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礼佛用具,具体为一种承放佛像和供品的供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供奉佛像的供台都是一个长方体的结构,佛像及供品放于该长方体的顶面上,这样供佛在佛像和供品之间没有层次感,并且无法实现收纳佛像和供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供佛的层次感和方便收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一个外框架和一个抽拉盒组成;所述的外框架由一块外顶板、一块外底板和两块外侧板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和背面敞开的框体,所述的两块外侧板呈“l”型结构;所述的抽拉盒由一块内顶板、一块内底板、一块内背板和两块内侧板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敞开的框体,所述的两块内侧板呈直角梯形结构,其上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顶板宽度一致,而其下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底板宽度一致;所述的抽拉盒放置于所述的外框架的空腔内并且可在该空腔内往复抽拉运动,当该抽拉盒完全置于外框架内时所述的内侧板的梯形轮廓刚好被所述的外侧板的“l”型轮廓包容而不突出于所述的外框架之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抽拉盒结构,所述的抽拉盒的内顶板在抽出时可作为供品的承放平台,而外顶板则作为佛像的供奉平台,使得整个供台有呈现出层次感,并且当需要收纳供品盒佛像时,可将供品和佛像放置于所述的抽拉盒内并推入外框体即可,方便简洁,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顶板、2外侧板、3外底板、4内侧板、5外框体、6抽拉盒、7内底板、8内侧板、9内背板、10内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个外框架5和一个抽拉盒6组成;所述的外框架5由一块外顶板1、一块外底板3和两块外侧板2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和背面敞开的框体,所述的两块外侧板2呈“l”型结构;所述的抽拉盒6由一块内顶板10、一块内底板7、一块内背板9和两块内侧板8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敞开的框体,所述的两块内侧板8呈直角梯形结构,其上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顶板10宽度一致,而其下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底板7宽度一致;所述的抽拉盒6放置于所述的外框架5的空腔内并且可在该空腔内往复抽拉运动,当该抽拉盒6完全置于外框架5内时所述的内侧板8的梯形轮廓刚好被所述的外侧板2的“l”型轮廓包容而不突出于所述的外框架5之外。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所做出的技术内容实质相同或等同的任何的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1.一种供台,由一个外框架(5)和一个抽拉盒(6)组成;所述的外框架(5)由一块外顶板(1)、一块外底板(3)和两块外侧板(2)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和背面敞开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外侧板(2)呈“l”型结构;所述的抽拉盒(6)由一块内顶板(10)、一块内底板(7)、一块内背板(9)和两块内侧板(8)组成而形成一个正面敞开的框体,所述的两块内侧板(8)呈直角梯形结构,其上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顶板(10)宽度一致,而其下边的长度刚好与所述的内底板(7)宽度一致;所述的抽拉盒(6)放置于所述的外框架(5)的空腔内并且可在该空腔内往复抽拉运动,当该抽拉盒(6)完全置于外框架(5)内时所述的内侧板(8)的梯形轮廓刚好被所述的外侧板(2)的“l”型轮廓包容而不突出于所述的外框架(5)之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