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抛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除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抛丸器。



    背景技术:

    抛丸器是一种用于铸造、冶金、机械加工等行业对零部件进行处理的常用设备;现有的抛丸器叶片一般为直片状,这样丸料在离心作用下时,使得叶片对丸料的作用时间短,叶片利用率低,同时导致丸料在离开抛丸器时获得的初速度小;同时丸料在叶轮离心作用下抛出时较为分散。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抛丸器通过设置弧形叶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包括有叶轮前挡板、叶轮后挡板和叶片,若干所述叶片圆周设置在叶轮前挡板和叶轮后挡板之间;所述叶片呈两侧向中间凹陷的曲面弧状设置,且所述叶片由叶轮中心向其外侧倾斜设置;在所述叶片顶端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向叶片弯曲侧倾斜设置;通过弧状设置的叶片及在叶片顶端设置导料板,这样在丸料离心抛射过程中,丸料与叶片接触时间长,叶片对丸料会产生推力作用面积更大,最终使得丸料的抛出速度更快;同时导料板对丸料离开叶片的初始方向进行导向,使得丸料被更集中抛出。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分丸轮和定向套,所述定向套和分丸轮分别设置在叶轮内,并与叶轮同轴设置;所述定向套套设在分丸轮外,且所述定向套的固定设置在抛丸器壳体上;所述分丸轮与叶轮后挡板同轴设置,且叶轮后挡板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分丸轮上,所述分丸轮与电机轴输出端固定设置,并通过电机轴带动分丸轮与叶轮转动设置。

    更进一步地,在分丸轮与定向套之间设置有若干挡丸板,所述挡丸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丸轮的外侧壁;所述分丸轮上圆周设置有若干分丸口,所述分丸口设置在相邻所述挡丸板之间;通过设置有挡丸板,使得从分丸口出来的丸料被分隔在一个个区域内,从而避免过多丸料堵塞在分丸轮与定向套之间,挡丸板起到了防堵塞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遛丸管,所述遛丸管设置在抛丸器壳体外侧端,所述遛丸管的内径沿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逐渐减小设置;所述遛丸管的出料端伸入设置在抛丸器壳体内部并正对分丸轮的敞口端面;这样设置的遛丸管便于丸料进入到抛丸器内部进行加速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抛丸器壳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前耐磨板、上耐磨板和后耐磨板,所述前耐磨板、上耐磨板和后耐磨板形成u型内腔;所述前耐磨板与后耐磨板分别与上耐磨板内拼缝搭接设置;设置耐磨板能够防止丸料摩擦抛丸器壳体,起到了对抛丸器壳体的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两侧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于叶片端面设置;叶片两侧所述固定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前挡板和后挡板内侧,便于叶片固定设置在叶轮前挡板和叶轮后挡板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抛丸器通过将叶轮的叶片设置曲面弧状及在叶片顶端设置导料板,这样在丸料离心抛射过程中,丸料与叶片接触时间长,叶片对丸料会产生推力作用面积更大,最终使得丸料的抛出速度更快;同时导料板对丸料离开叶片的初始方向进行导向,使得丸料被更集中抛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器外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器壳体内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丸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耐磨板与上耐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包括有叶轮前挡板11、叶轮后挡板12和叶片13,若干所述叶片13圆周设置在叶轮前挡板11和叶轮后挡板12之间;所述叶片13两侧端设置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垂直于叶片13端面设置;叶片13两侧所述固定板15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前挡板11和后挡板12内侧,这样便于叶片13固定设置在叶轮前挡板11和叶轮后挡板12之间。所述叶片13呈两侧向中间凹陷的曲面弧状设置,且所述叶片13由叶轮中心向其外侧倾斜设置;这样在丸料离心抛射过程中,丸料与叶片13接触时间长,叶片13对丸料会产生推力作用面积更大,最终使得丸料的抛出速度更快;在所述叶片13顶端设置有导料板14,所述导料板14向叶片弯曲侧倾斜设置,导料板14对丸料离开叶片13的初始方向进行导向,使得丸料被更集中抛出。

    还包括有分丸轮2和定向套3,所述定向套3和分丸轮2分别设置在叶轮内,并与叶轮同轴设置;所述定向套3套设在分丸轮2外,且所述定向套3的固定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上;所述分丸轮2与叶轮后挡板13同轴设置,且叶轮后挡板1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分丸轮2上,所述分丸轮2与电机轴5输出端固定设置,并通过电机轴5带动分丸轮2与叶轮转动设置。

    在分丸轮2与定向套3之间设置有若干挡丸板6,所述挡丸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分丸轮2的外侧壁;所述分丸轮2上圆周设置有若干分丸口21,所述分丸口21设置在相邻所述挡丸板6之间,这样通过相邻两个挡丸板6在分丸轮2与定向套3之间形成一个个丸料区间,将从分丸口21出来的丸料分隔在丸料区间内,进而避免了分丸轮2与定向套3之间的空隙内堵塞过多的丸料而影响到分丸轮2的转动。

    还包括有遛丸管7,所述遛丸管7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外侧端,所述遛丸管7的内径沿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逐渐减小设置,便于丸料沿遛丸管7进入到抛丸器壳体4内;所述遛丸管7的出料端伸入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内部并正对分丸轮2的敞口端面,使得进入到抛丸器壳体4内的丸料直接进入到分丸轮2内随分丸轮2旋转离心获得初速度。

    所述抛丸器壳体4内壁上设置有前耐磨板8、上耐磨板9和后耐磨板10,通过螺栓从抛丸器壳体4外侧将前耐磨板8、上耐磨板9和下耐磨板10固定在抛丸器壳体4内壁上;所述前耐磨板8、上耐磨板9和后耐磨板10形成u型内腔,所述叶轮设置在内腔中,这样从叶轮抛出的丸料就不会与抛丸器内壁摩擦接触,从而避免了抛丸器壳体4被磨损,最终延长了抛丸器使用寿命;所述前耐磨板8与后耐磨板10分别与上耐磨板9内拼缝搭接设置,这样设置避免丸料卡入耐磨板的拼接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叶轮前挡板(11)、叶轮后挡板(12)和叶片(13),若干所述叶片(13)圆周设置在叶轮前挡板(11)和叶轮后挡板(12)之间;所述叶片(13)呈两侧向中间凹陷的曲面弧状设置,且所述叶片(13)由叶轮中心向其外侧倾斜设置;在所述叶片(13)顶端设置有导料板(14),所述导料板(14)向叶片弯曲侧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丸轮(2)和定向套(3),所述定向套(3)和分丸轮(2)分别设置在叶轮内,并与叶轮同轴设置;所述定向套(3)套设在分丸轮(2)外,且所述定向套(3)的固定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上;所述分丸轮(2)与叶轮后挡板(12)同轴设置,且叶轮后挡板(1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分丸轮(2)上,所述分丸轮(2)与电机轴(5)输出端固定设置,并通过电机轴(5)带动分丸轮(2)与叶轮转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在分丸轮(2)与定向套(3)之间设置有若干挡丸板(6),所述挡丸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分丸轮(2)的外侧壁;所述分丸轮(2)上圆周设置有若干分丸口(21),所述分丸口(21)设置在相邻所述挡丸板(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遛丸管(7),所述遛丸管(7)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外侧端,所述遛丸管(7)的内径沿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逐渐减小设置;所述遛丸管(7)的出料端伸入设置在抛丸器壳体(4)内部并正对分丸轮(2)的敞口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壳体(4)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前耐磨板(8)、上耐磨板(9)和后耐磨板(10),所述前耐磨板(8)、上耐磨板(9)和后耐磨板(10)形成u型内腔;所述前耐磨板(8)与后耐磨板(10)分别与上耐磨板(9)内拼缝搭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3)两侧端设置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垂直于叶片(13)端面设置;叶片(13)两侧所述固定板(15)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前挡板(11)和后挡板(12)内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抛丸器:包括有叶轮前挡板、叶轮后挡板和叶片,若干所述叶片圆周设置在叶轮前挡板和叶轮后挡板之间;所述叶片呈两侧向中间凹陷的曲面弧状设置,且所述叶片由叶轮中心向其外侧倾斜设置;在所述叶片顶端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向叶片弯曲侧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弧状设置的叶片及在叶片顶端设置导料板,这样在丸料离心抛射过程中,丸料与叶片接触时间长,叶片对丸料产生推力作用面积更大,最终使得丸料的抛出速度更快;同时导料板对丸料离开叶片的初始方向进行导向,使得丸料被集中抛出。

    技术研发人员:毛青锋;赵以霆;宁利民;赵嘉顺;过小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艾迪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4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