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3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属于管道支吊架技术范畴,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等管道系统及相关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支吊架是管道的主要承载部件,为严格保证支吊架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相关规范对支吊架载荷性能都有明确的规定,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支吊架性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退化,尤其对于恒力吊架,随着弹簧的松弛,其输出载荷将显著改变,因而对在役支吊架进行性能测试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在役恒力吊架的现场载荷测试,为获得整个行程内的载荷数据,需要拉动恒力吊架运行满行程,目前一般采用手拉葫芦作为施力部件,在这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1)手拉葫芦的运行位移不平稳,尤其初始拉动时,存在较大的冲击力,对载荷测试的精度影响较大;2)对于载荷较大的吊架,所需的手拉葫芦吨位也较大,对应的手拉葫芦重量就很重,手拉葫芦本身的安装、拆卸较为不便;3)手拉葫芦使用时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对于吊杆较短的吊架,测试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该测试结构采用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作为驱动恒力吊架运行的动力机构,通过拉力测试仪实时获得恒力吊架全行程内的位移-载荷数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包括恒力吊架、拉力测试仪、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螺纹吊杆、环形耳子、管夹和管道;所述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由液压泵、油管和双向柱塞液压油缸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测试仪、双向柱塞液压油缸依次刚性连接于恒力吊架的花篮螺丝下方;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连接在管夹的环形耳子上,所述管道位于管夹内,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通过油管与液压泵连接。使用时,通过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的拉伸或收缩控制恒力吊架在整个行程范围内上下移动,结合拉力测试仪的测试数据即可得到恒力吊架在各个位置的载荷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主要由活塞杆和缸筒组成,所述活塞杆与缸筒连接,所述活塞杆和缸筒的外端头均布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塞杆与拉力测试仪连接,所述缸筒与螺纹吊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测试仪的量程大于恒力吊架的设计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具有双向位移控制功能,既有顶升高也有拉回功能,其最小工作载荷大于恒力吊架的设计载荷,其有效工作位移范围大于恒力吊架的位移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恒力吊架、花篮螺丝、拉力测试仪、双向柱塞液压油缸依次垂直串联布置,彼此间均采用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垂直连接在管夹或其他固定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吊杆有多个长度规格,用于满足不同空间高度恒力吊架的测试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泵采用手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中的一种。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测试仪,也适用于粘贴于吊杆上的应变片或应变计,通过获得应变数据计算得到载荷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恒力吊架,也适用于弹簧吊架、刚性吊架,适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相较于手拉葫芦,通过液压泵控制吊架位移,省时省力,现场操作便捷;

    2、在现场测试过程中,吊架运行平稳,测试干扰小、结果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要部件的安装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恒力吊架1、拉力测试仪2、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螺纹吊杆4、环形耳子5、管夹6、管道7、液压泵8、油管9、花篮螺丝10、活塞杆11、缸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包括恒力吊架1、拉力测试仪2、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螺纹吊杆4、环形耳子5、管夹6和管道7;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由液压泵8、油管9和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组成。

    拉力测试仪2、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依次刚性连接于恒力吊架1的花篮螺丝10下方;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4连接在管夹6的环形耳子5上,管道7位于管夹6内,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通过油管9与液压泵8连接。

    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主要由活塞杆11和缸筒12组成,活塞杆11与缸筒12连接,活塞杆11和缸筒12的外端头均布置有内螺纹,活塞杆11与拉力测试仪2连接,缸筒12与螺纹吊杆4连接。

    恒力吊架1、花篮螺丝10、拉力测试仪2、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依次垂直串联布置,彼此间均采用刚性连接,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4垂直连接在管夹6上。

    拉力测试仪2的两端均设有螺纹连接杆,用于测试仪的连接,其中花篮螺丝10的右螺纹端以及拉力测试仪2、活塞杆11、缸筒12、螺纹吊杆4、环形耳子5上的所有螺纹规格一致,以方便相互间的螺纹直接连接。

    测试前准备工作:首先固定管道7,将待测吊架锁定在位移上限位置,拆除原有吊架上的吊杆等连接件。

    测试仪器安装:首先将拉力测试仪2连接在花篮螺丝10下方;再将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连接在拉力测试仪2下方;然后通过螺纹吊杆4、环形耳子5将上述结构与管夹6连接,尽量保持整个结构呈垂直状态;最后通过油管9连接手动液压泵8与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

    通过手动液压泵8控制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处于顶升至最大位移状态;收缩花篮螺丝10至该测试结构处于绷紧状态;然后通过手动液压泵8控制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不断拉回,直至恒力吊架1的锁定销刚好拔出,此时记录拉力测试仪2的读数即为恒力吊架1的拔销载荷。

    载荷测试:通过手动液压泵8控制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拉回、顶升,进而带动恒力吊架1进行向下、向上位移,并通过拉力测试仪2记录恒力吊架1在各个位移状态下的载荷读数,即可得到相应恒力吊架1全行程载荷数据。

    测试结束后,通过手动液压泵8控制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顶升至恒力吊架1达到上限锁定位置,并锁定恒力吊架1;然后松弛花篮螺丝10至测试结构处于松弛状态;并依次拆卸环形耳子5、螺纹吊杆4、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拉力测试仪2;最后重新安装吊架至正常工作状态,完成全部测试工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包括恒力吊架(1)、拉力测试仪(2)、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螺纹吊杆(4)、环形耳子(5)、管夹(6)和管道(7);所述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由液压泵(8)、油管(9)和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测试仪(2)、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依次刚性连接于恒力吊架(1)的花篮螺丝(10)下方;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4)连接在管夹(6)的环形耳子(5)上,所述管道(7)位于管夹(6)内,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通过油管(9)与液压泵(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主要由活塞杆(11)和缸筒(12)组成,所述活塞杆(11)与缸筒(12)连接,所述活塞杆(11)和缸筒(12)的外端头均布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塞杆(11)与拉力测试仪(2)连接,所述缸筒(12)与螺纹吊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测试仪(2)的量程大于恒力吊架(1)的设计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具有双向位移控制功能,既有顶升高也有拉回功能,其最小工作载荷大于恒力吊架(1)的设计载荷,其有效工作位移范围大于恒力吊架(1)的位移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力吊架(1)、花篮螺丝(10)、拉力测试仪(2)、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依次垂直串联布置,彼此间均采用刚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柱塞液压油缸(3)的下侧通过螺纹吊杆(4)垂直连接在管夹(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吊杆(4)有多个长度规格,用于满足不同空间高度恒力吊架(1)的测试需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力吊架现场载荷测试结构,属于管道支吊架技术范畴。现有在役恒力吊架的现场载荷测试过程中,一般采用手拉葫芦拉动恒力吊架运行整个行程,由于手拉葫芦的运行位移不平稳,对载荷测试的精度影响较大,且手拉葫芦重量较大、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操作也较为费力,给测试工作带来较多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分体式双向柱塞液压千斤顶的拉伸或收缩控制恒力吊架在整个行程范围内上下移动,结合拉力测试仪的测试数据得到恒力吊架在各个位置的载荷数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和拆卸均十分便捷,现场测试过程中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且液压千斤顶运行平稳,测试干扰小,结果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陈培楼;何桂宽;陈锐;解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帝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4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4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