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的品牌及型号众多,其各项性能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出厂前均需进行动态骑行检测,检测时需将电动自行车放置在检测设备的滚轮上,由电机提供动力带动电动自行车的中轴旋转,实现电动自行车在滚轮上模拟路面骑行状态进行原地运动,以测试电动车在骑行状态下的各项性能。

    通过检索发现以下公开专利:

    电动自行车和轻便电动摩托车的性能测试平台(cn205120382u)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和轻便电动摩托车的性能测试平台,包括底座,底座的后部滑动安装有溜板箱,溜板箱上滚动安装有一对后轴滚轮,后轴滚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底座的前部滚动设置有一对前轴滚轮,前轴滚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前轴滚轮与后轴滚轮之间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前轴滚轮与测功电机传动连接,在底座上设置有箱体,在位于溜板箱上方处的箱体处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滑槽,滑槽中滑动设置有溜板箱上盖,溜板箱上盖与溜板箱固定连接,溜板箱上盖的中部设有第二开口,一对后轴滚轮从第二开口中露出。该测试平台可以在后轴滚轮需要移动的时候弥补箱体上表面的空缺区域。

    上述专利为申请人的前期研发成果,但是上述专利的驱动方式为检测电机直接固接电动自行车中轴,然而在检测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可避免地存在震动,而由于检测电机输出轴与电动自行车中轴固接,其无法充分模拟人骑行时的对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施力情况,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通过对上述公开专利文献的对比分析,申请人认为,本申请改进了检测电机与电动自行车中轴的连接方式,使检测数据更为真实,其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存在较大差异,经分析上述专利不影响本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该中轴驱动连杆可将检测电机的输出力传导至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上,从而替代原先电机带动电动自行车中轴的传动方式,可更贴近现实地模拟人骑行踩踏时施加给电动自行车脚踏板向下的输出力,从而得出更贴近使用实际的检测数据。

    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检测电机及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轴,中轴驱动连杆包括双向套筒、联轴器及曲柄,其中双向套筒的一端与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装,双向套筒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轴向滑动且周向限位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曲柄的转轴端固定连接,该曲柄的自由端与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滑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双向套筒的一端同轴制有套装在电机输出端外部的限位方孔,双向套筒的另一端同轴制有花键盲孔,且双向套筒的外壁上制有连通至限位方孔内部的第一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联轴器的动力输入端同轴固装有花键连杆,联轴器的动力输出端上同轴制有连接曲柄的销孔,且联轴器的外壁上制有连通销孔的第二螺栓孔;花键连杆与花键盲孔的内壁轴向滑动并周向限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曲柄的转轴端一侧固装有伸入到销孔内部固定的连接轴,该曲柄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长孔;长孔内滑动安装有与脚踏板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通过在检测电机与待检测电动自行车脚踏板之间依次设置双向套筒、联轴器及曲柄,将检测电机的输出力传导至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上,实现电机带动电动自行车脚踏板转轴以电动自行车中轴为圆心旋转,此时曲柄施加给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输出力模拟为人骑行时向下踩踏脚踏板的输出力,其出力更为贴近实际使用,可检测得出更为贴近实际的电动自行车行驶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套筒,其一端的限位方孔用于套装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并且在第一螺栓孔位置安装紧固螺栓,使双向套筒的一端与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装;该双向套筒的另一端设置为花键盲孔,用于与联轴器一端的花键连杆滑动配合连接,该设计主要原因为:因电动自行车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震动位移,致使电动自行车脚踏板中轴与检测电机输出端的间距存在细微变化,为了保证中轴驱动连杆的正常传动,且不产生转动自锁或产生额外震动影响检测数据真实性。故设计花键连杆与花键盲孔轴向滑动连接,为电动自行车行驶检测提供一定的震动位移余量)。

    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及曲柄,二者采用销孔及连接轴连接,并通过第二螺栓孔内安装的紧固螺栓固定;需注意的是,曲柄上的长孔内滑动安装紧固螺栓,用于与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固定连接,该设计主要原因为:电动自行车检测震动过程中,其中轴与检测电机的输出轴不可能始终同轴同心,当二者不同轴转动时,紧固螺栓若分别固定连接曲柄及电动自行车中轴,则会发生转动自锁现象,造成额外的检测震动,影响监测数据真实性,故此设计紧固螺栓一端固定连接电动自行车脚踏板转轴,另一端在长孔内部滑动连接曲柄,可有效解决转动自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45°立体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45°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螺栓孔;2-双向套筒;3-花键盲孔;4-花键连杆;5-联轴器;6-第二螺栓孔;7-销孔;8-连接轴;9-曲柄;10-长孔;11-紧固螺栓;12-限位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检测电机及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轴,中轴驱动连杆包括双向套筒2、联轴器5及曲柄9,其中双向套筒的一端与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装,双向套筒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轴向滑动且周向限位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曲柄的转轴端固定连接,该曲柄的自由端与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滑动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双向套筒的一端同轴制有套装在电机输出端外部的限位方孔12,双向套筒的另一端同轴制有花键盲孔3,且双向套筒的外壁上制有连通至限位方孔内部的第一螺栓孔1。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联轴器的动力输入端同轴固装有花键连杆4,联轴器的动力输出端上同轴制有连接曲柄的销孔7,且联轴器的外壁上制有连通销孔的第二螺栓孔6;花键连杆与花键盲孔的内壁轴向滑动并周向限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曲柄的转轴端一侧固装有伸入到销孔内部固定的连接轴8,该曲柄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长孔10;长孔内滑动安装有与脚踏板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紧固螺栓11。

    另外,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联轴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

    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提供一种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在使用时需先确定检测电机及待检测电动自行车中轴的位置,尽量保证二者同轴度相差较小,而后将双向套筒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检测电机的输出轴上;再在双向套筒另一端的花键盲孔内滑动插接联轴器的花键连杆;而后在联轴器的另一端螺栓固接连杆;最后在长孔内穿透安装紧固螺栓,并将紧固螺栓与待检测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同轴固接,而后即可开启检测电机,由本实用新型的中轴驱动连杆带动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以电动自行车的中轴为圆心旋转。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检测电机及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驱动连杆包括双向套筒、联轴器及曲柄,其中双向套筒的一端与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装,双向套筒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轴向滑动且周向限位连接;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曲柄的转轴端固定连接,该曲柄的自由端与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滑动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套筒的一端同轴制有套装在电机输出端外部的限位方孔,双向套筒的另一端同轴制有花键盲孔,且双向套筒的外壁上制有连通至限位方孔内部的第一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动力输入端同轴固装有花键连杆,联轴器的动力输出端上同轴制有连接曲柄的销孔,且联轴器的外壁上制有连通销孔的第二螺栓孔;所述花键连杆与花键盲孔的内壁轴向滑动并周向限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的转轴端一侧固装有伸入到销孔内部固定的连接轴,该曲柄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长孔;所述长孔内滑动安装有与脚踏板的转轴固定连接的紧固螺栓。

    技术总结
    一种电动自行车检测用中轴驱动连杆,该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检测电机及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轴,中轴驱动连杆包括双向套筒、联轴器及曲柄,其中双向套筒的一端与检测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装,双向套筒的另一端与联轴器的一端轴向滑动且周向限位连接;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曲柄的转轴端固定连接,该曲柄的自由端与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滑动配合连接。该中轴驱动连杆可将检测电机的输出力传导至电动自行车脚踏板的转轴上,从而替代原先电机带动电动自行车中轴的传动方式,可更贴近现实地模拟人骑行踩踏时施加给电动自行车脚踏板向下的输出力,从而得出更贴近使用实际的检测数据。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铭志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1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