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是由管子与管件阀门构成的通道,现多用于输送气体、液体、伴有细微固体的流体,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小、占地面积少、费用低,并可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体管道通过若干分支管路相互连接在一起使用,由此就涉及管道的安装,目前的管道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承插连接、沟槽连接等形式,在连接管路时需要保证两连接管的对中性,才能保证管道的密封性与牢固性,对于规格尺寸较小的管路连接,因为本身质量的原因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对于大口径、长距离的管路连接,单纯的人工操作就相对不便了,目前管道对接安装多采用内拉与外拉相结合的方式,即通过龙门架等吊装设备把管子吊离地面再进行对接安装,这种操作在管路对中时操作困难,后期焊接或者连接时也是费时费力,且不能很好地保证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由左半部为齿条和右半部为圆杆,所述导轨的最右端固连一半环箍一,所述导轨的最左端固定连接一限位块,所述导轨的齿条端连接有对接移动装置,所述对接移动装置包括摇臂,所述摇臂两端各固定连接一机架,所述机架内通过轴一接一棘爪所述棘爪和一棘轮啮合,所述棘轮通过轴二连接一外壳,外壳和机架通过轴二连接,所述棘轮和导轨的齿条啮合,所述外壳右端固定连接半环箍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半环箍一、半环箍二形状一致,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为长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保证对接的对中性,对接安装精度高、时间快、成本低、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棘爪、棘轮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2半环箍一,3限位块,4摇臂,5机架,6轴一,7轴二,8外壳,9棘轮,10半环箍二,11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左端”、“右端”、“顶端”、“底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1,导轨1由左半部为齿条和右半部为圆杆,导轨1的最右端固连一半环箍一2,导轨1的最左端固定连接一限位块3,导轨1的齿条端连接有对接移动装置,对接移动装置包括摇臂4,摇臂4两端各固定连接一机架5,机架5内通过轴一6接一棘爪11所述棘爪11和一棘轮9啮合,棘轮9通过轴二7连接一外壳8,外壳8为长方形,外壳8和机架5通过轴二7连接,棘轮9和导轨1的齿条啮合,外壳8右端固定连接半环箍二10,半环箍一2、半环箍二10形状一致,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保证管道对接的对中性。
使用时,将待对接的两组管道分别用半环箍一2、半环箍二10卡入管道表面的凹槽内,摇动摇臂4使得棘爪11带动棘轮9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对接移动装置在导轨1的齿条上向半环箍一2移动,半环箍二10随之向半环箍一2移动,实现管道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由左半部为齿条和右半部为圆杆,所述导轨(1)的最右端固连一半环箍一(2),所述导轨(1)的最左端固定连接一限位块(3),所述导轨(1)的齿条端连接有对接移动装置,所述对接移动装置包括摇臂(4),所述摇臂(4)两端各固定连接一机架(5),所述机架(5)内通过轴一(6)接一棘爪(11)所述棘爪(11)和一棘轮(9)啮合,所述棘轮(9)通过轴二(7)连接一外壳(8),外壳(8)和机架(5)通过轴二(7)连接,所述棘轮(9)和导轨(1)的齿条啮合,所述外壳(8)右端固定连接半环箍二(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箍一(2)、半环箍二(10)形状一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为长方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