且通过供料管112与喷砂组件40连接的供料箱110、与底座20连接的第一收集管121、设置于第一收集管121中的第一鼓风机、顶部与第一收集管121连接的落料筒130、与落料筒130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收集管122、设置于第二收集管122中的第二鼓风机、与第二收集管122连接的第一收集筒140、与供料箱110的上部连接的第三收集管123、与第三收集管123连接的第二收集筒150及位于供料箱110下方的第三收集筒160。

    壳体1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活动地设置有活动门12,在壳体10内且在壳体10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3。

    喷砂组件40包括喷砂枪及与喷砂枪连接的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一导轨13滑动连接。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块在第一导轨13上滑动的第一驱动单元50。第一驱动单元50驱动喷砂组件40移动到第一导轨13上不同的位置以对初始辊的不同位置进行抛光。

    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门12打开或关闭开口11的第二驱动单元60。

    本实施方式中,活动门12在开口11处与壳体10上下滑动连接,当活动门12移动到开口11的上方时,开口11处于打开状态。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底座20包括位于壳体10外部的第一部分21及位于壳体10内部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设置有第一横梁23,第一横梁23位于开口11处且与开口11平行,底座20于第一横梁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链条24,转动链条24与第一横梁23垂直设置,且转动链条24相对底座20的高度与第一横梁23相对底座20的高度相同。

    转动链条2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底座20连接连接。

    底座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至少一个转轴转动的第三驱动单元25。转轴转动时将带动转动链条24在转轴上转动。

    底座20上还设置有连接两个转动链条24处的转轴的传动机构,如此保证了两个转动链条24转动时的同步。

    底座20上还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横梁23垂直的第二横梁231,第一横梁23及第二横梁231将底座20分隔为若干区间,底座20在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26,收集单元26的底部设置有滤板27,滤板27上开设有若干滤孔。滤板27用于滤掉粉尘、初始辊在打磨过程中掉落的较小的碎屑及喷砂枪喷出的砂粒,从而使得较大的碎屑位于滤板27上。

    在底座20内且于滤板27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28,倾斜板28的远离底座20的顶面的一端的下方,即倾斜板28的最低处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29。

    请参考图3,活动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框架31、平行设置于支撑框架31中的至少两个第三横梁32、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一端的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设置于第三横梁32第二端的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及/或至少一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转动的第四驱动单元34、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之间及/或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之间的同步单元35。

    第三横梁32与第一横梁23平行。

    支撑框架31朝向第三横梁3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底部分别与转动链条24固定连接,转动链条24转动时将带动支撑框架31在底座20上移动,如从第一部分21移动至第二部分22,或从第二部分22移动至第一部分21。

    一初始辊的第一端位于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的上方,第二端位于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的上方。两个第一转动支撑辊331及两个第二转动支撑辊332的转动方向一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横梁3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322,第二转动支撑辊332转动设置于一第一支撑轴承中,第一支撑轴承与第三横梁32固定连接连接;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转动设置于一第二支撑轴承中,第二支撑轴承固定设置于一滑座36上,与第一转动支撑辊331连接的第四驱动单元34也设置于滑座36上。滑座36的底部与第二导轨322滑动连接。通过调节滑座36在第二导轨322上的位置,可使得第一转动支撑辊331与第二转动支撑辊33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初始辊。

    在滑座36与第二导轨322之间设置有滑动锁定件,滑座36滑动到第二导轨322上预定的位置后,可通过滑动锁定件使得滑座36相对第二导轨322固定。滑动锁定件可以为锁紧螺母、锁紧卡扣等现有的锁紧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当活动支撑组件30移动到第一部分21时,活动支撑组件30完全位于壳体10的外部,此时方便在活动支撑组件30上安装或拆卸初始辊,不会受到壳体10的空间限制。

    当初始辊安装于活动支撑组件30上后,第三驱动单元25驱动活动支撑组件30及初始辊移动到第二部分22,使得活动支撑组件30及初始辊完全位于壳体10中,之后第二驱动单元60驱动活动门12向下移动并与第一横梁23抵接,从而封闭开口11,之后喷砂组件40在壳体10内对初始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会散发至壳体10的外部,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落料筒130的底部与供料箱110的顶部连通。

    第一收集管121远离落料筒130的一端与收集口29连接。

    供料箱110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网113及第二筛网114,第一筛网113及第二筛网114将供料箱110分隔为上部、中部及下部。供料箱110的外侧设置有与供料箱110的中部连通的供料进口111,供料进口111处转动地设置有开口盖;供料箱110与供料进口111相对的侧面开设有进料出口,供料管112的第一端与进料出口连接,供料管112的第二端与喷砂枪连接。供料箱110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开口,第三收集筒160的上方开设有废料接收口,第三收集筒160位于废料开口的下方。

    第一筛网113及第二筛网114均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第一筛网113的下端靠近第三收集管123设置,供料进口111设置于第二筛网114的上端处,进料出口设置于第二筛网114的下端处。

    第一筛网113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第二筛网114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筛孔,第一筛孔的孔径大于砂粒的直径,第二筛孔的孔径小于砂粒的直径。

    第三收集管123与供料箱110的上部连通。

    第一鼓风机的功率大于第二鼓风机,如此使得第一收集管121中的风力大于第二收集管122中的风力。第一收集管121中的较大的风力能够将粉尘、砂粒及碎屑一同吸入;第二收集管122中的风力较小,以防止克服砂粒及碎屑的重力而将砂粒及碎屑吸入第二收集管122中。

    第一鼓风机及第二鼓风机工作时将粉尘、砂粒及碎屑吸入第一收集管121中,当粉尘、砂粒及碎屑进入到落料筒130时,砂粒及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将落入落料筒130的底部并进入供料箱110中,粉尘在第二鼓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二收集管122进入第一收集筒140中。第一收集筒140中设有布袋,粉尘最终被收集在布袋中,第一收集筒140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

    落料筒130的底部设置有收缩部131,收缩部13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风口,收缩部131的内壁上设置有滤布。第二出风口用于排放多余的气流。

    在供料箱110中,外径小于第一筛网113的第一筛孔的碎屑及砂粒将通过第一筛网113并进入供料箱110的中部,外径大于第一筛网113的第一筛孔的碎屑将通过第三收集管123进入第二收集筒150中;外径小于第二筛网114的碎屑将通过第二筛网114并掉落到第三收集筒160中,砂粒将通过供料管112再次供应给喷砂枪。如此实现砂粒的回收利用、对喷砂机进行循环供砂,降低了加工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包括壳体10、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10内的底座20、设置于底座20上的活动支撑组件30、设置于壳体10内的喷砂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外且通过一供料管112与喷砂组件40连接的供料箱110、与底座20连接的第一收集管121、设置于第一收集管121中的第一鼓风机、顶部与第一收集管121连接的落料筒130、与落料筒130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收集管122、设置于第二收集管122中的第二鼓风机及与第二收集管122连接的第一收集筒140;底座20上设置有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26,在底座20内且于收集单元26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28,倾斜板28的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口29,第一收集管121远离落料筒130的一端与收集口29连接,落料筒130的底部与供料箱110的顶部连通,供料箱110的外侧设置有供料进口111。如此能够自动回收砂粒并实现循环供砂,无需频繁供料,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内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活动支撑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的喷砂组件、设置于壳体外且通过一供料管与喷砂组件连接的供料箱、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收集管、顶部与第一收集管连接的落料筒、与落料筒的顶部连接的第二收集管、设置于第一收集管或第二收集管中的鼓风机及与第二收集管连接的第一收集筒;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在底座内且于收集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的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口,第一收集管远离落料筒的一端与收集口连接,落料筒的底部与供料箱的顶部连通,供料箱的外侧设置有供料进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滤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将供料箱分隔为上部、中部及下部,第一筛网及第二筛网均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供料箱的上部于第一筛网的下端处连接有第三收集管,第三收集管与一第二收集筒连接;供料进口设置于第二筛网的上端处,供料箱的中部于第二筛网的下端处开设有进料出口,供料管的第一端与进料出口连接,第二端与喷砂组件连接;供料箱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开口,废料开口下方设置有第三收集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第二筛网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筛孔,第一筛孔的孔径大于喷砂组件喷出的砂粒的直径,第二筛孔的孔径小于砂粒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包括设置于第一收集管中的第一鼓风机及设置于第二收集管中的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的功率大于第二鼓风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筒中设有布袋,第一收集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筒的底部设置有收缩部,收缩部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出风口,收缩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滤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进口处转动地设置有开口盖。

    技术总结
    一种自动循环供砂的喷砂机,包括壳体、底座、活动支撑组件、喷砂组件、供料箱、第一收集管、落料筒、第二收集管、鼓风机及第一收集筒;底座上设置有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斗状的收集单元,在底座内且于收集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的最低处设置有收集口,第一收集管远离落料筒的一端与收集口连接,落料筒的底部与供料箱的顶部连通,供料箱的外侧设置有供料进口。如此能够自动回收砂粒并实现循环供砂,无需频繁供料,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程辉;路梦鑫;张伟荣;张帅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恒邦激光制辊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4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