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锅灶。
背景技术:
大锅灶是厨房设备中的一种灶具,包括锅体以及灶台。大锅灶适用于大菜量的烹饪,一般为商用厨房设备。大锅灶通常使用80cm以上直径的锅体,主要用于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单位大型食堂,用于烧大锅菜。
使用大锅灶烹饪之后需要对锅体进行清洁,避免锅体中残留的油或汤汁影响下一道菜的味道。锅体的清洁不同于小型烹饪锅,锅体放在灶台上不便于搬运;但是,倘若将清洗的废水从锅中不断舀出,再擦干,又会耽误过多的时间。在准备餐食的时候,需要烹饪的菜品很多,那么便需要能够对锅体进行快速的清洁,进行下一次烹饪。显然,直接将锅体内的清洗用的废水直接倒掉是最快速的处理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锅灶,其具有便于移动锅体,实现快速将清洗的废水倒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锅灶,包括锅体、位于锅体下方的炉盘燃烧器、连接到炉盘燃烧器的燃气管线,还包括用于支撑炉盘燃烧器的底座,锅体连接有至少两个把手,至少有两个把手相背离设置于锅体的外表面;锅体的锅口设置有向外翻出的翻边,翻边的下表面抵触有至少三根将锅体架高的支撑腿;锅体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炉盘燃烧器的放置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在支撑腿上的锅体可以直接移走,没有灶台的干扰,当清洗完锅体之后,人把持把手可以直接将锅体抬走并将废水倒掉,而且实现了快速倾倒废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与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烹饪时会产生高温,若把手与锅体连接为一体,那么在搬运锅体的时候就需要用手套。将把手可拆卸设置后,就可以使把手保持常温,即用即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腿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台,凹台的侧壁的曲率与翻边的曲率一致,当支撑腿支撑所述锅体时,翻边与侧壁相抵,翻边与凹台的底面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贴在凹台的底面并抵在凹台的侧壁时,会使锅体稳定的固定在围绕在锅体周围的支撑腿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锅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把手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承插管;把手包括插接到承插管内的插接部以及供手把持的把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至少两个把手分别插入到承插管中便可以将锅体抬起,不使用把手时,将把手从承插管中拔出即可,操作简便,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插管呈方管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管还能够起到限制转动的作用,避免承插管与插接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人把持把手时更好控制锅体的姿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插管与所述锅体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翻边的下表面焊接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体被抬起时,插接部对承插管产生作用力,而此时存在两个二表面与承插管焊接相连,这两个面都对承插管提供支撑并提供给反作用力矩,进而可以减小承插管与锅体以及翻边连接处的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插管设置有两对,两对承插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分置于十字型的四端;所述把手设置有三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两个把手便将锅体抬起,但是为了更方便的将锅体内的废水倒出,在两个把手之间使用第三个把手更容易控制锅体的倾转。同时,倾转并不具备方向性,可以将第三个把手插入到空闲的两个承插管中的任意一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座呈圆桶状,放置座的桶口朝向所述锅体,所述炉盘燃烧器放置于放置座内,在放置座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燃气管线穿过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桶状的放置座便于热量的聚集,减少热量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根,所述放置座与四根支撑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放置座固定于支撑腿之间,放置座在支撑炉盘燃烧器的同时还起到固连支撑腿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至少三根支撑腿直接支撑带有翻边的锅体,便于将锅体移走;
2.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承插管以及把手,可以使把手保持常温,避免高温,即用即装;
3.通过设置位于十字型四端的承插管,便于在移走锅体后控制锅体的倾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大锅灶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一种大锅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腿与锅体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锅体的仰视图;
图5是把手与承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腿;11、凹台;2、横杆;3、锅体;31、翻边;32、承插管;33、把手;331、插接部;332、把持部;4、放置座;41、开口;5、炉盘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锅灶,包括锅体3以及用于支撑锅体3的四根支撑腿1。锅体3的锅口边沿设置有向外翻出的翻边31,翻边31与锅体3一体成型。四根支撑腿1竖直矗立,四根支撑腿1分别位于正方形的四角,在支撑腿1的上端面开设有凹台11,凹台11侧壁的曲率与翻边31的曲率一致。支撑腿1支撑锅体3时,翻边31与凹台11的底面相贴合,翻边31与凹台11的侧壁相抵。进而锅体3会稳定的固定在围绕在锅体3周围的支撑腿1之间。在相邻的支撑腿1之间焊接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横杆2。
参见图1和图2,在锅体3的下方设置有炉盘燃烧器5以及用于支撑炉盘燃烧器5的放置座4。放置座4呈圆桶状,放置座4的桶口向上朝向锅体3,放置座4的底面与横杆2的上表面相抵并焊接相连,放置座4的侧壁与支撑腿1贴合并焊接相连。炉盘燃烧器5放置在放置座4内,在放置座4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燃气管线穿过的开口41。
参见图4和图5,在翻边31的下方设置有四根承插管32,承插管32呈方管状。承插管32与锅体3的外表面以及翻边31的下表面焊接相连,四根承插管32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四根承插管32分置于十字型的四端。把手33设置有三个,把手33包括呈杆状的插接部331以及呈口字形的把持部332,插接部331与承插管32插接配合,手握部供手把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两个把手33的插接部331插入到相对的承插管32中后,抬动把手33可以将放置在支撑腿1上的锅体3可以直接移走,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了现有技术中的灶台的干扰。当清洗完锅体3之后,人把持把手33可以直接将锅体3抬走并将废水倒掉,而且实现了快速倾倒废水的效果。在倾倒废水时为了更加方便,在两个把手33之间将第三个把手33插入到空闲的承插孔中,这将使人更容易控制锅体3的倾转。同时,倾转并不具备方向性,可以将第三个把手33插入到空闲的两个承插管32中的任意一个。
由于烹饪时会产生高温,若把手33与锅体3连接为一体,那么在搬运锅体3的时候就需要用手套。将把手33可拆卸设置后,就可以使把手33保持常温,即用即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大锅灶,包括锅体(3)、位于锅体(3)下方的炉盘燃烧器(5)、连接到炉盘燃烧器(5)的燃气管线,还包括用于支撑炉盘燃烧器(5)的底座,其特征在于:锅体(3)连接有至少两个把手(33),至少有两个把手(33)相背离设置于锅体(3)的外表面;锅体(3)的锅口设置有向外翻出的翻边(31),翻边(31)的下表面抵触有至少三根将锅体(3)架高的支撑腿(1);锅体(3)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撑炉盘燃烧器(5)的放置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3)与所述锅体(3)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的上端面设置有凹台(11),凹台(11)的侧壁的曲率与翻边(31)的曲率一致,当支撑腿(1)支撑所述锅体(3)时,翻边(31)与侧壁相抵,翻边(31)与凹台(11)的底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锅体(3)的外表面且与所述把手(33)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承插管(32);把手(33)包括插接到承插管(32)内的插接部(331)以及供手把持的把持部(3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管(32)呈方管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管(32)与所述锅体(3)的外表面以及所述翻边(31)的下表面焊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管(32)设置有两对,两对承插管(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分置于十字型的四端;所述把手(33)设置有三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呈圆桶状,放置座(4)的桶口朝向所述锅体(3),所述炉盘燃烧器(5)放置于放置座(4)内,在放置座(4)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燃气管线穿过的开口(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设置有四根,所述放置座(4)与四根支撑腿(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