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对低温比较敏感,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急剧升高,可放电容量、充放电性能大大受限,导致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动力性能不足,续驶里程大幅缩短。
2、针对车辆动力电池包的充放电需求以及自加热需求,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车辆上电机的单相绕组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或者自加热,但是随着车辆上的电机越来越多,相关技术未考虑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多个的电机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充电和自加热的协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包括:
3、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
4、多个电驱电路以及与每一所述电驱电路一一对应的充放电口;
5、每一所述电驱电路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每一所述电驱电路的第二端均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且每一所述电驱电路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放电口连接;
6、所述动力电池包、多个所述电驱电路和多个所述充放电口能够组成多充电枪的升压充电回路;
7、所述动力电池包和多个所述电驱电路能够组成大功率自加热回路。
8、可选地,每一所述电驱电路包括:
9、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和所述充放电口的负极之间;
10、电机,所述电机的绕组包括多个对极,每一个所述对极包括三个线圈支路,所述多个对极的三个线圈支路中相同相的线圈支路的第一端共接,并且与所述逆变器的桥臂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所述对极的三个线圈支路的第二端共接形成一个中性点,所述电机的绕组的部分或全部中性点共接并引出第一n线,所述第一n线与所述充放电口的正极连接,且所述第一n线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
11、可选地,每一所述电驱电路包括:
12、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第一汇流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汇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和所述充放电口的负极之间;
13、电机,所述电机的绕组包括多个对极,每一个所述对极包括三个线圈支路,所述多个对极的三个线圈支路中相同相的线圈支路的第一端共接,并且与所述逆变器的桥臂中点一一对应连接,每一个所述对极的三个线圈支路的第二端共接形成一个中性点,所述电机的绕组的部分中性点共接并引出第二n线,所述第二n线与所述充放电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机的绕组的另一部分中性点共接并引出第三n线,所述第三n线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15、电感;
16、两个所述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的所述第一汇流端之间通过所述电感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18、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所述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升压充电回路导通或断开;
19、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大功率自加热回路导通或断开。
20、可选地,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21、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一所述电驱电路中的所述逆变器、所述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以及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连接;
22、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每一所述电驱电路中的所述逆变器、所述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以及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使得充/放电功能、自加热功能和驱动功能中至少一种的功能实现。
23、可选地,所述多个电驱电路包括第一电驱电路和第二电驱电路,所述充放电口包括与第一电驱电路对应的第一充放电口和与所述第二电驱电路对应的第二充放电口,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第一电驱电路、所述第一充放电口能够组成第一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第二电驱电路、所述第二充放电口能够组成第二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和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升压充电回路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升压充电回路导通或断开。
24、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25、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交替充放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包。
26、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27、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动力电池包输出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一充放电口,以为第一负载供电;且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交替充放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包。
28、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29、当处于第三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充放电口输入的电能,输出至所述动力电池包,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包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自加热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交替充放电,以加热所述动力电池包。
30、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1、当处于第四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动力电池包输出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一充放电口,以为第一负载供电;且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所述动力电池包输出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二充放电口,以为第二负载供电。
32、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3、当处于第五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充放电口输入的电能,输出至所述动力电池包,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包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通过所述第二充放电口输入的电能,输出至所述动力电池包,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包充电。
34、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5、当处于第六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充放电口输入的电能,输出至所述动力电池包,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包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和所述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所述动力电池包输出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二充放电口,以为第二负载供电。
36、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7、通过对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的控制,使得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一电驱电路中的电机以驱动车辆,和/或,通过对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逆变器的控制,使得所述动力电池包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第二电驱电路中的电机以驱动车辆。
38、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9、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和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桥臂组之间的相位相同,且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任意两相桥臂的相位均错开,并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任意两相桥臂的相位均错开。
40、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41、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和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之间的相位错开,且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所有桥臂的相位相同,并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所有桥臂的相位相同。
42、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43、控制所述第一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和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之间的相位错开,且控制所述第一电
44、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任意两相桥臂的相位均错开,并控制所述第二电驱电路的逆变器的桥臂组中的任意两相桥臂的相位均错开。
4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
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多个电驱电路以及与每一电驱电路一一对应的充放电口;每一电驱电路的第一端均与动力电池包连接,每一电驱电路的第二端均连接在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之间,且每一电驱电路的第二端均与充放电口连接;动力电池包、多个电驱电路和多个充放电口能够组成多充电枪的升压充电回路,使得通过充放电口输入的电能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升压充电;动力电池包和多个电驱电路能够组成大功率自加热回路,使得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之间能够交替充放电,以加热动力电池包,进而实现动力电池包的升压充电功能和动力电池包自加热功能的协同。
4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1.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驱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驱电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控制系统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驱电路包括第一电驱电路和第二电驱电路,所述充放电口包括与第一电驱电路对应的第一充放电口和与所述第二电驱电路对应的第二充放电口,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第一电驱电路、所述第一充放电口能够组成第一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动力电池包、所述第二电驱电路、所述第二充放电口能够组成第二升压充电回路,所述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和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升压充电回路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充放电通断开关单元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升压充电回路导通或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