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且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在煮饭时大都采用将水和米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盖上锅盖后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实现自动完成煮饭的目的。采用现有的电饭煲煮饭时,大米中的淀粉先大量溶出于水中,淀粉在高温作用下糊化、凝胶化,然后随着水分的收干,糊化和凝胶化的淀粉又会回吸依附于大米表层,导致米饭软黏,口感较差。

    为了提高米饭的口感并减少煮熟后米饭内所含的淀粉量,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能制作沥米饭的电饭煲,这类电饭煲的主要煮米过程是高温煮米,沥水,最后在将米饭蒸熟。如中国专利cn205144276u公开的一种带甑子的沥米饭电饭锅。这类电饭煲只能实现一次沥米,在高温煮米之前无法对米粒进行浸泡,米粒吸水不够,蒸煮后的沥米饭水分含量较少,米饭口感较干。为了解决现有沥米饭电饭煲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8447219u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次沥米的沥米饭电饭煲。但是在该电饭煲中在最后的蒸米阶段需要将聚能罩内的水加热产生蒸汽来将蒸锅内的米饭蒸熟,聚能罩内的水较多,加热聚能罩内的水需要等待一段较长的时间,延长了整个米饭蒸煮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沥米饭电饭煲煮饭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煮饭时间短且可实现多次沥米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包括上锅组件、蒸汽槽组件、下锅组件、输水管组件以及调压组件。上锅组件包括上锅壳体、上锅盖以及容纳于上锅壳体内的上锅内胆和篦子,上锅内胆的底部具有一内胆通孔。蒸汽槽组件设置于上锅壳体的下方,蒸汽槽组件包括蒸汽槽外壳、蒸汽槽以及设置于蒸汽槽底部的第一加热件,蒸汽槽内设有贯穿蒸汽槽底部且向上延伸的蒸汽筒,蒸汽筒的侧壁上具有连通蒸汽槽的蒸汽孔。下锅组件密封连接蒸汽槽的下方,下锅组件内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输水管道包括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上输水管设置于蒸汽筒内且上输水管的上端密封连接内胆通孔,上输水管的下端延伸过蒸汽孔,下输水管的上端密封连接于蒸汽筒的底部,下输水管的下端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调压组件连通于容置空间,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蒸汽孔形成于蒸汽筒侧壁的上缘,蒸汽槽产生的蒸汽经上输水管和蒸汽筒之间的蒸汽通道进入上输水管并进入上锅内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下锅组件包括下锅壳体、容纳于下锅壳体内的下锅内胆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下锅内胆的下锅盖,下锅内胆内形成容置空间,下输水管的下端穿射下锅盖并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下锅内胆底部的第二加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压组件设置于下锅壳体内且位于下锅内胆的下方,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耦合连接器,耦合连接器包括设置于蒸汽槽外壳底部的上连接器和对应设置于下锅壳体顶部的下耦合器,上耦合器电性连接第一加热件,下耦合器电性连接调压组件和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下输水管包括筒状本体和形成于筒状本体顶部的环形连接部,筒状本体的下侧壁伸入下锅内胆,上部侧壁和顶壁位于蒸汽槽外壳的底部,筒状本体的顶壁具有一输水孔且输水孔位于环形连接部的内侧,第一密封圈卡入环形连接部,密封连接下输水管和蒸汽筒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调压组件包括分别连通容置空间的气泵和电磁阀,气泵增加容置空间内气压以使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通过输水管道进入上锅内胆;电磁阀减小容置空间内的气压,上锅内胆内的水或米汤受重力通过输水管道落回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锅壳体包覆上锅内胆的周壁,上锅内胆的底部内缩形成内凹台阶,蒸汽槽外壳上对应具有下凹台阶,上锅内胆的底部卡入蒸汽槽内,第二密封圈容纳于内凹台阶和下凹台阶所形成的空间内,密封连接上锅内胆和蒸汽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上锅壳体和上锅内胆之间形成真空的保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加热件呈圆环状且与蒸汽筒同轴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通过在上锅组件和下锅组件之间设置蒸汽槽组件,在泡米、煮米以及沥米的过程中蒸汽槽组件中的第一加热件同步加热蒸汽槽内的水,蒸汽槽内的水温度升高。当泡米和沥米结束后,蒸汽槽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筒侧壁上的蒸汽孔进入上输水管道,进而进入上锅内胆,将上锅内胆内的米粒蒸熟。蒸汽的产生与泡米沥米的过程同步进行,沥米完成后即可输出高温气体进行米饭的蒸煮,无需等待蒸汽的产生,大大缩短了沥米饭的制作时间。进一步的,现有的能实现多次沥米的电饭煲中,由于聚能罩内的水较多,加热聚能罩内的水产生蒸汽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而本申请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中第一加热件只需加热蒸汽槽内少量的水即可产生蒸汽,大大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中下输水管和下锅盖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包括上锅组件1、蒸汽槽组件2、下锅组件3、输水管4以及调压组件5。上锅组件1包括上锅壳体11、上锅盖12以及容纳于上锅壳体11内的上锅内胆13和篦子14,上锅内胆13的底部具有一内胆通孔131。蒸汽槽组件2设置于上锅壳体11的下方,蒸汽槽组件2包括蒸汽槽外壳21、蒸汽槽22以及设置于蒸汽槽底部的第一加热件23,蒸汽槽22内设有贯穿蒸汽槽底部且向上延伸的蒸汽筒221,蒸汽筒221的侧壁上具有连通蒸汽槽的蒸汽孔2211。下锅组件3密封连接蒸汽槽22的下方,下锅组件3内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300。输水管道4包括上输水管41和下输水管42,上输水管41设置于蒸汽筒221内且上输水管41的上端密封连接内胆通孔131,上输水管41的下端延伸过蒸汽孔2211,下输水管42的上端密封连接于蒸汽筒221的底部,下输水管42的下端伸入容置空间300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调压组件5连通于容置空间300,调节容置空间300内的压力。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下锅组件3包括下锅壳体31、容纳于下锅壳体31内的下锅内胆32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下锅内胆32的下锅盖33,下锅内胆32内形成容置空间300。下输水管道42的下端穿射下锅盖33伸入下锅内胆32内的液面下方。调压组件5包括设置于下锅壳体31内且位于下锅内胆32下方的气泵51和电磁阀52。下锅内胆32的侧壁具有一进气孔321,气泵51和电磁阀52经三通管道连接于进气孔321内。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由于泡米和沥米是通过改变容置空间内的压力来实现的,故在煮饭的过程中电饭煲各个部件之间需要形成密封的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结构的密封:

    上锅盖12密封盖合于上锅内胆13,形成第一封闭腔。

    上锅内胆13的底部密封连接于蒸汽槽外壳21,形成第二封闭腔。具体而言,上锅壳体11包覆上锅内胆13的周壁,上锅内胆13的底部内缩形成内凹台阶132,蒸汽槽外壳21上对应具有下凹台阶211,上锅内胆13的底部卡入蒸汽槽22内,第二密封圈72容纳于内凹台阶132和下凹台阶211所形成的空间内,密封连接上锅内胆13和蒸汽槽22。于本实施例中,上锅壳体11和上锅内胆13之间形成真空的保温层100。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上输水管41通过第三密封圈73密封连接于内胆通孔131,下输水管42密封连接于蒸汽筒221的底部且其侧壁密封连接于下锅盖33,下锅盖33通过第四密封圈74密封盖合于下锅内胆32,形成第三封闭腔。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下输水管42包括筒状本体421和形成于筒状本体421顶部的环形连接部422,筒状本体的下侧壁4211穿射下锅盖33并伸入下锅内胆32内的液面之下,上部侧壁4212和顶壁4213位于蒸汽槽外壳21的底部,筒状本体的顶壁4213具有一输水孔421-1且输水孔421-1位于环形连接部422的内侧,第一密封圈71卡入环形连接部422,密封连接下输水管42和蒸汽筒221的底部。于本实施例中,下输水管42的侧壁焊接连接于下锅盖33。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下输水管42可与下锅盖33一体成型。或者,两个独立设置并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水孔421-1的直径较小,控制上水的水流直径,水流不会外扩并经蒸汽孔2211进入蒸汽槽22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设置蒸汽孔2211形成于蒸汽筒221的侧壁的上缘,该设置确保在上水泡米的过程中输水管道4内的水不会通过蒸汽孔2211进入蒸汽槽22内。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在确保上输水管的末端延伸过蒸汽孔的前提下,也可将蒸汽孔设置于蒸汽筒的上侧壁。

    以下将结合沥米饭的制作过程来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的工作原理。

    用户首先向下锅内胆32注入适量的水,密封盖合焊接连接有下输水管42的下锅盖33。在下锅组件3的上方放置蒸汽槽组件2并向蒸汽槽22内注入少量的水。之后,在蒸汽槽组件2的上方放入连接有上输水管41的上锅组件1,上锅内胆13密封连接蒸汽槽外壳21。用户将清洗后的米放入上锅内胆13内的篦子14上并密封盖合上锅盖12。按下启动件后,气泵51通过进气孔321向下锅内胆32内注入空气,下锅内胆32内的气压增加,下锅内胆32内的水通过下输水管42、蒸汽筒221内的上输水管41以及内胆通孔131进入上锅内胆并淹没篦子14上的米粒并维持一段实现,实现泡米。

    在气泵51开启的同时,蒸汽槽组件2内的第一加热件23被同时开启,其加热蒸汽槽22内的水,使其产生蒸汽。当泡米完成后,关闭气泵51,打开电磁阀52,下锅内胆32内的压力减小,上锅内胆13内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上输水管41和下输水管42落回至下锅内胆32内。于此同时,蒸汽槽22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筒221侧壁的蒸汽孔2211和上输水管41和蒸汽筒221之间的蒸汽通道100进入上输水管41,进而进入上锅内胆13,蒸煮放置于篦子14上的米粒。在蒸煮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气泵51将下锅内胆32内的水再次通过输水管道4压入上锅内胆13内,再次浸没篦子14上的食材,为蒸煮过程中的米粒补水。之后关闭气泵51,开启电磁阀52,进行再次沥水。蒸汽槽22继续产生蒸汽直至蒸熟篦子14上的米粒。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沥米饭的制作过程不作任何限。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进行多次补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中气泵51和电磁阀52的设置实现了多次沥米,而蒸汽槽组件2的设置则使得蒸汽的产生完全同步于沥米的过程,在沥米完成后即可实现蒸煮,无需等待蒸汽的产生,大大缩短了沥米饭的制作时间。进一步的,蒸汽槽内的水量只需用于产生蒸汽,而无其它作用,故其水量很少,第一加热件23只需用很少的电能即可产生蒸汽,非常的省电。

    于本实施例中,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下锅内胆32底部的第二加热件6。当第一次沥米完成,蒸汽槽22产生蒸汽进行煮米时,第二加热件6加热下锅内胆32内的水,使得下锅内胆32内的水温升高到一定的温度,如90摄氏度。当蒸汽槽22蒸煮一段时间后,气泵51将加热升温后的水压入上锅内胆13内,进行高温泡米补水。高温泡米在补水的过程中不会降低米粒的温度,在补水完成后,蒸汽槽22可快速的将米粒蒸熟,进一步缩短沥米饭的制作时间。

    由于气泵51和电磁阀52均固定于下锅体组件3内,而第一加热件23则设置于蒸汽槽22的底部,为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耦合连接器8。耦合连接器8包括设置于蒸汽槽外壳底部的上连接器81和对应设置于下锅壳体顶部的下耦合器82,上耦合器81电性连接第一加热件23,下耦合器82电性连接调压组件5和相应的控制电路(由于视角的原因,图未示出)。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23和第二加热件6均为加热盘。由于蒸汽筒221贯穿蒸汽槽22的底部,故第一加热件23的中部具有一直径大于蒸汽筒221的通孔,第一加热件23呈圆环状。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通过在上锅组件和下锅组件之间设置蒸汽槽组件,在泡米、煮米以及沥米的过程中蒸汽槽组件中的第一加热件同步加热蒸汽槽内的水,蒸汽槽内的水温度升高。当泡米和沥米结束后,蒸汽槽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筒侧壁上的蒸汽孔进入上输水管道,进而进入上锅内胆,将上锅内胆内的米粒蒸熟。蒸汽的产生与泡米沥米的过程同步进行,沥米完成后即可输出高温气体进行米饭的蒸煮,无需等待蒸汽的产生,大大缩短了沥米饭的制作时间。进一步的,现有的能实现多次沥米的电饭煲中,由于聚能罩内的水较多,加热聚能罩内的水产生蒸汽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而本申请提供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中第一加热件只需加热蒸汽槽内少量的水即可产生蒸汽,大大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由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知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锅组件,包括上锅壳体、上锅盖以及容纳于上锅壳体内的上锅内胆和篦子,上锅内胆的底部具有一内胆通孔;

    蒸汽槽组件,设置于所述上锅壳体的下方,蒸汽槽组件包括蒸汽槽外壳、蒸汽槽以及设置于蒸汽槽底部的第一加热件,蒸汽槽内设有贯穿蒸汽槽底部且向上延伸的蒸汽筒,蒸汽筒的侧壁上具有连通蒸汽槽的蒸汽孔;

    下锅组件,密封连接蒸汽槽的下方,所述下锅组件内具有用于盛放水或米汤的容置空间;

    输水管道,包括上输水管和下输水管,上输水管设置于蒸汽筒内且上输水管的上端密封连接内胆通孔,上输水管的下端延伸过蒸汽孔,下输水管的上端密封连接于蒸汽筒的底部,下输水管的下端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

    调压组件,连通于容置空间,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孔形成于蒸汽筒侧壁的上缘,蒸汽槽产生的蒸汽经上输水管和蒸汽筒之间的蒸汽通道进入上输水管并进入上锅内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锅组件包括下锅壳体、容纳于下锅壳体内的下锅内胆以及打开或密封盖合于下锅内胆的下锅盖,下锅内胆内形成容置空间,下输水管的下端穿射下锅盖并伸入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的液面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下锅内胆底部的第二加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调压组件设置于下锅壳体内且位于下锅内胆的下方,所述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还包括耦合连接器,所述耦合连接器包括设置于蒸汽槽外壳底部的上连接器和对应设置于下锅壳体顶部的下耦合器,上耦合器电性连接第一加热件,下耦合器电性连接调压组件和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输水管包括筒状本体和形成于筒状本体顶部的环形连接部,筒状本体的下侧壁伸入下锅内胆,上部侧壁和顶壁位于蒸汽槽外壳的底部,筒状本体的顶壁具有一输水孔且输水孔位于环形连接部的内侧,第一密封圈卡入环形连接部,密封连接下输水管和蒸汽筒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分别连通容置空间的气泵和电磁阀,所述气泵增加容置空间内气压以使容置空间内的水或米汤通过输水管道进入上锅内胆;电磁阀减小容置空间内的气压,上锅内胆内的水或米汤受重力通过输水管道落回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锅壳体包覆上锅内胆的周壁,上锅内胆的底部内缩形成内凹台阶,蒸汽槽外壳上对应具有下凹台阶,上锅内胆的底部卡入蒸汽槽内,第二密封圈容纳于内凹台阶和下凹台阶所形成的空间内,密封连接上锅内胆和蒸汽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锅壳体和上锅内胆之间形成真空的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呈圆环状且与蒸汽筒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食物蒸煮装置,其包括上锅组件、蒸汽槽组件、下锅组件、输水管组件以及调压组件。上锅组件包括上锅壳体、上锅盖上锅内胆以及篦子,上锅内胆的底部具有内胆通孔。蒸汽槽组件设置于上锅壳体的下方,蒸汽槽组件包括蒸汽槽外壳、蒸汽槽以及第一加热件,蒸汽槽内设有贯穿蒸汽槽底部且向上延伸的蒸汽筒,蒸汽筒的侧壁上具有连通蒸汽槽的蒸汽孔。下锅组件密封连接蒸汽槽的下方,下锅组件内具有容置空间。调压组件连通于容置空间,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蒸汽槽组件的设置使得蒸汽的产生与泡米沥米的过程同步进行,沥米完成后即可输出高温气体进行米饭的蒸煮,无需等待蒸汽的产生,大大缩短了沥米饭的制作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良;王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7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