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钢板热处理工艺分为淬火、退火、正火、回火和调质等。钢板热处理时,都需要用加热炉将钢板加热,当加热到相变温度(800℃)以上时,可进行淬火和退火,加热到相变温度(700℃)以下时,可进行回火处理。
现有技术中,电阻式加热炉在金属淬火和回火中均有应用,目前已达到较高的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但是热处理工艺要求电阻式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要更加精密,目前,炉温的均匀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要求,尤其是恒温、变温和炉温的均匀性等性能,与要求还存在差距。
专利申请号为201820615967.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调质钢热处理的加热炉,包括控制台、炉壁、炉膛、恒温层、实时温度检测探头、输送带和驱动电机。其中,控制台设置于炉壁旁,炉膛设置于炉壁内,恒温层设置于炉壁的内部,实时温度检测探头设置于炉膛内的顶部处,输送带设置于炉膛底部,驱动电机设置于炉壁表面的左侧端。能实现稳定的加热温度,均匀受热,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质量。
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68526.4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高精度钛合金电阻加热炉,包括炉体和加热控制器;由六个侧面板构成的炉体,中间的空腔形成炉膛,在其中至少一个侧面板上设置有可移动式炉门;在炉体的六个侧面板的内侧,都设置有电加热器,发热以加热炉膛;在炉膛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循环风机;六个侧面板的外侧是炉壳,炉壳采用型钢和板材焊接而成,该炉体能同时满足从350~1150℃各个不同的温度段加热需要。
上述已公开文献虽然声称能提高加热炉内温度的均匀性,实际上效果差强人意,调节反应速度普遍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分段电脑智能调温和控温控制方式,以及均热风扇和漫反射保温内墙结构,使钢板热处理过程中的升温、恒温和降温阶段的温度控制精度显著提高,反应更快,从而使钢板热处理后的显微结构更均匀,最终实现提高高强钢板的热处理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均热风机、测温元件和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沿炉体长度方向分组依次排列,各分组中,所述加热元件分布于炉体底侧和炉体顶侧,所述均热风机与测温元件设于炉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控制柜中设有全固态微型电脑,所述全固态微型电脑和lcd触摸显示屏、wifi2监控器、wifi1模块和usb模块电连接;所述全固态微型电脑还与多路加热控制器电连接,多路加热控制器分别经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与各分组内加热元件相连接,测温元件也与多路加热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wifi2监控器为红外线热成像摄像头。
所述分组数量为3~6组。
所述多路加热控制器为kzscrtc-n温控模块,n为路数。
所述加热元件为硅碳棒,所述硅碳棒与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通过铝合金编织导线相连,铝合金编织导线通过线夹连接在硅碳棒电极上。
所述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为ssr固态继电器驱动模块。
所述炉体内壁为峰距5~6mm、峰高2~3的波浪形漫反射耐火材料表面。
所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加热元件分段控制以及均热风扇和漫反射保温内墙结构,使钢板热处理过程中炉内温度保持均衡和稳定,对调节反应更快,从而使钢板热处理后的显微结构更均匀,最终实现了提高高强钢板的热处理质量的目的。2)采用硅碳棒作为加热元件,其硅碳棒引线采用铝合金编织软线作为电源引出线,铝合金编织软线与硅碳棒的连接采用筒状编织软线,套在硅碳棒上和异型固定环固定,使得硅碳棒与引线连接可靠,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不氧化;3)采用了wifi模块对炉内温度均匀性进行远程无线监控,提升了温控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阻式加热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器实施例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硅碳棒引线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内壁漫反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硅碳棒、3-均热风机、4-热电偶、5-铝合金编织导线、6-线夹、7-漫反射耐火材料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见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硅碳棒2沿炉体1长度方向分为4组依次排列,各分组内,硅碳棒2为两路分布于炉体底侧和炉体顶侧,即共有8路加热回路。均热风机3与热电偶4设于炉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控制柜中设有全固态微型电脑,全固态微型电脑和lcd触摸显示屏、wifi2监控器、wifi1模块和usb模块电连接;全固态微型电脑通过rs-485总线与多路加热控制器连接,多路加热控制器内设kzscrtc-8温控模块,可分别控制8路加热回路。多路加热控制器分别经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与各分组内硅碳棒2相连接,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为ssr固态继电器驱动模块,实现了全数字化调控。每路加热回路均对应设有一个热电偶4,热电偶4与多路加热控制器电连接,并与各路加热回路对应设置,反馈测量结果给多路加热控制器。热电偶4用于在线测量其周围环境温度,为后续温度调节提供参数基础。
wifi1模块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wifi2监控器为红外线热成像摄像头,通过该摄像头可以直观观察炉内温度分布情况,影像数据经wifi无线传送,供显示或分析。usb模块用于对全固态微电脑进行软件安装和数据备份。
见图3,加热元件为硅碳棒,硅碳棒2与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通过铝合金编织导线5相连,铝合金编织导线5套在硅碳棒2电极上,并通过的线夹6夹住,该结构连接牢固可靠,电极可以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不氧化、不发热,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硅碳棒2可以使用到1400℃左右,完全能满足钢材热处理对温度的要求。
见图4,炉体1内壁为峰距5~6mm、峰高2~3的波浪形漫反射耐火材料表面7,漫反射本来是光学领域现象,本实用新型利用炉体内凹凸不平的表面把由均热风机3推动的热气流向着四面八方反射,目的是增强均温效果,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而选取的具体实例,但不应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凡在不违背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种种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均热风机、测温元件和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沿炉体长度方向分组依次排列,各分组中,所述加热元件分布于炉体底侧和炉体顶侧,所述均热风机与测温元件设于炉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控制柜中设有全固态微型电脑,所述全固态微型电脑和lcd触摸显示屏、wifi2监控器、wifi1模块和usb模块电连接;所述全固态微型电脑还与多路加热控制器电连接,多路加热控制器分别经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与各分组内加热元件相连接,测温元件也与多路加热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2监控器为红外线热成像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量为3~6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加热控制器为kzscrtc-n温控模块,n为路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硅碳棒,所述硅碳棒与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通过铝合金编织导线相连,铝合金编织导线通过线夹连接在硅碳棒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源功率驱动器为ssr固态继电器驱动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壁为峰距5~6mm、峰高2~3的波浪形漫反射耐火材料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式加热炉炉温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为热电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