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17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电炒锅一般只有单一的加热功能,用户往往只能通过经验判断电炒锅的加热温度,从而做出相应的烹饪动作,但是,市场伴有判断错误的情况导致食物口感下降,而且,用户还要在电炒锅附近不断观察,难以分身,使用十分不方便。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包括底座,上盖,安装盘,发热盘以及控制模块,上盖与底座盖接,上盖的面部设有用于放置安装盘以及发热盘的安装通孔,安装盘以及发热盘依次放置在安装通孔内,控制模块设置于底座与安装盘之间,并与发热盘电连接,发热盘的中心位置上设有感温通孔,感温通孔内设有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安装盘与上盖之间设有隔热环边。

    所述隔热环边为耐高温硅胶材质。

    所述隔热环边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支承台阶。

    所述隔热环边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分隔板,分隔板与隔热环边一体成型。

    所述分隔板包括外板和内板,外板与内板之间形成空气隔温层。

    所述上盖的面部靠前端设有控制面板盖,上盖与控制面板盖之间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面板盖的底部边缘设有若干个安装卡扣,上盖设有若干个与安装卡扣对应的安装卡孔。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支脚,支脚内设有防滑垫。

    所述防滑垫呈柱状结构,防滑垫的顶部设有呈锥柱状的安装端部,安装端部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窄的固定凹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发热盘的中心设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感温探头,把对应使用发热座的电炒锅锅底的温度信息收集并反馈至控制模块,使产品可以根据温度信息自动对发热盘的发热量进行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提升食物口感,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包括底座1,上盖2,安装盘3,发热盘4以及控制模块5,上盖2与底座1盖接,上盖2的面部设有用于放置安装盘3以及发热盘4的安装通孔21,安装盘3以及发热盘4依次放置在安装通孔21内,控制模块5设置于底座1与安装盘3之间,并与发热盘4电连接,发热盘4的中心位置上设有感温通孔41,感温通孔41内设有感温探头6,感温探头6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通过在发热盘4的中心设置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的感温探头6,把对应使用发热座的电炒锅锅底的温度信息收集并反馈至控制模块5,使产品可以根据温度信息自动对发热盘4的发热量进行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提升食物口感,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安装盘3与上盖2之间设有隔热环边7,隔热环边7可以减少热量扩散至上盖2,保护上盖2不受损坏。

    进一步地,隔热环边7为耐高温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隔热环边7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支承台阶71,由于电炒锅锅底一般呈圆弧形,支撑台阶可以使电炒锅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隔热环边7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分隔板72,分隔板72与隔热环边7一体成型,减少热量扩散至底座1保护底座1不受损坏。

    进一步地,分隔板72包括外板721和内板722,外板721与内板722之间形成空气隔温层,空气隔温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分隔板72的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上盖2的面部靠前端设有控制面板盖8,上盖2与控制面板盖8之间设有控制电路板(图中未标示),控制电路板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面板盖8的底部边缘设有若干个安装卡扣81,上盖2设有若干个与安装卡扣81对应的安装卡孔22,生产过程可以快速地完成控制面板盖8的安装,无需螺钉装置,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的效果。

    进一步地,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支脚11,支脚11内设有防滑垫9,防止产品打滑,使用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防滑垫9呈柱状结构,防滑垫9的顶部设有呈锥柱状的安装端部91,起到快速安装的效果,安装端部91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窄的固定凹环部92,有效防止防滑垫9意外掉离支脚11的情况发生。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包括底座(1),上盖(2),安装盘(3),发热盘(4)以及控制模块(5),所述上盖(2)与底座(1)盖接,上盖(2)的面部设有用于放置安装盘(3)以及发热盘(4)的安装通孔(21),所述安装盘(3)以及发热盘(4)依次放置在安装通孔(21)内,所述控制模块(5)设置于底座(1)与安装盘(3)之间,并与发热盘(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4)的中心位置上设有感温通孔(41),所述感温通孔(41)内设有感温探头(6),所述感温探头(6)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盘(3)与上盖(2)之间设有隔热环边(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边(7)为耐高温硅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边(7)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支承台阶(7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边(7)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分隔板(72),所述分隔板(72)与隔热环边(7)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72)包括外板(721)和内板(722),所述外板(721)与内板(722)之间形成空气隔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面部靠前端设有控制面板盖(8),上盖(2)与控制面板盖(8)之间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盖(8)的底部边缘设有若干个安装卡扣(81),所述上盖(2)设有若干个与安装卡扣(81)对应的安装卡孔(2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支脚(11),所述支脚(11)内设有防滑垫(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9)呈柱状结构,防滑垫(9)的顶部设有呈锥柱状的安装端部(91),安装端部(91)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窄的固定凹环部(9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炒锅发热座,包括底座,上盖,安装盘,发热盘以及控制模块,上盖与底座盖接,上盖的面部设有用于放置安装盘以及发热盘的安装通孔,安装盘以及发热盘依次放置在安装通孔内,控制模块设置于底座与安装盘之间,并与发热盘电连接,发热盘的中心位置上设有感温通孔,感温通孔内设有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在发热盘的中心设置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感温探头,把对应使用发热座的电炒锅锅底的温度信息收集并反馈至控制模块,使产品可以根据温度信息自动对发热盘的发热量进行调节,无需用户手动调节,提升食物口感,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唐尧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工牌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3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