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加热筐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更具体涉及一种钢球加热筐。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耐磨钢球的铸造过程中,如将铸造后的钢球转运至退火炉时,通常使用涤纶材料制成的高强度转运布兜;布兜通常为袋状,通过布兜顶部的吊环进行吊运。

    但是,每个布兜中装载的钢球总质量通常达到500-1000kg,在将布兜吊运至退火炉上方后,工作人员解开布兜底部的束带,布兜打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而使钢球落入退火炉中以实现钢球的装载。工作人员在退火炉上方进行上述操作时,如果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工伤现象的发生。因此,现有技术中在退火工艺中的钢球装载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钢球加热筐,以消除钢球退火工艺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球加热筐,所述钢球加热筐为顶部敞口的箱式结构;

    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具有朝向顶部敞口的凸起;

    所述凸起的顶部设有实心球状物,且所述实心球状物的直径大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实心球状物接触的一端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以及侧壁上均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被装载于钢球加热筐中的钢球直径。

    可选的,所述凸为锥形凸起。

    可选的,所述实心球状物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与钢球加热筐的底部接触的端部的截面直径。

    可选的,所述凸起内具有盲孔。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侧壁上设有条形通孔。

    可选的,所述实心球状物远离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顶点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距离,小于钢球加热筐侧壁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钢球加热筐的侧壁顶部还设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钢球装载至钢球加热筐中,然后将钢球加热筐直接装入退火炉中以对钢球进行退火,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布兜解开实现钢球的装载,取消了解开布兜的过程,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退火炉上发过进行操作,消除了工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球加热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钢球加热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球加热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钢球加热筐为顶部敞口的箱式结构;

    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具有朝向顶部敞口的凸起10;

    所述凸起10的顶部设有实心球状物20,且所述实心球状物20的直径大于所述凸起10与所述实心球状物20接触的一端的直径。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将钢球装载在钢球加热筐中,然后使用行吊将钢球加热筐吊起,移动至退火炉中,然后将钢球加热筐放到退火炉中进行加热,将钢球加热至红热状态,实现钢球的退火。

    然后使用行吊将钢球加热筐吊起至淬火池上方,然后放下钢球加热筐,直至钢球加热筐浸没在淬火油中。淬火油流入到钢球加热筐内,进而实现钢球的淬火。

    在实际应用中,钢球加热筐中的钢球堆叠层数较多,在退火炉的热量传导至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发明人在钢球加热筐的中心部位设置了实心球状物20,以在实心球状物20中积蓄一定的热量。例如,在进行钢球加热时,实心球状物20也会被加热,多次反复加热后,实心球状物20中会积蓄一定的热量,以在下一次钢球的加热过程中,可以对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进行预热,提高钢球的加热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钢球加热筐为耐热材料制成,例如,陶瓷、不锈钢或者其他软化点高于钢球退火温度的材料。钢球加热筐的尺寸应当小于退火炉的炉膛尺寸,以使钢球加热筐能够放入退火炉的炉膛中;另外,钢球加热筐的尺寸应当小于淬火油池的尺寸,以使钢球加热筐能够放入淬火油池中。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钢球装载至钢球加热筐中,然后将钢球加热筐直接装入退火炉中以对钢球进行退火,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布兜解开实现钢球的装载,取消了解开布兜的过程,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退火炉上方的操作,消除了工伤风险。

    另外,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钢球从退火炉中批量吊入吊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钢球加热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以及侧壁上均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被装载于钢球加热筐中的钢球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凸起10的体积,以在凸起10中积蓄更多的热量,所述凸为锥形凸起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倒出钢球时实心球状物20对钢球的阻碍作用,所述实心球状物20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10与钢球加热筐的底部接触的端部的截面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快速的加热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所述凸起10内具有盲孔102。

    具体的,盲孔的延伸方向与凸起10的凸起10方向相同,均垂直钢球加热筐底部平面设置,在进行钢球加热时,热空气会通过该盲孔102对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的方便加热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所述凸起10的侧壁上设有条形通孔101。

    在进行加热时,热空气可以穿过条形通孔101进入到钢球加热筐内部进行钢球的加热。相对于热空气通过凸起10进行热传递,提高了热量的传递效率,进而提高了对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的加热速度。

    在进行退火时,淬火油可以通过条形通孔101浸入到钢球加热筐内部,提高了淬火油的进入速度,进而提高了退火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准确的加热钢球加热筐中心部位的钢球,所述实心球状物20远离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顶点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距离,小于钢球加热筐侧壁的高度。

    钢球加热筐侧壁还设有通孔30,以便于热量的传递以及淬火油的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钢球加热筐的吊运,所述钢球加热筐的侧壁顶部还设有吊环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加热筐为顶部敞口的箱式结构;

    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具有朝向顶部敞口的凸起;

    所述凸起的顶部设有实心球状物,且所述实心球状物的直径大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实心球状物接触的一端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以及侧壁上均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被装载于钢球加热筐中的钢球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为锥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球状物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与钢球加热筐的底部接触的端部的截面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内具有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侧壁上设有条形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球状物远离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顶点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的距离,小于钢球加热筐侧壁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加热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加热筐的侧壁顶部还设有吊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球加热筐,所述钢球加热筐为顶部敞口的箱式结构;所述钢球加热筐的底部具有朝向顶部敞口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部设有实心球状物,且所述实心球状物的直径大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实心球状物接触的一端的直径。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消除钢球退火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沈茂林;刘达值;倪照辉;储贵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3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