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面板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面板是由底板和盖板进行固定装配后形成的,由于底板与盖板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盖板能够安装在底板上指定的位置,通常会分别在底板和盖板上设置定位孔,以便装配时可以通过定位孔对底板和盖板进行定位。现有的面板的装配是进行由人工执行的,装配时,使底板上的定位孔与盖板上的定位孔一一对应后,采用销子插入相对设置的底板的定位孔和盖板的定位孔内,以对底板和盖板进行定位,接着将铁块压合在盖板上,防止盖板发生移动,最后再采用胶接或焊接手段对盖板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
但是,由于现有的盖板与底板装配时没有专用的工装夹具,当插入底板的定位孔和盖板的定位孔内的销轴直径过小时,底板与盖板之间存在可相对移动的空间,导致底板的定位孔与盖板的定位孔之间发生错位,而由于底板与盖板上的定位孔有时还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因此,当定位孔与盖板的定位孔之间发生错位时,会导致底板和盖板无法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此外,当采用多块铁块对底板和盖板进行压紧时,铁块的大小不一会导致对盖板产生的压紧力不均匀,造成部分位置没压紧。另外,部分面板的底板在冲压成型后会具有空腔,导致底板的整体刚度较差,当铁块过重时,底板和盖板容易被压弯变形。再者,为了保证面板的美观性,底板及盖板上仅设置必要的孔位结构,如底板和盖板上均只需设置两个定位孔即可实现对底板和盖板的定位,但由于没有专用的工装夹具,导致盖板的安装过程中没有防呆措施,造成装配过程中,盖板容易被装反,使得成型后的面板面板变成不合格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精度高、可避免面板装配过程中发生变形、可防止面板发生错误装配且成品率高的面板装配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夹具,面板包括底板和盖板,底板具有空腔,空腔的底部朝向空腔外设置有开口,开口贯穿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分布在开口的周向上,且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贯穿底板,盖板位于空腔外,盖板盖合在开口上,盖板上设置有槽孔和两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槽孔和两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分别贯穿盖板,一个第二定位孔与一个第一定位孔共轴设置,在盖板上的投影,槽孔位于开口内,夹具包括底座、承台、压紧机构和压板,承台和压紧机构安装均在底座上,承台背向底座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和两根以上的第二定位销,承台位于空腔内,第一定位销穿过槽孔,一根第二定位销穿过共轴设置的一个第一定位孔和一个第二定位孔,压板铺盖在盖板上,压紧机构驱动压板与盖板抵接,沿竖直方向上的在盖板上的投影,压板的投影位于承台的投影内。
由上可见,承台用于对面板进行支承,以配合压板和压紧机构对装配后的面板压紧,防止压紧过程中底板发生变形。压紧机构则用于对压板施加压力,使压板能够对盖板进行均匀的压紧。其中,承台上第二定位销用于对底板和压板进行定位,而承台上的第一定位销则具有防呆功能,用于防止盖板装配过程中发生错装,避免成型后的面板变成不合格品。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定位孔的直径等于第二定位孔的直径,第二定位销的直径等于第一定位孔的直径。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定位销的直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盖板与底板发生相对移动,防止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发生错位,并保证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同轴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机构包括夹钳,夹钳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操纵杆和压杆,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固定座的第一端铰接,第一连杆朝向压板延伸地设置有连接部,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固定座的第二端铰接,操纵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操纵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压杆安装在连接部上,压杆朝向压板设置,操纵杆可驱动压杆压合在压板上。
由上可见,采用夹钳作为压紧机构,使得压紧机构对压板的压紧无需配合电气设备,并使得压紧机构对压板的压紧和松开的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沿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设置,压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夹钳还包括两颗螺母,两颗螺母分别与压杆螺纹连接,且两颗螺母分别位于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压杆还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连接部滑动。
由上可见,通过对两颗螺母进行调节,既使压杆可以沿滑槽滑动,以调节压杆的水平位置,保证压杆在压板上具有较好的施力点,又可以调节压杆与承台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夹具能够对不同规格尺寸的面板进行定位、夹紧。
进一步的方案是,螺母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垫片。
由上可见,垫片能够对螺母起到止动作用,防止螺母发生松动,以保证压杆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使压杆能够稳定的压合在压板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杆朝向压板的一端设置有胶层。
由上可见,通过在压杆的端部设置胶层,使得压杆在对压板进行压紧时,能够增加压杆与压板之间的摩擦力,并防止压杆对压板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方案是,夹钳的数量为两个至四个,两个以上的夹钳并列设置。
由上可见,夹钳的数量可根据面板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得压紧机构能够控制压板对盖板施加较为均匀的压紧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承台与底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采用螺栓对底座和承台进行连接,使承台能够进行更换,以便夹具能够通过更换不同的承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面板进行定位、夹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装配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装配系统实施例的面板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装配系统实施例的面板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板装配系统实施例的夹具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面板1装配系统100包括面板1和夹具2。其中,结合图2和图3,面板1包括底板11和盖体,底板11通过冲压形成空腔111,空腔111的底部朝向空腔111外设置有开口112,开口112贯穿底板11。底板11上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113,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113分布在开口112的周向上,且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113贯穿底板11。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而为了保证面板1的美观性及保证底板11与盖板12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可靠地连接,第一定位孔11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孔113沿上述矩形的对角线方向分布。
盖板12位于空腔111外,且盖板12盖合在开口112上。盖板12上设置有槽孔121和两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122,槽孔121和两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122分别贯穿盖板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122的数量为两个,且盖板12的一个第二定位孔122与底板11的一个第一定位孔113共轴设置。此外,在盖板12上的投影,盖板12的槽孔121位于底板11的开口112内。
结合图4,夹具2包括底座21、承台22、压紧机构23和压板24。承台22安装在底座21上,优选地,承台22通过螺栓与底座21固定连接,使承台22可相对底座21进行拆卸,从而使得承台22能够进行更换,一般夹具2能够通过更换承台22的方式实现对不同规格尺寸的面板1进行定位和夹紧。
承台22用于对面板1进行支承,以配合压板24和压紧机构23对装配后的底板11和盖板12进行压紧。具体地,承台22背向底座21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221和两根以上的第二定位销222,其中,第二定位销222的数量与第一定位孔113、第二定位孔122的数量一种,即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销222的数量为两根。当对面板1进行装配时,向将底板11放置在承台22上,使承台22位于底板11的空腔111内,接着使承台22上的一根第二定位销222插入底板11的一个第一定位,以使承台22对底板11进行支承和定位。然后,将盖板12盖合在底板11的开口112上,使承台22上的一根第二定位销222插入盖板12的一个第二定位孔122内,同时,使承台22上的第一定位销221插入盖板12的槽孔121内,以保证盖板12位置不会被装反。此外,第一定位孔113的直径等于第二定位孔122的直径,且第二定位销222的直径等于第一定位孔113的直径,而通过对第一定位孔113、第二定位孔122和第二定位销222的直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定位后的盖板12与底板11发生相对移动,防止第一定位孔113和第二定位孔122由于发生错位而无法呈共轴设置,从而保证面板1可以通过第一定位孔113和第二定位孔122与其他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压板24铺盖上盖板12上,以对盖板12进行压紧,且沿竖直方向上的在盖板12上的投影,压板24的投影位于承台22的投影内,且压板24能够基本覆盖在盖板12上,从而使得压板24能够对整块盖板12进行压紧。压紧机构23安装在底座21上,压紧机构23用于驱动压板24抵接在盖板12上,从而实现对定位好的底板11和盖板12进行压紧,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底板11和盖板12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胶接或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
优选地,压紧机构23包括两个至四个夹钳,两个以上的夹钳并列地设置,当然,夹钳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面板1的规格尺寸进行设置,以使得压紧机构23能够对盖板12施加较为均匀的压紧力。本实施例中,夹钳的数量为一个。
夹钳包括固定座231、第一连杆232、第二连杆233、操纵杆234和压杆235。固定座231安装在底座21上,第一连杆232的第一端与固定座231的第一端铰接,且第一连杆232朝向压板24延伸地设置有连接部2321。第二连杆233的第一端与固定座231的第二端铰接,操纵杆234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232的第一端铰接,操纵杆234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233的第二端铰接。压杆235安装连接部2321上,且压杆235朝向压板24设置,操纵杆234可驱动压杆235压合在压板24上。采用夹钳作为压紧机构23,使得压紧机构23对压板24的压紧无需配合电气设备,并使得压紧机构23对压板24的压紧和松开的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连接部2321上设置有滑槽2322,滑槽2322沿连接部2321的延伸方向设置,而压杆235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2322内。具体地,夹钳还包括两颗螺母236,两颗螺母236分别与压杆235螺纹连接,且两颗螺母236分别位于连接部2321的相对的两侧,压杆235还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连接部2321滑动。通过对两颗螺母236进行调节,既使压杆235可以沿滑槽2322滑动,以调节压杆235的水平位置,保证压杆235在压板24上具有较好的施力点,又可以调节压杆235与承台22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夹具2能够对不同规格尺寸的面板1进行定位、夹紧。此外,螺母236与连接部2321之间设置有垫片237,使垫片237能够对螺母236起到止动作用,防止螺母236发生松动,以保证压杆235与连接部2321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使压杆235能够稳定的压合在压板24上。压杆235朝向压板24的一端设置有胶层,胶层能够使压杆235在对压板24进行压紧时,增加压杆235与压板24之间的摩擦力,并防止压杆235对压板24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压紧机构23也可以采用气缸等其他压紧机构。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面板装配系统的夹具的结构设计,使得该面板装配系统具有装配精度高、可避免面板装配过程中发生变形、可防止面板发生错误装配且成品率高的优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朝向所述空腔外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孔,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分布在所述开口的周向上,且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底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空腔外,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槽孔和两个以上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槽孔和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分别贯穿所述盖板,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与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共轴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投影,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开口内;
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底座、承台、压紧机构和压板,所述承台和所述压紧机构安装均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台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和两根以上的第二定位销,所述承台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定位销穿过所述槽孔,一根所述第二定位销穿过共轴设置的一个第一定位孔和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压板铺盖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压紧机构驱动所述压板与所述盖板抵接;
沿竖直方向上在所述盖板的投影,所述压板的投影位于所述承台的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夹钳,所述夹钳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朝向所述压板延伸地设置有连接部;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铰接;
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操纵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压杆,所述压杆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压杆朝向所述压板设置,所述操纵杆可驱动所述压杆压合在所述压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压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还包括两颗螺母,两颗所述螺母分别与所述压杆螺纹连接,且两颗所述螺母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压杆还可沿自身的轴向相对所述连接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杆朝向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有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的数量为两个至四个,两个以上的所述夹钳并列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面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台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