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合式燕尾槽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3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探伤仪的专用夹具,特别涉及一种拼合式燕尾槽2夹具。



    背景技术:

    超声波探伤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仪器。其无需跟工件直接物理接触,工作方式是工件平铺在工作台面上,上方工作导轨上固定有超声波探头,工件是固定的,探头是通过导轨逐行线性位移实现移动,探头发出一定频率的超声波作用在工件上,超声波穿过工件一定厚度发生反射,信号收集器收集反射波形,经过信号分析处理,在显示器上形成图像,通过图像差异鉴别工件是否有品质缺陷。

    目前,这种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件的固定采用是将工件置于海绵垫的孔径中,孔径与产品孔径相同,孔、轴(工件)理想配合状态是处于过紧配合状态。现在海绵垫装夹的方式,至少存在一下不足:一是,随着海绵垫的重复使用,海绵材质不耐磨损,海绵孔洞孔径发生变化,导致工件的垂直工作状态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二是,在工作台有效工作范围内装夹的工件数少,海绵垫装夹方式在装夹和取出环节速度慢、效率低;三是,与不同规格尺寸的工件匹配性差,不能随意调整装卡区的尺寸。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包括金属条本体,所述金属条本体前后两端面上至少一面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金属条本体长度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条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金属条本体带有凹槽端拼合形成装夹工件的装卡区。

    进一步,所述凹槽为开口为85°-95°的燕尾槽。

    进一步,所述燕尾槽连续均匀设置,两相邻燕尾槽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竖直且宽度为2-5mm。

    进一步,所述燕尾槽底部设有用于与工件贴合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半径为3-6mm。

    进一步,所述金属条本体长为280-300mm,宽度为20-23mm,高度为23-26mm。

    进一步,还包括滑座和设置于滑座端部用于锁止金属条本体的锁紧装置,所述滑座左右两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上开口的u型槽,所述锁紧装置设于凸起前端或后端。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单自由转动连接于滑座上驱动齿轮、与所述凸起单自由滑动连接的齿条和压制在驱动齿轮外圆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连接有用于挤压偏心轮的弹性压缩件,所述齿条的轮齿设于齿条的自由端,所述齿条的另一端光滑。

    进一步,所述齿条上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微调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金属条本体拼合形成夹具,其工装夹和拆卸时仅仅需要将两金属条本体拼合或分离即可快速实现工件的装卡,其装夹和取出环节速度快、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形成的装卡区的大小可以根据金属条本体之间的距离作出调整,以此能够匹配不同规格尺寸的工件,其匹配性和适应性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现有技术海绵垫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第一种方案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金属条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金属条本体俯视图;

    图5为第二种方案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拼合式燕尾槽2夹具,包括金属条本体1,所述金属条本体1前后两端面上至少一面设有用于装夹工件3的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金属条本体1长度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条本体1至少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金属条本体1带有凹槽端拼合形成装夹工件3的装卡区。所述凹槽可以是下文中的燕尾槽2,当然还可以是半圆槽、矩形槽等等。

    使用时,首先将一根金属条本体1至于超声探伤仪的工作台4上,将工件3至于凹槽中。然后将另一更金属条本体1有凹槽侧与上根金属条本体1有凹槽侧拼合即将工件3装卡在所述的装卡区即可,利用金属条本体1与工作台4之间的摩擦力使金属条本体1保持固不移动。最后,探伤完毕后,直接将不合格的工件3下取下,所剩合格工件3拆卸时仅需要将金属条本体1取下即可完成工件3拆卸,先比海绵垫5的装卡一件件取出工件3的方式效率高。其次,金属条本体1其耐磨性本身就高于海绵垫5,其可以使用更长时间或使用更多次,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优选选用开口为85°-95°的燕尾槽2,更优先的所述燕尾槽2的开口成90°,采用该燕尾槽2能够与圆柱形工件3圆周相切且能够利用燕尾槽2的之边限位使得工件3能够垂直有利于检测结果精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条本体1长为280-300mm,宽度为20-23mm,高度为23-26mm,所述燕尾槽2连续均匀设置,两相邻燕尾槽2之间设有连接部201,所述连接部201竖直且宽度为2-5mm,所述燕尾槽2底部设有用于与工件3贴合的圆弧部202,所述圆弧部202半径为3-6mm。

    优先的,所述金属条本体1长为290mm,宽度为21mm,高度为25mm,所述连接部201宽度为2mm,圆弧部202半径为3mm。所述连接部201宽度为2mm能够使得工件3之间隔开便于超声波探头的探测且有足够的强度对工件3支撑,其次圆弧部202半径为3mm能够与工件3外圆贴合提高工件3支撑支撑扶正后的稳定性和竖直度。同时采用上述尺寸的金属条本体1除了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之外,还能使得所述燕尾槽2在所述金属条本体1设置尽可能多的数量以一次能够容纳跟多的工件3。这样相比海绵垫5金属条本体1形成的夹具能够在同样大的工作台4上装卡更多的工件3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装卡后操作人员碰创、设备振动、设备工作中位置调整导致金属条本体1移位所导致的装卡失效,在上述两种方案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改进后的本方案增设了滑座6和锁紧装置7,其他不变,具体的:

    所述滑座6端部设有用于锁止金属条本体1的锁紧装置7,所述滑座6左右两侧凸起601,所凸起601上开设上开口的u型槽602,将所述金属条本体1至于所述u型槽602,所述锁紧装置7设于凸起601前端或后端。这里所述锁紧装置7可以是下文中的具体结构,也可是单独设置于凸起601前端或后端的一个螺栓。用螺栓直接顶压在最后一根金属条本体1一侧即可。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上述锁紧装置7能够起到锁紧金属条本体1。为了适应实际的工作需要,例如:在检验后期,仅仅需要对一两列工件3进行检验,在所述u型槽602内金属条本体1是排布不满的,此时需要足够长的螺栓进行压紧,进行长距螺纹的旋入旋出需要时间过长,不利用于实现快速的装卡和锁紧,为适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7具体设计如下:

    所述锁紧装置7包括单自由转动连接于滑座6上驱动齿轮701、与所述凸起601单自由滑动连接的齿条702和压制在驱动齿轮701外圆的偏心轮705,所述偏心轮705上连接有用于挤压偏心轮705的弹性压缩件703,所述齿条702的轮齿设于齿条702的自由端,所述齿条702的另一端光滑。使用时将,仅仅需要转动驱动齿轮701,则驱动齿轮701带动齿条702,齿条702快速移动且挤压在金属条本体1一侧,此时将偏心轮705压制在驱动齿轮701外圆上,此时偏心轮705与驱动齿轮701之间产生摩擦,趋势偏心轮705逆时针转动,偏心轮705由于偏心作用而与驱动齿轮701锁死。采用上述锁紧方式可实现长距的快速锁紧。为了有更好的锁止效果和弥补驱动齿轮701与齿条702的啮合不能恰好适合对金属条本体1卡装的松紧,在齿条702上部设有螺纹孔(图中未标示),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微调螺杆706。当然,为了转动驱动齿轮701的方便,可以设置转动把手704。进一步弹性压缩件703优选压缩弹簧,当然还可以是涡旋弹簧或弹性橡胶柱.进一步,所述驱动齿轮703为双联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条本体,所述金属条本体前后两端面上至少一面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金属条本体长度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条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金属条本体带有凹槽端拼合形成装夹工件的装卡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开口为85°-95°的燕尾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连续均匀设置,两相邻燕尾槽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竖直且宽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底部设有用于与工件贴合的圆弧部,所述圆弧部半径为3-6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本体长为280-300mm,宽度为20-23mm,高度为23-2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座和设置于滑座端部用于锁止金属条本体的锁紧装置,所述滑座左右两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上开口的u型槽,所述锁紧装置设于凸起前端或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单自由转动连接于滑座上驱动齿轮、与所述凸起单自由滑动连接的齿条和压制在驱动齿轮外圆的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上连接有用于挤压偏心轮的弹性压缩件,所述齿条的轮齿设于齿条的自由端,所述齿条的另一端光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上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微调螺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合式燕尾槽夹具,包括金属条本体,所述金属条本体前后两端面上至少一面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沿金属条本体长度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条本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金属条本体带有凹槽端拼合形成装夹工件的装卡区。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金属条本体拼合形成夹具,其装夹和拆卸时仅仅需要将两金属条本体拼合或分离即可快速实现工件的装卡,其装夹和取出环节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华;张政权;程新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100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