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运输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路板生产一线,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均需要使用运板车将岗位、部门完成、待生产或是另外待处理的电路板产品、半产品进行转移。一直以来企业为了搬运简便以及在安全操作的范围内最大量进行转移,将运输车设计成为平行承托运输车。
但是,传统的平行承托运输车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在中长距离的路程中,传统的电路板运输方式是将电路板一个挨一个叠放在运输车的放置平台上,然而,这样,电路板由于晃动,容易造成各电路板之间发生碰撞摩擦的问题,导致电路板易发生磨损问题,而且,对电路板的约束不足,电路板可能会因为晃动从运输车上滑落下来;例如,每个人的身高或者产品尺寸高度不同,而传统的平行承托运输车无法调节电路板放置高度,导致操作人员对电路板的取放不便;例如,由于传统的平行承托运输车为四面透风的结构,其容置的电路板会受到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汽、紫外线等污染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各电路板之间相互触碰摩擦的问题、对电路板有足够约束、能够手动改变电路板放置高度、能够防止环境因素对电路板污染伤害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包括:
转载调高组件,所述转载调高组件包括防护罩、车架及车轮,所述防护罩覆盖在所述车架的外部,所述车架包括上盖框架及侧伸缩柱,所述侧伸缩柱包括侧定支柱及侧动支柱,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框架相固定,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轮相固定;
置物组件,所述置物组件与所述侧动支柱相连接,所述置物组件包括底板及靠板,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靠板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对应与一所述第二卡槽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及其对应连接的一所述第二卡槽共同用于容纳电路板,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开设有进液孔;及
接液组件,所述接液组件包括连接柜及接液盘,所述连接柜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接液盘置于所述连接柜内,所述接液盘开设有置液凹槽,所述置液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接液盘用于从所述连接柜的第二开口端被推进及推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柜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罩覆盖在所述车架的左侧面、右侧面及上侧面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水层、胶黏剂层及紫外线涂层,所述胶黏剂层涂覆于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紫外线涂层涂覆于所述胶黏剂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孔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卡槽。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靠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靠板相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靠板之间,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6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伸缩柱还包括螺栓,所述侧定支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侧定支柱及所述侧动支柱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螺孔用于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所述侧动支柱用于沿着所述侧定支柱的内壁滑动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侧定支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置物组件对各电路板进行间隔放置,以减少各电路板之间相互触碰摩擦的问题,进而使各电路板不易被磨损。而且,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能够分别对电路板的下侧边及右侧边有约束,能使电路板在转载过程中能稳定容置在置物组件内不易滑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液组件,来使得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由进液孔通过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落入接液盘的置液凹槽,以完成对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的接收操作,避免电路板表面的液体污染工厂地面。而且,连接柜及接液盘这种推拉柜式的设计方便于接液盘的放进及取出。
3、本实用新型通过侧定支柱与侧动支柱相对运动,来改变侧伸缩柱的长度,进而改变置物组件相对地面的高度,从而改变置物组件容置的电路板的高度,更便于操作人员对电路板的取放。
4、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层及紫外线涂层可以隔绝绝大部分环境水汽、灰尘及紫外线对电路板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式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方式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包括:转载调高组件,所述转载调高组件包括防护罩、车架及车轮,所述防护罩覆盖在所述车架的外部,所述车架包括上盖框架及侧伸缩柱,所述侧伸缩柱包括侧定支柱及侧动支柱,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框架相固定,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轮相固定;置物组件,所述置物组件包括底板及靠板,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靠板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对应与一所述第二卡槽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及其对应连接的一所述第二卡槽共同用于容纳电路板,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开设有进液孔;及接液组件,所述接液组件包括连接柜及接液盘,所述连接柜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接液盘置于所述连接柜内,所述接液盘用于从所述连接柜的第二开口端被推进及推出。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的构思。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一种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10,包括转载调高组件110、置物组件120及接液组件130,如此具有转载电路板、手动调节、电路板放置高度、放置电路板及接收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
请参阅图1,所述转载调高组件110包括防护罩111、车架112及车轮113,所述防护罩111覆盖在所述车架112的外部,例如,所述防护罩111覆盖在所述车架112的左侧面、右侧面及上侧面的外表面。所述车架112包括上盖框架1121及侧伸缩柱1122,所述侧伸缩柱1122包括侧定支柱1122a及侧动支柱1122b,所述侧动支柱1122b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框架1121相固定,所述侧动支柱1122b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定支柱1122a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侧定支柱1122a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轮113相固定。所述置物组件120与所述侧动支柱1122b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车轮113在地面上的滚动,能够带动车架112运动。通过侧定支柱1122a与侧动支柱1122b相对运动,来改变侧伸缩柱1122的长度,进而改变置物组件120相对地面的高度,从而改变置物组件120容置的电路板的高度,更便于操作人员对电路板的取放。通过防护罩111,对电路板进行良好保护,避免环境污染伤害。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侧伸缩柱1122还包括螺栓1122c,所述侧定支柱1122a为中空结构,所述侧定支柱1122a及所述侧动支柱1122b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螺孔用于与所述螺栓1122c螺纹连接,所述侧动支柱1122b用于沿着所述侧定支柱1122a的内壁滑动并通过所述螺栓1122c固定在所述侧定支柱1122a上。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手拉动侧动支柱1122b沿着侧定支柱1122a的内壁滑动,来改变侧伸缩柱1122的长度,再将螺栓1122c对准侧定支柱1122a及侧动支柱1122b的螺孔旋转插入来进行固定侧定支柱1122a及侧动支柱1122b,以完成电路板的放置高度的调节。
所述防护罩111包括防水层、胶黏剂层及紫外线涂层,所述胶黏剂层涂覆于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紫外线涂层涂覆于所述胶黏剂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可以理解的是,防水层可以采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紫外线涂层由特种uv吸收剂构成,可阻隔99%的紫外线。如此通过防水层及紫外线涂层可以隔绝绝大部分环境水汽、灰尘及紫外线对电路板的伤害。
请参阅图2-3,所述置物组件120与所述侧动支柱1122b相连接,所述置物组件120包括底板121及靠板122,例如,所述底板121具有长方体结构。例如,所述靠板122具有长方体结构。所述底板121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211,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槽1211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靠板122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1221,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槽1221之间设置有间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1211分别对应与一所述第二卡槽1221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卡槽1211及其对应连接的一所述第二卡槽1221共同用于容纳电路板。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置物组件120对各电路板进行间隔放置,以减少各电路板之间相互触碰摩擦的问题,进而使各电路板不易被磨损。而且,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能够分别对电路板的下侧边及右侧边有约束,能使电路板在转载过程中能稳定容置在置物组件120内不易滑落。
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表面上分别贴附有硅胶垫,以使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的宽度略小于电路板的宽度,例如,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的宽度比电路板的宽度小5mm,从而使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能够紧紧卡住电路板,来减少电路板与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之间相互触碰摩擦的问题,进而使各电路板不易被置物组件120磨损。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述置物组件120还包括连接杆123,所述连接杆123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121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23的第二端与所述靠板122相连接。例如。所述连接杆123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121与所述靠板122之间,所述连接杆123与所述底板121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60°。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123用于固定底板121及靠板122,使得置物组件120的结构更稳定牢固,承重性更好。
请参阅图2-3,每一所述第一卡槽1211分别开设有进液孔1211a。所述接液组件130包括连接柜131及接液盘132,所述连接柜13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柜131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底板121连接,所述接液盘132置于所述连接柜131内,所述接液盘132开设有置液凹槽1321,所述置液凹槽132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连接柜131的第一开口端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接液盘132用于从所述连接柜131的第二开口端被推进及推出。所述连接柜131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连接柜131的第一开口端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板放置于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内时,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由进液孔1211a通过连接柜131的第一开口端落入接液盘132的置液凹槽1321,以完成对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的接收操作,避免电路板表面的液体污染工厂地面。而且,连接柜131及接液盘132这种推拉柜式的设计方便于接液盘的放进及取出。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3,所述进液孔1211a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孔1211a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卡槽1211上。可以理解的是,进液孔1211a越多,接液盘132的置液凹槽1321接收液体的速度越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置物组件120对各电路板进行间隔放置,以减少各电路板之间相互触碰摩擦的问题,进而使各电路板不易被磨损。而且,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1221能够分别对电路板的下侧边及右侧边有约束,能使电路板在转载过程中能稳定容置在置物组件120内不易滑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液组件130,来使得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由进液孔1211a通过连接柜131的第一开口端落入接液盘132的置液凹槽1321,以完成对粘附在电路板上的液体的接收操作,避免电路板表面的液体污染工厂地面。而且,连接柜131及接液盘132这种推拉柜式的设计方便于接液盘的放进及取出。
3、本实用新型通过侧定支柱1122a与侧动支柱1122b相对运动,来改变侧伸缩柱1122的长度,进而改变置物组件120相对地面的高度,从而改变置物组件120容置的电路板的高度,更便于操作人员对电路板的取放。
4、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层及紫外线涂层可以隔绝绝大部分环境水汽、灰尘及紫外线对电路板的伤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载调高组件,所述转载调高组件包括防护罩、车架及车轮,所述防护罩覆盖在所述车架的外部,所述车架包括上盖框架及侧伸缩柱,所述侧伸缩柱包括侧定支柱及侧动支柱,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上盖框架相固定,所述侧动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侧定支柱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轮相固定;
置物组件,所述置物组件与所述侧动支柱相连接,所述置物组件包括底板及靠板,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靠板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槽之间设置有间隔,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对应与一所述第二卡槽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及其对应连接的一所述第二卡槽共同用于容纳电路板,每一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开设有进液孔;及
接液组件,所述接液组件包括连接柜及接液盘,所述连接柜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接液盘置于所述连接柜内,所述接液盘开设有置液凹槽,所述置液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接液盘用于从所述连接柜的第二开口端被推进及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柜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连接柜的第一开口端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覆盖在所述车架的左侧面、右侧面及上侧面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水层、胶黏剂层及紫外线涂层,所述胶黏剂层涂覆于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紫外线涂层涂覆于所述胶黏剂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孔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靠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靠板之间,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防触碰摩擦转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伸缩柱还包括螺栓,所述侧定支柱为中空结构,所述侧定支柱及所述侧动支柱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螺孔用于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所述侧动支柱用于沿着所述侧定支柱的内壁滑动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侧定支柱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