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锰合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硅锰合金是由锰、硅、铁及少量碳和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是一种用途较广、产量较大的铁合金,硅锰合金是炼钢常用的复合脱氧剂,脱氧效果显著,又是生产中,低碳铁和电硅热法生产金属锰的还原剂,硅锰合金可在大、中、小型矿热炉内采取连续式操作进行冶炼,硅锰合金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直接影响铁合金产品市场竟争力。
硅锰合金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然后使硅锰合金迅速冷却,提高硅锰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性能。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人工将待冷却工件进行水冷,将工件堆放在一起后扔进水冷池捞出,在捞出的过程中比较费劲且效率低,且在捞出和放入过程中易导致工件相互碰撞,使合金表面和整体出现痕迹或凹槽,影响合金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硅锰合金生产中水冷效率低,合金表面易刮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池,设置于水冷池内的第一轨道,紧贴水冷池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回车道,设置于水冷池左侧的上料卸料台,设置于上料卸料台左侧的送料台,设置于水冷池后方并与水冷池连通的循环制冷水箱,以及用于载料进入水冷池进行快速冷却的物料冷却车;其中,所述第一轨道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回车道包括分别紧贴水冷池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右基座台和前基座台,设置于右基座台上并与第一轨道衔接的第二轨道,设置于右基座台上并与第二轨道相垂直的第三轨道,以及设置于前基座台上并平行于第二轨道的第四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卸料台包括升降底座,以及设置于升降底座上的接车平台;其中,所述接车平台上设置有与右基座台上相同的轨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冷却车包括车体,分层设置于车体上的多层合金搁置架,设置于车体底部用于车体沿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四轨道所在方向行走的横向滚轮,以及设置于车体底部用于车体沿第三轨道方向行走的竖向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滚轮为带有收落架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合金搁置架中部设置有旋转轴,合金搁置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升降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物料冷却车,并在冷水池中设置第一轨道,将加热后的硅锰合金从上料卸料台上放置于物料冷却车的合金搁置架上,并使物料冷却车沿着第一轨道进入水冷池中进行水冷,随后从水冷池另一端出来,沿着回车道回到上料卸料台卸料后再次上料进入冷却,循环使用,大大提升了硅锰合金的水冷效率,也避免了合金之间的相互碰撞,降低合金次品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物料冷却车底部设置横向滚轮和竖向滚轮,并且竖向滚轮能够进行自由收落,便于物料冷却车进行垂直换向,相对于环形轨道来说节约了装置的占地空间。
(3)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合金搁置架上设置旋转轴,使合金在上料于卸料使都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设置升降限位块,在合金放置在合金搁置架时,升降限位块升起,避免合金从合金搁置架上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池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料冷却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料冷却车底部滚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料冷却车的合金搁置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竖向滚轮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水冷池,2-第一轨道,3-回车道,4-上料卸料台,5-送料台,6-循环制冷水箱,7-物料冷却车,8-右基座台,9-前基座台,10-第二轨道,11-第三轨道,12-第四轨道,13-升降底座,14-接车平台,15-车体,16-合金搁置架,17-横向滚轮,18-竖向滚轮,19-收落架,20-旋转轴,21-升降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池1,设置于水冷池1内的第一轨道2,紧贴水冷池1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回车道3,设置于水冷池1左侧的上料卸料台4,设置于上料卸料台4左侧的送料台5,设置于水冷池1后方并与水冷池1连通的循环制冷水箱6,以及用于载料进入水冷池1进行快速冷却的物料冷却车7;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轨道。使用时,加热后的硅锰合金从送料台送入处于上料卸料台4上的物料冷却车7上,物料冷却车7慢慢进入水冷池1,完成水冷后从水冷池1的另一端出来,通过回车道3回到上料卸料台4进行卸料。
为了节约装置的占地面积,同时便于物料冷却车7垂直换向,对回车道3的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所述回车道3包括分别紧贴水冷池1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右基座台8和前基座台9,设置于右基座台8上并与第一轨道2衔接的第二轨道10,设置于右基座台8上并与第二轨道10相垂直的第三轨道11,以及设置于前基座台9上并平行于第二轨道10的第四轨道12。
为了使待冷却硅锰合金之间避免碰撞,设置了物料冷却车7,所述物料冷却车7包括车体15,分层设置于车体15上的多层合金搁置架16,设置于车体15底部用于车体15沿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10和第四轨道12所在方向行走的横向滚轮17,以及设置于车体15底部用于车体15沿第三轨道11方向行走的竖向滚轮18。所述竖向滚轮18为带有收落架19的滚轮,横向滚轮使用时,竖向滚轮18的收落架折叠收起,互不干扰。其中,收落架的收落与物料冷却车7的行走控制系统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所述上料卸料台4包括升降底座13,以及设置于升降底座13上的接车平台14;其中,所述接车平台14上设置有与右基座台8上相同的轨道结构。利用升降底座13实现各层合金搁置架16与送料台5持平,所述合金搁置架16中部设置有旋转轴20,便于加热硅锰合金的上料。合金搁置架16的前后两端设置的升降限位块21有效防止水冷过程中合金搁置架16上的硅锰合金滑落,升降限位块21底部通过弹簧连接,上料时,使升降限位块21的升起高度与送料台持平,送入硅锰合金时,升降限位块21被压下,合金送入合金搁置架上,然后。升降限位块21在弹力作用下复原,达到限位的作用。卸料时,手动按下升降限位块21进行卸料。
通过上述设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加热后的硅锰合金从上料卸料台上放置于物料冷却车的合金搁置架上,并使物料冷却车沿着第一轨道进入水冷池中进行水冷,随后从水冷池另一端出来,沿着回车道回到上料卸料台卸料后再次上料进入冷却,循环使用,大大提升了硅锰合金的水冷效率,也避免了合金之间的相互碰撞,降低合金次品率。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池(1),设置于水冷池(1)内的第一轨道(2),紧贴水冷池(1)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回车道(3),设置于水冷池(1)左侧的上料卸料台(4),设置于上料卸料台(4)左侧的送料台(5),设置于水冷池(1)后方并与水冷池(1)连通的循环制冷水箱(6),以及用于载料进入水冷池(1)进行快速冷却的物料冷却车(7);其中,所述第一轨道(2)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车道(3)包括分别紧贴水冷池(1)右侧和前侧设置的右基座台(8)和前基座台(9),设置于右基座台(8)上并与第一轨道(2)衔接的第二轨道(10),设置于右基座台(8)上并与第二轨道(10)相垂直的第三轨道(11),以及设置于前基座台(9)上并平行于第二轨道(10)的第四轨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卸料台(4)包括升降底座(13),以及设置于升降底座(13)上的接车平台(14);其中,所述接车平台(14)上设置有与右基座台(8)上相同的轨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冷却车(7)包括车体(15),分层设置于车体(15)上的多层合金搁置架(16),设置于车体(15)底部用于车体(15)沿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10)和第四轨道(12)所在方向行走的横向滚轮(17),以及设置于车体(15)底部用于车体(15)沿第三轨道(11)方向行走的竖向滚轮(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滚轮(18)为带有收落架(19)的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生产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搁置架(16)中部设置有旋转轴(20),合金搁置架(16)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升降限位块(2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