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44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磨除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业原材料,如硬质金属制品、冶金、管道、焊接产品,要对其表面进行打磨、除锈,因而会使用到钢丝轮。

    现有的钢丝轮通常将若干钢丝的一端植入固定在轮盘的周侧,若干钢丝的另一端成放射状,由于钢丝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钢丝轮在打磨除锈时,钢丝的自由一端会发生弯曲的情况,从而导致钢丝轮上远离轮盘一侧的钢丝散乱,影响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轮盘外侧的钢丝散乱后需更换钢丝轮,钢丝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丝轮,该钢丝轮设有用于隔挡轮盘外周侧钢丝的组合隔板,轮盘外周侧的若干钢丝易弯曲,组合隔板通过从两侧进行隔档,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自由端的齐整度,能防止钢丝轮外侧钢丝散乱,确保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丝轮,包括轮盘和若干钢丝,所述若干钢丝的一端植入固定在轮盘的周侧,若干钢丝的另一端成放射状,所述轮盘的两端均设有端盖,端盖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轮盘固定连接,端盖的外周侧设有可拆卸的沿径向层叠的组合隔板,组合隔板用于隔挡轮盘外周侧的钢丝,防止因轮盘外周侧的若干钢丝弯曲导致的该钢丝轮外侧钢丝散乱,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自由端的齐整度,组合隔板的径向层叠个数可调整,从而能够调整组合隔板对轮盘外周侧钢丝的隔挡高度,便于控制该钢丝轮外侧钢丝的散乱程度,确保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该端盖可拆卸,能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隔板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层叠的多个隔板盘,有内至外,多个隔板盘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依次增大,多个隔板盘的内壁和外壁均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邻两个隔板盘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增加或减少隔板盘层叠个数,从而调整组合隔板对轮盘外周侧钢丝的隔挡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第一套管、空心圆盘和第二套管,空心圆盘套设于第一套管外壁,第二套管套设于空心圆盘外壁,空心圆盘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固定连接,第二套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组合隔板的最内层隔板盘与第二套管螺纹连接,便于装拆。

    进一步的,所述轮盘的两端均设有圆形孔槽,且圆形孔槽与轮盘同轴,所述圆形孔槽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管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一套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圆形孔槽内,使端盖与轮盘之间便于装拆。

    进一步的,所述轮盘上沿中心轴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孔,轴孔截面呈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使轮盘与转轴固定连接且能随转轴转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轮,有益效果在于:该钢丝轮的端盖上设有组合隔板,组合隔板能隔挡轮盘外周侧的钢丝,防止因轮盘外周侧的若干钢丝弯曲导致的该钢丝轮外侧钢丝散乱,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自由端的齐整度,组合隔板的径向层叠个数可调整,从而能够调整组合隔板对轮盘外周侧钢丝的隔挡高度,便于控制该钢丝轮外侧钢丝的散乱程度,确保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该端盖可拆卸,能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i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轮盘,11-圆形孔槽,12-轴孔,2-钢丝,3-端盖,31-第一套管,32-空心圆盘,33-第二套管,4-组合隔板,41-隔板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钢丝轮,包括轮盘1和若干钢丝2,所述若干钢丝2的一端植入固定在轮盘1的周侧,若干钢丝2的另一端成放射状,所述轮盘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3,端盖3的外周侧设有可拆卸的沿径向层叠的组合隔板4,组合隔板4用于隔挡轮盘1外周侧的钢丝2,防止因轮盘1外周侧的若干钢丝2弯曲导致的该钢丝轮外侧钢丝2散乱,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2自由端的齐整度,所述端盖3包括第一套管31、空心圆盘32和第二套管33,空心圆盘32套设于第一套管31外壁,第二套管33套设于空心圆盘32外壁,空心圆盘32分别与第一套管31和第二套管33固定连接,所述轮盘1的两端均设有圆形孔槽11,且圆形孔槽11与轮盘1同轴,所述圆形孔槽1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管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一套管3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圆形孔槽11内,使端盖3与轮盘1之间便于装拆,所述组合隔板4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层叠的多个隔板盘41,多个隔板盘41的内壁和外壁均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邻两个隔板盘4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增加或减少隔板盘41层叠个数,从而调整组合隔板4对轮盘1外周侧钢丝2的隔挡高度,第二套管33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组合隔板4的最内层隔板盘41与第二套管33螺纹连接,便于装拆;该钢丝轮的组合隔板4通过从两侧进行隔档,便于控制该钢丝轮外侧钢丝2的散乱程度,确保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该端盖3可拆卸,能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轮盘1上沿中心轴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孔12,轴孔12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使轮盘1与转轴固定连接且能随转轴转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两个端盖3分别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轮盘1的两端,分别在两个端盖3上安装组合隔板4,根据轮盘1外周侧钢丝2自由端的长度选择安装隔板盘41的径向层叠个数,确保两个组合隔板4分别从两侧有效的隔档轮盘1外周侧的钢丝2,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2自由端的齐整度,防止钢丝2因弯曲导致钢丝轮外侧若干钢丝2散乱,有效提高了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降低了钢丝轮的更换频率,有效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该端盖3可拆卸,组合隔板4能重复利用,有效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钢丝轮,包括轮盘(1)和若干钢丝(2),所述若干钢丝(2)的一端植入固定在轮盘(1)的周侧,若干钢丝(2)的另一端成放射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3),端盖(3)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轮盘(1)固定连接,端盖(3)的外周侧设有可拆卸的沿径向层叠的组合隔板(4),组合隔板(4)用于隔挡轮盘(1)外周侧的钢丝(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隔板(4)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层叠的多个隔板盘(41),多个隔板盘(41)的内壁和外壁均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相邻两个隔板盘(4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包括第一套管(31)、空心圆盘(32)和第二套管(33),空心圆盘(32)套设于第一套管(31)外壁,第二套管(33)套设于空心圆盘(32)外壁,空心圆盘(32)分别与第一套管(31)和第二套管(33)固定连接,第二套管(33)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组合隔板(4)的最内层隔板盘(41)与第二套管(3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1)的两端均设有圆形孔槽(11),且圆形孔槽(11)与轮盘(1)同轴,圆形孔槽(1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套管(31)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一套管(3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圆形孔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1)上沿中心轴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孔(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丝轮,包括轮盘和若干钢丝,所述若干钢丝的一端植入固定在轮盘的周侧,若干钢丝的另一端成放射状,所述轮盘的两端均设有端盖,端盖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轮盘固定连接,端盖的外周侧设有可拆卸的沿径向层叠的组合隔板,组合隔板用于隔挡轮盘外周侧的钢丝。本实用新型的钢丝轮通过两个组合隔板从两侧隔档轮盘外周侧的钢丝,能提高该钢丝轮若干钢丝自由端的齐整度,防止钢丝因弯曲导致钢丝轮外侧若干钢丝散乱,能有效提高该钢丝轮的打磨除锈效果,降低钢丝轮的更换频率,有效提高钢丝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黎玉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科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3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