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球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加球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球铸造过程中,在往退火筐或者淬火筐中加钢球时,通常是人工逐个将钢球加入到退火筐中。但是,当需要进行退火处理的钢球数量很大时,由人工进行钢球的加球操作会需要大量的工时,导致钢球退火的效率较低;而且在过度劳累之下,还会导致加球操作的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加球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球装置,以实现提高加球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球储箱、活门以及驱动气缸,其中,

    钢球储箱内容纳有钢球,且钢球储箱的侧壁上设有钢球出口;

    所述活门与钢球储箱枢接,所述活门将所述钢球出口封闭;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门封闭或者开放所述钢球出口。

    可选的,所述活门的底部通过转动枢固定在所述钢球出口下边缘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活门背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弯曲的l形驱动臂;

    所述驱动气缸位于所述钢球储箱的下方,所述l形驱动臂的底端与所述驱动气缸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钢球出口处还设有滑道;

    所述滑道在钢球出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u型;

    所述活门的形状与所述滑道的截面相适应。

    可选的,活门对应的重力大于驱动气缸的收缩力。

    可选的,所述钢球储箱的箱底远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高于所述箱底靠近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钢球储箱的箱底外侧还固定有震动凸轮。

    可选的,所述钢球储箱顶部边缘朝向钢球储箱的外侧上方扩张延伸,形成喇叭口结构。

    可选的,所述钢球储箱侧壁外部还固定有观察平台;

    所述观察平台通过步梯与地面联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首先将钢球装入钢球储箱内,通常情况下,然后通过驱动气缸的收缩,打开活门以开放储箱侧壁上的钢球出口,钢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出钢球出口进而落入到位于钢球出口下方的退火筐中。当退火筐被装满是,驱动气缸伸展,驱动活门转动,将钢球出口封闭。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可以提高装球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振动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钢球储箱10、活门20以及驱动气缸30,其中,

    钢球储箱10内容纳有钢球,且钢球储箱10的侧壁上设有钢球出口;

    所述活门20与钢球储箱10枢接,所述活门20将所述钢球出口封闭;所述驱动气缸30驱动所述活门20封闭或者开放所述钢球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时,首先将钢球装入钢球储箱10内,通常情况下,钢球储箱10内可以容纳0.5-5吨钢球;而每个退火筐或者淬火筐中通常只能容纳200kg左右的钢球。然后通过驱动气缸30的收缩,打开活门20以开放储箱侧壁上的钢球出口,钢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出钢球出口进而落入到位于钢球出口下方的退火筐中。当退火筐被装满时,驱动气缸30伸展,驱动活门20转动,将钢球出口封闭。

    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储箱10为立方体状的箱型结构,且其竖直侧壁上设有钢球出口,钢球出口的截面大于钢球的最大截面尺寸。为了避免钢球的大量涌出导致的活门20不易封闭的问题,或者过快的装满退火筐,可以将钢球出口设置为矩形,且矩形的边长设置为钢球直径的3-5倍。

    通常情况下,驱动气缸30位于活门20打开时活门20的下方,驱动气缸30的活塞杆31的一端可以枢接在活门20远离储箱的侧面上;或者驱动气缸30设置在活门20朝向钢球储箱10的侧面上,驱动气缸30的缸体连接在储箱上;或者活门20或上下滑动式结构的,驱动气缸30提起或者落下活门20将钢球出口封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并不对活门20如何封闭钢球出口进行限定,任何能够实现驱动活门20关闭或者开放钢球出口的驱动气缸30与活门20的连接方式均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而且,钢球为球形,不好握持,尤其是在钢球重量较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巧妙的利用了钢球便于滚动以及自重较大的特点,使钢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出钢球出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刚脱模后的钢球温度较高,存在烫伤的风险,不利于人工装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钢球,避免了被烫伤的风险。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待钢球冷却到70摄氏度以下才能进行人工操作,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操作人员不与钢球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将刚脱模后的温度较高的钢球进行装载,一方面节省了钢球的冷却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缩短退火前的加热过程,节约电能的消耗。

    另外,由于钢球重量较大,操作人员长时间人工装球会导致过度劳累,进而会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可以消除上述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在活门20被打开后,形成钢球滚动的滑道,所述活门20的底部通过转动枢固定在所述钢球出口下边缘的下方。

    进一步的,活门20可以为弧面结构,如,在活门20竖直状态时,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且弧形的顶点朝向远离钢球储箱10的方向凸起;进一步的,在活门20的平行于钢球滚动方向的两侧边缘还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避免钢球从活门20的侧边缘滚出活门20区域进而落到退火筐以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驱动气缸30占用过多的空间,所述活门20背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弯曲的l形驱动臂40;

    所述驱动气缸30位于所述钢球储箱10的下方,所述l形驱动臂40的底端与所述驱动气缸30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30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当驱动气缸30的活塞杆31的一端固定在l形驱动臂40的低端,活塞杆31可以推动l形驱动臂40向上转动,进而推动活门20关闭钢球出口;活塞杆31还可以拉动l形驱动臂40向下转动,进而拉动活门20开放钢球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充分利用活门20的重力,减小活塞杆31收缩时的收缩力,活门20对应的重力大于驱动气缸30的收缩力。

    需要强调的是,驱动气缸30的舒张力大于活门20的重力与钢球施加给活门20的压力之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钢球从钢球出口滚出,所述钢球储箱10的箱底远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高于所述箱底靠近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的振动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钢球从钢球出口滚出,所述钢球储箱10的箱底外侧还固定有震动凸轮50。电机60通过皮带51驱动震动凸轮50转动,震动凸轮50震动箱底将钢球震出。

    可以理解的是,任何能够对钢球储箱10的箱底能够产生振动的机构,如电动凸轮、气动凸轮以及击锤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向钢球储箱10中加入钢球,所述钢球储箱10顶部边缘朝向钢球储箱10的外侧上方扩张延伸,形成喇叭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观察钢球储箱10中的实时状态,以及对钢球储箱10进行维修,所述钢球储箱10侧壁外部还固定有观察平台70;

    所述观察平台70通过步梯71与地面联通。

    在实际应用,也有使用高强度布兜装载钢球,然后在需要将钢球装入到退火筐或者淬火筐中时,工人将布兜底部的束带解开,钢球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退火筐或者淬火筐中,但是,钢球属于重量较大的金属制品,这种操作方式下操作人员需要站在退火筐附近,如果部分钢球跳出,或者运动方向不是严格竖直落下的情况,进而会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而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先将钢球装入自动加球装置中,然后由自动加球装置进行装球操作,操作人员在加球时候,可以通过设置在自动加球装置侧面的控制装置进行加球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安全;

    另外,现有的布兜底部的束带一旦被打开,在钢球没有落出完之前很难被封闭,因此,一个布兜只能为一个退火筐装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使用更大的布兜将大量的钢球装入自动加球装置中,然后由自动加球装置向退火筐中装球,节约了布兜的吊运次数,提高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钢球储箱、活门以及驱动气缸,其中,

    钢球储箱内容纳有钢球,且钢球储箱的侧壁上设有钢球出口;

    所述活门与钢球储箱枢接,所述活门将所述钢球出口封闭;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门封闭或者开放所述钢球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的底部通过转动枢固定在所述钢球出口下边缘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背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侧壁上设有向下弯曲的l形驱动臂;

    所述驱动气缸位于所述钢球储箱的下方,所述l形驱动臂的底端与所述驱动气缸的第一端铰接;

    所述驱动气缸第二端的设置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活门对应的重力大于驱动气缸的收缩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储箱的箱底远离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高于所述箱底靠近所述钢球出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储箱的箱底外侧还固定有震动凸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储箱顶部边缘朝向钢球储箱的外侧上方扩张延伸,形成喇叭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储箱侧壁外部还固定有观察平台;

    所述观察平台通过步梯与地面联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钢球储箱、活门以及驱动气缸,其中,钢球储箱内容纳有钢球,且钢球储箱的侧壁上设有钢球出口;所述活门与钢球储箱枢接,所述活门将所述钢球出口封闭;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活门封闭或者开放所述钢球出口。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储贵安;冯继林;刘达值;胡朝辉;陈长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3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