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热胆型饮水机因结构限制;导致热罐升温的同时,由于热罐的水与水箱的水保持流通;因此热量的传递更为快速,使得水箱内的水会随之升温;从而导致水箱内滋生更多病菌;首先,许多病菌即使在热罐的温度也不足以杀死,导致长期饮用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其次,部分病菌即使因为热罐的温度杀死,导致其残留物留存于水箱内,进一步影响水箱的水质。

    此外,由于窜温的无法避免,因此热罐的能量势必会有一定的流失;而现有传统型饮水机的热罐水和水箱水时刻互通的结构导致,能量的流失加快,从而使得饮水机的能源消耗变大;因此现设计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能够降低能量的流失;避免热罐的温度快速传递至水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中,包括:

    热罐,所述热罐的进水端连接一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的出水端;所述热罐的出水端连接一第二管道的一端;

    热胆进水电磁阀,所述热胆进水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

    热水出水电磁阀,所述热水出水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

    上述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中,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热胆进水电磁阀和所述热水出水电磁阀。

    上述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中,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罐内,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能够在热罐与水箱的水停止流通时,进一步减少热量由热罐至水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罐工作时,关闭热胆进水电磁阀;从而避免热罐内水与水箱内的水流通,减少热罐内热量流通至水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水龙头的示意图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水龙头的示意图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中:

    第一实施例:

    1、热罐;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2、水箱;3、热胆进水电磁阀;4、热水出水电磁阀;51、环形风道;52、进风道;53、出风道;54、风扇;55、散热套;6、水龙头;61、水龙头本体;611、进水管;612、出水管;62、驱动部件;63、密封件;64、复位件;65、按动杆件;651、挤压部;652、按压部;66、塞套。

    第二实施例:

    51’、进水管;52’、出水管;53’、管体冷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水龙头的示意图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的水龙头的示意图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请参见图1、2和图4至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罐1,热罐1的进水端连接一第一管道11的一端,第一管道11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2的出水端;热罐1的出水端连接一第二管道12的一端。

    热胆进水电磁阀3,热胆进水电磁阀3设置于第一管道11。

    热水出水电磁阀4,热水出水电磁阀4设置于第二管道1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置于第一管道11处,并且冷却装置位于热胆进水电磁阀3的上方。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包括环形风道51、进风道52、出风道53、风扇54和散热套55;环形风道51套设于第一管道11,并且环形风道51位于热胆进水电磁阀3的上侧;进风道52设置于环形风道51的一侧,出风道53设置于环形风道51的另一侧,并且进风道52和出风道53均贯穿至环形风道51内;进风道52的进口处设置一风扇54;散热套55套设于第一管道11,并且散热套55位于环形风道51内。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散热套55的外壁至环形风道51朝外的内壁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包括,水龙头6,水龙头6包括水龙头本体61、驱动部件62、密封件63、复位件64、按动杆件65和塞套66;水龙头本体61为l型管,水龙头本体61包括进水管611和出水管612;进水管611的一端设置于出水管612的上端;驱动部件62设置于出水管612内,并且驱动部件62滑动连接于出水管612;按动杆件65转动连接于出水管612的上端;塞套66设置于出水管612的内部的上部,驱动部件62的下端设置有密封件63。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复位件64为一种弹簧结构,当按动杆件65并未按动在驱动部件62的上端时,复位件64会将驱动部件62弹起,使得水龙头6打开。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5,出水管612的上端设有磁性装置或卡嵌结构,用于当按动杆件65按压至驱动部件62的上端时,磁性装置或卡嵌结构将按动杆件65固定在上端,达到闭合水龙头6的目的。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水龙头6还包括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驱动部件62的上端,并且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热水出水电磁阀4。

    具体的,使用者将按动杆件65扳动至图4中位置时,由于复位件64的作用,驱动部件62向上升起,从而水龙头6打开;此时,由于驱动部件62的上端无压力,因此传感器向热水出水电磁阀4发送信号,从而使得热水出水电磁阀4打开,第二管道12放出热水,并经由进水管611进入出水管612,达到由水龙头6放出热水的目的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按动杆件65包括挤压部651和按压部652;挤压部651连接按压部652,挤压部651和按压部652的连接处转动连接于出水管612的上端的一侧,使得挤压部651位于驱动部件62的上端的正上方。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热胆进水电磁阀3和热水出水电磁阀4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热胆进水电磁阀3和热水出水电磁阀4的开闭。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于热罐中,并且加热装置电连接控制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的工作方法:

    当热罐1工作时,热胆进水电磁阀3得电关闭;热罐1停止工作时(保温),热胆进水电磁阀3失电开启。任何时候,热水出水电磁阀4开启,热胆进水电磁阀3即失电。

    具体的,热罐1加热时,热胆进水电磁阀3得电关闭,阻止热罐1内的热量沿着热罐1进水管进入水箱2;热水出水电磁阀4开启时,热胆进水电磁阀3即失电是为了让用户能顺利的放出热水。

    第二实施例中,

    请参看图3,本实施例中的热罐1、水箱2、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热胆进水电磁阀3、热水出水电磁阀4和水龙头6相同,其区别在于:

    冷却装置包括进水管51’、出水管52’、管体冷却部分53’和储水部54’;管体冷却部分53’内设第一管道11,管体冷却部53’的进水端连接进水管51’;管体冷却部53’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52’的一端,出水管52’的另一端连接储水部。

    可选的,管体冷却部53’为螺栓管状结构,增加与第一管道11的接触面积,使得管体冷却部53’吸收热量的效果提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罐,所述热罐的进水端连接一第一管道的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的出水端;所述热罐的出水端连接一第二管道的一端;

    热胆进水电磁阀,所述热胆进水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

    热水出水电磁阀,所述热水出水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热胆进水电磁阀和所述热水出水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罐内,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胆型饮水机抑制窜温度系统,包括热罐的进水端连接一第一管道的一端,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水箱的出水端;热罐的出水端连接一第二管道的一端;热胆进水电磁阀设置于第一管道;热水出水电磁阀设置于第二管道。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能够在热罐与水箱的水停止流通时,进一步减少热量由热罐至水箱。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杜建峰;蔡益锋;屠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1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