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机械手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
背景技术:
导轨是由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导移动装置或设备并减少其摩擦的一种装置,导轨样式的分类很多,导轨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外形结构进行不同底板角度的调节,使得导轨的接触更加平稳。
目前,对马鞍形的导轨调平需要对导轨进行夹持,并进行角度的旋转,需要较大的机械能,而且对大小不同的马鞍形导轨的适用能力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对马鞍形的导轨调平需要对导轨进行夹持,并进行角度的旋转,需要较大的机械能,而且对大小不同的马鞍形导轨的适用能力较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包括调平横板、绕线台和侧立板,所述调平横板的侧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一,且伺服电机一的前端面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的左上方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上方贴合有绕线台,所述绕线台的内部啮合连接有连接辊,且连接辊的左端面连接有伺服电机二,所述调平横板的侧端面活动连接有侧板槽,所述侧立板固定安装于侧板槽的侧表面,且侧立板的下底面活动连接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调平横板的上表面贴合有导轨,且调平横板关于侧立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所述调平横板与牵引绳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杆与伺服电机一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压板与调平横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辊,且绕线台通过伺服电机二与连接辊之间构成抓东结构,所述绕线台关于外辊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调平横板的侧端面与侧板槽内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槽和侧立板关于调平横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调平横板的侧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底板与导轨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调平横板采用两组设计承载导轨,相较于整体夹持导轨,节省机械能的消耗,承载能力更强,且降低后期对导轨的调平难度,设置的固定压板的目的通过左右移动实现夹持不同宽度的导轨,提高该装置的适用能力;
2.设置的绕线台通过改变牵引绳长度实现了左右两侧的调平横板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马鞍形导轨调节,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置的侧板槽的目的是使得调平横板可以在滑槽内竖直的上下移动,避免了调平横板跟随牵引绳上下运动导致的晃动,提高该装置调平的稳定;
3.设置的底板的目的是用于承载导轨的底座,通过底板与侧立板侧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降低导轨和底座的安装难度,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立板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平横板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平横板;2、伺服电机一;3、滚珠丝杆;4、工作台;5、固定压板;6、导轨;7、牵引绳;8、绕线台;9、连接辊;10、外辊;11、伺服电机二;12、侧板槽;13、侧立板;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包括调平横板1、绕线台8和侧立板13,调平横板1的侧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一2,且伺服电机一2的前端面连接有滚珠丝杆3,滚珠丝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工作台4,且工作台4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压板5,固定压板5的左上方设置有牵引绳7,牵引绳7的上方贴合有绕线台8,绕线台8的内部啮合连接有连接辊9,且连接辊9的左端面连接有伺服电机二11,调平横板1的侧端面活动连接有侧板槽12,侧立板13固定安装于侧板槽12的侧表面,且侧立板13的下底面活动连接有底板14,调平横板1的上表面贴合有导轨6,且调平横板1关于侧立板1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调平横板1与牵引绳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其作用是设置的调平横板1采用两组设计对马鞍形导轨6的底部底部进行两个支点的支撑,相较于整体夹持导轨6,节省机械能的消耗,承载能力更强,且降低后期对导轨6的调平难度;
滚珠丝杆3与伺服电机一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压板5与调平横板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其作用是设置的固定压板5的目的是伺服电机一2利用丝杆传动原理使得与工作台4固定连接的固定压板5可以左右移动,实现夹持不同宽度的导轨6,提高该装置的适用能力,连接辊9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辊10,且绕线台8通过伺服电机二11与连接辊9之间构成抓东结构,绕线台8关于外辊1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其作用是设置的绕线台8在伺服电机二11的带动下旋转,进而使得绕线台8两侧的牵引绳7长度发生改变,这样就实现了左右两侧的调平横板1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对马鞍形导轨6调节,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调平横板1的侧端面与侧板槽12内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槽12和侧立板13关于调平横板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其作用是设置的侧板槽12的目的是通过侧表面的滑槽使得调平横板1可以在滑槽内竖直的上下移动,避免了调平横板1跟随牵引绳7上下运动导致的晃动,提高该装置调平的稳定,底板14与调平横板1的侧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底板14与导轨6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其作用是设置的底板14的目的是用于承载导轨6的底座,通过底板14与侧立板13侧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便于底座的抽拉,降低导轨6和底座的安装难度,便于使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调平工装,该装置手主要由调平横板1、绕线台8和侧立板13组成,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连接电源,然后即可将马鞍形的导轨6放置在两组调平横板1的上方,为了保持导轨6的平稳,即可启动两组伺服电机一2,使得两组伺服电机一2带动滚珠丝杆3旋转,进而使得工作台4在滚珠丝杆3的外表面通过丝杆传动原理左右移动,这样就可以利用固定压板5将导轨6仅仅贴合在调平横板1的内侧,然后即可启动伺服电机二11使得伺服电机二11带动连接辊9在外辊10的内部旋转;
由于连接辊9与绕线台8啮合连接,这样就使得缠绕在绕线台8外侧的牵引绳7在绕线台8的左右两端长短发生变化,右侧的牵引绳7缩短,同时左侧的牵引绳7延伸,这样就实现左右两侧的调平横板1的高度不同,这样安装在两组调平横板1的上方的导轨6呈不同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实现了对导轨6的角度调节,利用调平横板1与侧板槽12之间的相对滑动可以保证调平横板1在上下移动中的稳定,当导轨6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后,即可将导轨6的底座放置于底板14的上方;
利用底板14与侧立板13之间的相对活动,将导轨6的底座移动至导轨6的正下方,然后即可松开固定压板5的夹持,使得导轨6贴合在底座的上方即可,这就是该装置的使用流程和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包括调平横板(1)、绕线台(8)和侧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横板(1)的侧表面固定有伺服电机一(2),且伺服电机一(2)的前端面连接有滚珠丝杆(3),所述滚珠丝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工作台(4),且工作台(4)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压板(5),所述固定压板(5)的左上方设置有牵引绳(7),所述牵引绳(7)的上方贴合有绕线台(8),所述绕线台(8)的内部啮合连接有连接辊(9),且连接辊(9)的左端面连接有伺服电机二(11),所述调平横板(1)的侧端面活动连接有侧板槽(12),所述侧立板(13)固定安装于侧板槽(12)的侧表面,且侧立板(13)的下底面活动连接有底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横板(1)的上表面贴合有导轨(6),且调平横板(1)关于侧立板(1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所述调平横板(1)与牵引绳(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杆(3)与伺服电机一(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压板(5)与调平横板(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辊(9)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辊(10),且绕线台(8)通过伺服电机二(11)与连接辊(9)之间构成抓东结构,所述绕线台(8)关于外辊(1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横板(1)的侧端面与侧板槽(12)内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槽(12)和侧立板(13)关于调平横板(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鞍形导轨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4)与调平横板(1)的侧表面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底板(14)与导轨(6)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