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且特别涉及一种食物的蒸煮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在煮饭时大都采用将水和米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盖上锅盖后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实现自动完成煮饭的目的。采用现有的电饭煲煮饭时,大米中的淀粉先大量溶出于水中,淀粉在高温作用下糊化、凝胶化,然后随着水分的收干,糊化和凝胶化的淀粉又会回吸依附于大米表层,导致米饭软黏,口感较差。
为了提高米饭的口感并减少煮熟后米饭内所含的淀粉量,中国专利cn205144276u公开了一种带甑子的沥米饭电饭锅,该带甑子的沥米饭电饭锅包括电饭锅的内胆,内胆内设有竹质甑子,竹质甑子的甑身底端周向设有通水孔,竹质甑子内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设有篾条筛,篾条筛是用竹条编织成的筛网,凸台位于内胆底端的上方,内胆的底端设有加热盘,内胆底端还开有出水孔,出水孔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出口连通有设在内胆下方的米汤容器。其工作原理为:将篾条筛放入到环形凸台上,再将洗好的米放入篾条筛上,加上适量的水,盖上锅盖,加热盘加热内胆中的水,开始煮米。当米被煮制半熟时,水已变为米汤,电磁阀的出口打开,米汤流入到米汤容器中。当内胆中的米汤流入到篾条筛以下时,电磁阀的出口封闭,米汤停止流动。加热盘继续对内胆内的米汤加热,米汤沸腾产生蒸汽将米饭蒸熟。
米饭在蒸煮阶段的补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蒸煮过程中米粒的表面已经开始糊化,此时如果能对米粒进行快速的短暂补水,糊化的表面可快速吸收水分,从而使得蒸煮后的米饭含水量高,口感q弹有韧性。中国专利cn205144276u所公开的带甑子的沥米饭电饭锅只能实现煮米后的一次沥米,沥米后即进入蒸米阶段,其在蒸米阶段无法对米粒进行补水,故该类电饭煲蒸煮出的米饭米饭含水量少,米饭粗糙且韧性较差。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补水功能的电饭煲,其主要是通过位于煲盖上的注水口来对米饭进行补水或者是蒸汽补水,不管是注水口补水还是蒸汽补水,补水的均匀性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沥米饭电饭锅只能实现一次沥米无法在蒸煮阶段进行补水而导致蒸煮后米饭口感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多次沥水功能以在蒸煮阶段进行补水的食物的蒸煮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物的蒸煮器具,其包括第一锅体组件、第二锅体组件、第一加热件、水流管道以及调压组件。第一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第一锅盖、第一内胆以及放置于第一内胆内的篦子,第一锅体组件上具有贯穿第一锅体和第一内胆的通孔。第二锅体组件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第一锅体密封盖合于第二锅体组件。第一加热件容纳于第一锅体内且设置于第一内胆的外底壁或外侧壁。水流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于通孔,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调压组件连通于容置空间,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以使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通过水流管道压入第一内胆内;或者调节容置空间的压力以使进入第一内胆内的水或米汤部分回落至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孔贯穿第一锅体的底部和第一内胆的底部,第一锅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通孔的周向并向第一内胆内部延伸的围骨,围骨的自由端位于篦子的下方,围骨密封连接于水流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锅体组件包括围骨密封圈,围骨密封圈设置于水流管道的上端且密封连接于第一内胆底部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围骨与第一内胆的底部一体成型;或者围骨一体成型于水流管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二锅体组件包括第二锅体、第二内胆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第二内胆的第二锅盖,水流管道穿射第二锅盖以伸入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压组件以及控制调压组件和第一加热件的电路板组件均容纳于第一锅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食物的蒸煮器具还包括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设置于第二锅体组件的底部,加热容置空间内的米汤或水,第二加热件耦接于电路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压组件包括分别连通容置空间的气泵和电磁阀,气泵增加容置空间内气压,电磁阀减小容置空间内的气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加热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锅体内,当第一内胆放入第一锅体时,第一加热件抵接第一内胆的外底壁或外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铰接于第一锅体,内盖固定于外盖且密封盖合于第一内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具有密封盖合的第一锅体组件和第二锅体组件,第一锅体组件上具有贯穿第一锅体和第一内胆的通孔,第二锅体组件内盛放有水,水流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通孔,另一端伸入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当调压组件增加容置空间内的压力时,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内的水被压入水流管道,进入第一内胆内并淹没位于篦子上的米粒。第一加热件加热进入第一内胆内的水使,实现低温泡米和煮米。在煮米完成后,调压组件改变容置空间内的压力,第一内胆内的部分米汤经水流管道回落至容置空间内,回流后第一加热件继续加热剩余在第一内胆内的米汤,产生水蒸气蒸煮位于篦子上的米粒。在蒸煮的过程中,调压组件再次增加容置空间内的压力时,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内的米汤水被压入水流管道,进入第一内胆并淹没篦子上的米粒,篦子上的每颗米粒都能得到补水,补水的均匀性非常好。煮米后糊化的米粒快速吸收水分,从而使得蒸煮后的米饭含水量高。进一步的,调压组件可精确控制补水的时间,可有效避免米粒因吸水量过大而失了韧性,确保蒸煮后的米饭粘稠而有韧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中,水或米汤的流动是通过调压组件来控制的,米粒不会对沥水和密封造成任何影响,大大降低了电饭煲对使用者的要求和故障率,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食物的蒸煮器具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调压组件与第二锅体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包括第一锅体组件1、第二锅体组件2、第一加热件3、水流管道4以及调压组件5。第一锅体组件1包括第一锅体11、第一锅盖12、第一内胆13以及放置于第一内胆13内的篦子14,第一锅体组件1上具有贯穿第一锅体11和第一内胆13的通孔10。第二锅体组件2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20,第一锅体11密封盖合于第二锅体组件2。第一加热件3容纳于第一锅体11内且设置于第一内胆13的外底壁或外侧壁。水流管道4的一端密封连接于通孔10,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20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调压组件5连通于容置空间20,调节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以使容置空间20内的水或米汤通过水流管道压入第一内胆内;或者调节容置空间20的压力以使进入第一内胆13内的水或米汤部分回落至容置空间20内。
相比传统的采用电磁阀来实现一次沥米的沥米饭电饭锅,本实施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通过调压组件5来改变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以实现水或米汤的上下流动,以实现多次沥米。在蒸煮米饭的阶段内调压组件5增加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将容置空间内的水压入第一内胆13内并完全浸泡位于篦子14上的米粒,为篦子上的所有米粒进行补水,使得蒸煮后的米饭含水量高,韧性好,口感q弹。进一步的,相比目前市面上通过注水口或喷淋口进行补水的电饭煲,由于篦子14上的所有米粒均被米汤所浸泡,补水的均匀性非常好,蒸煮后每颗米饭含水量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的工作原理为:在容置空间20内注入适量的水并将水流管道的下端42伸入容置空间20内的水面以下。将第一锅体11密封盖和于第二锅体组件2且使通孔10刚好密封连接于水流管道的一端41。将第一内胆13放入第一锅体11内且在篦子14上放入清洗后的米粒。将第一盖体12盖合于第一锅体11并启动调压组件5,调压组件5增加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20内的水经水流管道4进入第一内胆13内并淹没位于篦子14上的米饭。启动第一加热件3,将第一内胆13内的水加热至45摄氏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以实现低温泡米。在泡米结束后,调压组件5降低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第一内胆13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经水流管道4流回容置空间20,回流后第一内胆13中的剩余米汤的液面低于篦子14的高度,第一加热件3加热第一内胆13内剩余的水,蒸制篦子14上的米饭。在蒸制一段时间后,启动调压组件5,调压组件5增加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20内的水经水流管道4进入第一内胆13内并淹没位于篦子14上的米饭,对蒸制过程中的米饭进行快速的补水。之后调压组件5降低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进行沥水。第一加热件3持续加热第一内胆13内剩余的水,直至米饭蒸熟。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也可在泡米的过程中或者是后续蒸制的过程中进行煮米,煮米所形成的米汤回流至容置空间20内,而第一锅体组件1和第二锅体组件2是分离式结构,在米饭蒸煮结束后,用户可分离第一锅体组件1和第二锅体组件2,从第一锅体组件中获取并食用米饭,在第二锅体组件2中获取并食用米汤,食用非常的方便。进一步的,于其它实施例中,食物的蒸煮器具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锅体组件2的底部的第二加热件。当米汤回落至容置空间20后,启动第二加热件加热位于容置空间20内的米汤,确保食用时米汤具有较高的温度。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孔10贯穿第一锅体11的底部和第一内胆13的底部。此时为使得沥米后第一内胆3中剩余有米汤,第一锅体组件1还包括设置于通孔10的周向并向第一内胆13内部延伸的围骨15,围骨15密封连接于水流管道的上端41,围骨15的自由端位于篦子14的下方。围骨15伸入第一内胆13的高度即为沥米后第一内胆13内剩余的米汤的液面高度。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通孔可形成于第一内胆13的侧壁上,在该种结构中无需设置围骨,直接利用通孔的自身高度即可在沥米时将液面低于通孔的米汤截留于第一内胆内。
于本实施例中,围骨15与第一内胆13的底部一体成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围骨也可一体成型于水流管道的上端或者围骨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内胆的底部。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锅体组件1还包括围骨密封圈16,围骨密封圈16设置于水流管道4的上端且密封连接于第一内胆底部的通孔10。具体而言,围骨密封圈16可拆卸式密封连接于通孔10,围骨密封圈密16封连接通孔10的内壁、围骨15的底端以及水流管道的一端41。该设置使得用户在米饭蒸煮完成后可单独将围骨密封圈16从第一内胆13内取出并进行清洗,清洗非常的方便。进一步的,该设置也极大的方便了围骨密封圈16的更换。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锅体组件2包括第二锅体21、第二内胆22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第二内胆22的第二锅盖23,水流管道4的下端穿射第二锅盖23以伸入容置空间内。调压组件5包括分别连通容置空间的气泵51和电磁阀52,气泵51增加容置空间20内气压,电磁阀52减小容置空间20内的气压。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锅盖23上具有第一气孔231,第一气孔231分别与气泵的出气口511和电磁阀的进气口521相连接,电池阀的出气口522连通至电饭煲外部的大气,当电池阀打开,容置空间20内的空气将会通过电磁阀释放到电饭煲的外部,容置空间20内的压力将减小。然而,本实用新型对调压组件5的具体结构不作任何限定。
于本实施例中,调压组件5以及控制调压组件5和第一加热件3的电路板组件(由于视角的原因,图未实处)均容纳于第一锅体11内。该设置使得所有的电控元件均集成与第一锅体11内,不仅极大的方便了电路布局,同时该设置也使得用于盛饭米汤的第二锅体组件2内不包含任何的电器元件,极大方便了用户对第二锅体组件2的清洗。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当食物的蒸煮器具包含第二加热件时,食物的蒸煮器具还包括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锅体底端和第二锅体上端的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由于视角的原因,图未示出),第一耦合器电性连接电路板组件,第二耦合器电性连接第二加热件。当第一锅体盖合于第二锅体时,第一耦合器耦接第二耦合器从而实现第二加热元件的电路控制。进一步的,为方便第二内胆的清洗,还可设置第二加热件固定于第二锅体内且独立于第二内胆,当第二内胆放入第二锅体内时,第二加热件抵接第二内胆的外底壁或外侧壁。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3固定连接于第一锅体11内,当第一内胆13放入第一锅体时第一加热件3抵接第一内胆13的外底壁或外侧壁。第一加热件3和第一内胆13的分离式设置使得第一内胆13为一个不带任何电器元件的胆体,用户在清洗时可将整个第一内胆13浸入水中,清洗非常的方便且不会产生任何的故障隐患。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锅盖12包括外盖121和内盖122,外盖121铰接于第一锅体11,内盖122固定于外盖121且密封盖合于第一内胆13,形成密封腔。进一步的,食物的蒸煮器具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锅体上的收水圈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具有密封盖合的第一锅体组件和第二锅体组件,第一锅体组件上具有贯穿第一锅体和第一内胆的通孔,第二锅体组件内盛放有水,水流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通孔,另一端伸入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当调压组件增加容置空间内的压力时,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内的水被压入水流管道,进入第一内胆内并淹没位于篦子上的米粒。第一加热件加热进入第一内胆内的水使,实现低温泡米和煮米。在煮米完成后,调压组件改变容置空间内的压力,第一内胆内的部分米汤经水流管道回落至容置空间内,回流后第一加热件继续加热剩余在第一内胆内的米汤,产生水蒸气蒸煮位于篦子上的米粒。在蒸煮的过程中,调压组件再次增加容置空间内的压力时,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容置空间内的米汤水被压入水流管道,进入第一内胆并淹没篦子上的米粒,篦子上的每颗米粒都能得到补水,补水的均匀性非常好。煮米后糊化的米粒快速吸收水分,从而使得蒸煮后的米饭含水量高。进一步的,调压组件可精确控制补水的时间,可有效避免米粒因吸水量过大而失了韧性,确保蒸煮后的米饭粘稠而有韧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的蒸煮器具中,水或米汤的流动是通过调压组件来控制的,米粒不会对沥水和密封造成任何影响,大大降低了电饭煲对使用者的要求和故障率,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1.一种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锅体组件,包括第一锅体、第一锅盖、第一内胆以及放置于第一内胆内的篦子,第一锅体组件上具有贯穿第一锅体和第一内胆的通孔;
第二锅体组件,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第一锅体密封盖合于第二锅体组件;
第一加热件,容纳于第一锅体内且设置于第一内胆的外底壁或外侧壁;
水流管道,一端密封连接于通孔,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
调压组件,连通于容置空间,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以使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通过水流管道压入第一内胆内;或者调节容置空间的压力以使进入第一内胆内的水或米汤部分回落至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贯穿第一锅体的底部和第一内胆的底部,所述第一锅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通孔的周向并向第一内胆内部延伸的围骨,围骨的自由端位于篦子的下方,所述围骨密封连接于水流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体组件包括围骨密封圈,所述围骨密封圈设置于水流管道的上端且密封连接于第一内胆底部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骨与第一内胆的底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围骨一体成型于所述水流管道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体组件包括第二锅体、第二内胆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第二内胆的第二锅盖,水流管道穿射第二锅盖以伸入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以及控制调压组件和第一加热件的电路板组件均容纳于第一锅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的蒸煮器具还包括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于第二锅体组件的底部,加热容置空间内的米汤或水,所述第二加热件耦接于电路板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分别连通容置空间的气泵和电磁阀,所述气泵增加容置空间内气压,所述电磁阀减小容置空间内的气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固定连接于第一锅体内,当第一内胆放入第一锅体时第一加热件抵接第一内胆的外底壁或外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的蒸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铰接于第一锅体,内盖固定于外盖且密封盖合于第一内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