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给水管网(waterdistributionsystem)给水工程中向用户输水和配水的管道系统,由管道、配件和附属设施组成。附属设施有调节构筑物(水池、水塔或水柱)和给水泵站等。
给水管网中在运行中,需要监测管网各个位置的水压值以便更好地进行掌握给水情况,以更好的向用户输水和配水。在对给水管网的压力监测中,工作人员大多是对经过地下井的管道进行水压监测,地下井的上端相应的设有井盖。现目前,在对地下井部分管网以及地下井内消火栓进行水压监测时,工作人员需要逐个的将井盖打开,监测后再将井盖关上。这种监测手段造成了工作量,劳动强度大,监测效率低,无法及时预先反馈各个供水管网各个监测位置的压力值,无法持续进行监测。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给水管网水压监测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露出于壳体的压力采集接口,壳体内设有信号采集板和供电模块,且信号采集板布置在壳体内位于压力采集接口与供电模块之间的位置处;信号采集板上设有信号采集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监测采集控制器和无线发射模块;压力采集接口的信号输入端与外部压力传感器上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上述方案中的给水管网水压监测终端,其压力采集接口和信号采集板等用于采集外部压力传感器压力数据的元件相当于一个监测组件;而供电模块用于给监测组件供电,供电模块相当于供电组件。
实际使用时,上述方案的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均安装于壳体内,然后将壳体固定于地下井的井壁上,以采集外部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现有的供电组件的电量能够持续为监测组件供电一到两个月,当供电组件的电量耗尽时就需要更换供电组件(电池),而现有方案中的供电组件和监测组件为一体式设计(均安装于壳体内),使得在更换供电组件时,要么连带监测组件一起更换,要么将壳体拆开后更换供电组件。而监测组件的使用寿命较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更换,因此,现有方案中只能拆开壳体完成供电组件的更换。由于拆开壳体花费的时间较长且需要断电操作,使得在更换供电组件时监测组件也需经历一个较长的断电时间,在该断点时间内监测组件无法监测地下井的水压,导致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无需拆开壳体便能够更换供电组件的水压监测装置,使得在更换供电组件时监测组件断电的时间更短,以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包括分体式的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能够固定在井壁上的监测组件固定部,以及能够将电能输入监测组件的充电接头;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能够固定在井壁上的供电组件固定部,以及能够将供电组件的电能输出的供电接头;所述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之间设有能够接通供电接头和充电接头的输电线缆,使得输电线缆接通供电接头和充电接头时供电组件能够为监测组件供电。
本方案中,监测装置包括了分体式的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能够分别固定于井壁上,且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之间通过输电线缆接通(能够传输电能)。因此,在更换供电组件时,只需要将输电线缆从需更换的供电组件的供电接头上取下,然后将输电线缆接到新的供电组件的供电接头上即可完成整个供电组件的更换,整个供电组件的更换过程不需要拆卸壳体。本方案中,更换供电组件时不需要拆开壳体,且切换供电接头便能够重新对监测组件供电,使得监测组件断电时间很短。因此,本方案的水压监测装置无需拆开壳体便能够更换供电组件,使得在更换供电组件时监测组件的断电时间很短,从而能够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监测元件、能够安装所述监测元件的监测壳体,以及能够开合所述监测壳体的监测盖体;所述监测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接头的充电孔;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固定于监测壳体上,使得所述监测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井壁上。
这样,将监测元件安装于监测壳体和监测盖体内部,能够对监测元件进行密封和保护,使得监测元件不容易受潮或损伤,有利于监测组件更稳定的工作,从而能够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监测壳体外表面且能够与井壁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支耳,使得所述监测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的安装支耳固定于井壁上。
这样,通过至少两个安装支耳能够稳固的固定监测组件(也可根据需求增加安装支耳的数量),使得监测组件能够处于稳定工作的状态,有利于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监测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监测元件中的压力采集接头的压力采集孔,所述压力采集接头信号输入端外部压力传感器上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这样,通过压力采集接头与外部压力传感器连接,以采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监测壳体上的压力采集孔有利于压力采集接头的安装,使得压力采集接头能够稳定的采集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从而能够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压力采集孔与充电孔布置于监测壳体不同侧的侧壁上。
这样,将压力采集孔与充电孔设置于监测壳体的不同侧,能够避免压力采集接头的采集线缆与输电线缆出现打结的情况,有利于压力采集接头和充电接头分别独立的工作,能够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供电元件、用于安装所述供电元件的供电壳体,以及能够开合所述供电壳体的供电盖体;所述供电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供电接头的供电孔;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供电壳体上,使得所述供电壳体能够通过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井壁上。
这样,将供电元件安装于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的内部,能够对供电元件进行密封和保护,使得供电元件不容易受潮或损伤,有利于供电组件更稳定的工作,从而能够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均包括与供电壳体外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以及能够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固定于井壁上的安装座,使得供电壳体能够通过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的固定件固定于井壁上。
由于供电组件需经常性的拆卸(与监测组件相比经常拆卸),且供电组件的固定一般采用螺钉固定,而地下井的井壁一般为水泥或混凝土墙,这就需要使用膨胀螺丝,而膨胀螺钉在多次拆装后会存在松动的问题,导致供电组件的固定效果不好。本方案中的固定件包括了两个部分,实际使用时,安装座保持与井壁固定连接:安装时将固定座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拆卸时将固定座从安装座下拆卸即可。这样,更换供电组件的过程中,不需要拆卸与井壁连接的部分,使得多次拆装供电组件后,仍不会影响供电组件的固定稳定性,有利于保持供电组件的稳定工作,从而能辅助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供电盖体铰接于所述供电壳体上,使得所述供电盖体能够沿铰接处开合所述供电壳体;所述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之间设有能够在供电盖体闭合供电壳体时锁合的供电壳体锁合部,使得所述供电壳体锁合部锁合时供电盖体不能够沿铰接处开启供电壳体。
实际使用时,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其实并不需要更换,需要更换的仅是供电元件(电池),因此,拆卸下来的供电组件需要返厂更换内部供电组件。这样,本方案铰接式的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更有利于后期返厂更换内部供电元件,而供电壳体锁合部能够保证供电组件在工作时的稳定,有利于提升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供电壳体锁合部包括位于供电壳体上的第一锁合支耳,以及位于供电盖体上且能够与第一锁合支耳对应锁合的第二锁合支耳,使得所述供电盖体闭合供电壳体时第一锁合支耳和第二锁合支耳能够锁合。
这样,通过第一锁合支耳和第二锁合支耳的设计,能够方便的打开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而这种锁合方式还能够保证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的密闭性,从而提升供电组件的工作稳定性,使得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的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供电盖体的外表面具有散热片。
这样,供电元件在工作时会发热,而供电组件的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为密封结构,使得热量难以散发,本方案通过散热片有利于供电组件的散热,从而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使得对给水管网水压的实时监测效果的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监测组件左侧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供电组件左侧的侧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监测组件1、充电接头11、压力采集接头12、安装支耳13、上锁合支耳14、下锁合支耳15、监测壳体101、监测盖体102、供电组件2、供电接头21、散热片22、供电壳体201、供电盖体202、输电线缆3、供电组件固定部4、固定座41、安装座422、供电壳体锁合部5、第一锁合支耳51、第二锁合支耳52、供电壳体铰接部6、第一铰接支耳61、第二铰接支耳62、铰接柱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包括分体式的监测组件1和供电组件2。监测组件1包括监测元件,本实施例中,监测元件包括中央处理器(意法半导体32位armcortex极低功耗处理器)、嵌入式无线通信模块(同时具备gsm通信模块、4g-lte通信模块)、电源转换系统(dcdc电源转换芯片)、数字通信接口(支持ttl数字式通信接口制式)、模拟量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外部电源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存储及稳定安全模块(用于数据存储和系统稳定保障功能)以及压力采集接头12。供电组件2包括电池,本实施例中电池为锂电池,电池的过冲电压为8.4v±0.25;过放电压为5.3v±0.25;持续工作电流为密封≤3a(非密封≤5a,过流为8.5a-11a);短路恢复为自动恢复;工作温度为-30℃-50℃;保护电路为>30m;电池寿命为正常使用可1000次充放电。
如图1所示:监测组件1还包括能够向监测组件1的监测元件输入电能的充电接头11;供电组件2还包括能够将供电组件2的电池的电能输出的供电接头21;供电接头21和充电接头11之间设有能够接通供电接头21和充电接头11的输电线缆3,使得输电线缆3接通供电接头21和充电接头11时,供电组件2能够为监测组件1供电。
如图2所示:监测组件1还包括能够安装所有监测元件的监测壳体101,能够开合监测壳体101的监测盖体102,以及能够将监测壳体101固定在井壁上的监测组件1固定部。监测壳体10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充电接头11的充电孔,以及用于安装压力采集接头12的压力采集孔,充电孔和压力采集孔分别位于监测壳体101的左侧壁和前侧壁上。
监测组件1固定部固定于监测壳体101的外表面,使得监测壳体101能够通过监测组件1固定部固定于井壁上。监测组件1固定部包括两个粘接固定于监测壳体101外表面且能够固定于井壁上的安装支耳13,安装支耳13能够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于地下井的井壁上。本实施例中,监测壳体101的底壁(监测壳体101固定于井壁上时,与井壁接触的部分为底壁)为矩形,两个安装支耳13分布于监测壳体101的左上侧和右下侧且能够沿监测壳体101的底壁对角分布。
具体实施过程中,监测壳体101为防水塑料材质,具体尺寸为120*70*48mm(公差±0.3mm),防水等级为ip68;阻燃等级为v-1。
具体实施过程中,监测壳体101和监测盖体102之间具有锁合支耳对,本实施例中,锁合支耳对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锁合支耳对两两成组,两组锁合支耳对分别位于监测壳体101的前侧和后侧。锁合支耳对均包括一体成型于监测盖体102上的上锁合支耳14,以及一体成型于监测壳体101上的下锁合支耳15,上锁合支耳14和下锁合支耳15之间通过304不锈钢螺丝完成锁合。
如图3所示:供电组件2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供电壳体201、能够开合供电壳体201的供电盖体202,以及能够将供电壳体201固定在井壁上的供电组件固定部4。供电壳体201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供电接头21的供电孔。
供电组件固定部4固定于供电壳体201的外表面,使得供电壳体201能够通过供电组件固定部4固定于井壁上。供电组件固定部4包括两个固定件,两个供电组件2均布置于供电壳体201前侧。固定件均包括与供电壳体201外表面粘接固定的固定座41,以及能够与固定座41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固定于井壁上的安装座422,使得供电壳体201能够通过供电组件固定部4的固定件固定于井壁上。本实施例中,固定座41和安装座42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且安装座422能够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地下井的井壁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供电壳体201的尺寸为:148mm*56mm*97mm(公差±3mm)。
具体实施过程中,供电盖体202通过供电壳体铰接部6铰接于供电壳体201上,本实施例中,供电壳体铰接部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供电壳体铰接部6均位于供电壳体201的前侧。供电壳体铰接部6均包括一体成型于供电壳体201上的第一铰接支耳61,以及一体成型于供电盖体202上的第二铰接支耳62,第一铰接支耳61和第二铰接支耳62通过铰接柱63铰接在一起,使得供电盖体202能够沿供电壳体铰接部6开合供电壳体201。
具体实施过程中,供电壳体201和供电盖体202之间设有能够在供电盖体202闭合供电壳体201时锁合的供电壳体锁合部5,使得供电壳体锁合部5锁合时供电盖体202不能沿铰接处开启供电壳体201,本实施例中,供电壳体锁合部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供电壳体锁合部5两两成组,两组供电壳体锁合部5分别位于供电壳体201的前侧和后侧。供电壳体锁合部5均包括一体成型于供电壳体201上的第一锁合支耳51,以及一体成型于供电盖体202上且能够与第一锁合支耳51对应锁合的第二锁合支耳52,使得所述供电盖体202闭合供电壳体201时第一锁合支耳51和第二锁合支耳52能够锁合,第一锁合支耳51和第二锁合支耳52通过螺钉完成锁合。
具体实施过程中,供电盖体202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散热片22。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1)更换供电组件2时:首先,将需更换的供电组件2的固定座41从安装座422上拆卸下来,使得需更换的供电组件2脱离与井壁的固定;然后,将输电线缆3从需更换的供电组件2的供电接头21上拆卸下来;其次,将输电线缆3与新的供电组件2的供电接头21接通,使得新的供电组件2为监测组件1供电;最后,将新的供电组件2的固定座41通过螺钉固定在井壁上原有的安装座422上,从而完成供电组件2的更换。
2)更换供电组件2的电池时:首先,将供电组件2的供电壳体锁合部5拆开,并打开供电盖体202;然后,更换电池;最后关闭供电盖体202,通过螺钉锁合供电盖体20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1.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的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能够固定在井壁上的监测组件固定部,以及能够将电能输入监测组件的充电接头;所述供电组件包括能够固定在井壁上的供电组件固定部,以及能够将供电组件的电能输出的供电接头;所述监测组件和供电组件之间设有能够接通供电接头和充电接头的输电线缆,使得输电线缆接通供电接头和充电接头时供电组件能够为监测组件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监测元件、能够安装所述监测元件的监测壳体,以及能够开合所述监测壳体的监测盖体;所述监测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接头的充电孔;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固定于监测壳体上,使得所述监测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监测壳体外表面且能够与井壁固定的至少两个安装支耳,使得所述监测壳体能够通过所述监测组件固定部的安装支耳固定于井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监测元件中的压力采集接头的压力采集孔,所述压力采集接头信号输入端外部压力传感器上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采集孔与充电孔布置于监测壳体不同侧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供电元件、用于安装所述供电元件的供电壳体,以及能够开合所述供电壳体的供电盖体;所述供电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用于安装供电接头的供电孔;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供电壳体上,使得所述供电壳体能够通过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固定于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均包括与供电壳体外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以及能够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且能够固定于井壁上的安装座,使得供电壳体能够通过所述供电组件固定部的固定件固定于井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盖体铰接于所述供电壳体上,使得所述供电盖体能够沿铰接处开合所述供电壳体;所述供电壳体和供电盖体之间设有能够在供电盖体闭合供电壳体时锁合的供电壳体锁合部,使得所述供电壳体锁合部锁合时供电盖体不能够沿铰接处开启供电壳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壳体锁合部包括位于供电壳体上的第一锁合支耳,以及位于供电盖体上且能够与第一锁合支耳对应锁合的第二锁合支耳,使得所述供电盖体闭合供电壳体时第一锁合支耳和第二锁合支耳能够锁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给水管网的水压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盖体的外表面具有散热片。
技术总结