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大致可分为适合一般居家的普通型,外出长时间使用的豪华型,它们追求安全,轻便,但千篇一律的婴儿车产品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本产品对婴儿车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和创新,以满足大多数父母对国内婴儿车最求轻便,安全,环保,经济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包括位于婴儿车底部的第一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前端的两侧固定两个前轮,第一杆件后部设有滑轨,滑轨连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底部可沿滑轨前后滑动,第二杆件的顶部与第三杆件的中部铰接,第三杆件的底部与第一杆件的前端铰接,婴儿车座固定在第三杆件上;第三杆件安装有第四杆件,第四杆件可沿第三杆件滑动;
所述滑轨上第二杆件的后方还可滑动的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上安装有后轮。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轮为电动轮,踏板上还安装有电池箱,电池箱上安装有控制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踏板与第二杆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设计产品以电动替代人力,易操作,易折叠,折叠空间小,易拆卸,性价比高,造型独特美丽,改变人们对于童车出行的传统方式。
此款婴儿车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折叠方式,利用滑轨进行折叠,同时,巧妙的将折叠与后方的载人踏板结合统一。踏板的收缩和婴儿车的折叠巧妙的利用了同一导轨。实现了电动与步行的集成,将电动与婴儿车结合起来,电动婴儿车省时省力便捷。可以实现了一车带大小二人,解决了步行与推车的劳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婴儿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婴儿车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包括位于婴儿车底部的第一杆件1,所述第一杆件1前端的两侧固定两个前轮4,第一杆件1后部设有滑轨2,滑轨2连接有第二杆件5;所述第二杆件5底部可沿滑轨2前后滑动,第二杆件5的顶部与第三杆件9的中部铰接,第三杆件9的底部与第一杆件1的前端通过连接件3铰接,布制的婴儿车座固定在第三杆件9上;第三杆件9以套杆的形式安装有第四杆件10,第四杆件10可沿第三杆件9滑动;
所述滑轨2上第二杆件5的后方还可滑动的连接有踏板6,所述踏板6上安装有后轮7。
所述后轮为电动轮,踏板6上还安装有电池箱8,电池箱8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踏板6与第二杆件5固定连接。
使用婴儿车载人时,拉动踏板,使导轨内滑块滑动,联动第二杆件向后滑动,使婴儿车展开,拉出第四杆件,以第四杆件控制方向。使用时婴儿坐在车座内,大人站在踏板上。
折叠婴儿车时,将踏板向内推,导轨向内滑动联动第二杆件向内缩进,将第四杆件收缩进第三杆件,再向下压,使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相贴,此时折叠完成。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包括位于婴儿车底部的第一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前端的两侧固定两个前轮,第一杆件后部设有滑轨,滑轨连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底部可沿滑轨前后滑动,第二杆件的顶部与第三杆件的中部铰接,第三杆件的底部与第一杆件的前端铰接,婴儿车座固定在第三杆件上;第三杆件上安装有第四杆件,第四杆件可沿第三杆件滑动;
所述滑轨上第二杆件的后方还可滑动的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上安装有后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为电动轮,踏板上还安装有电池箱,电池箱上安装有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踏板的折叠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第二杆件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